科技博客网站渐成国内IT圈“当红辣子鸡”

 
科技博客网站渐成国内IT圈“当红辣子鸡”
2016-09-24 10:00:01 /故事大全

专访爱范儿、TECH2IPO、钛媒体创始人

IT时报 杨鑫倢

“科技博客”在国内又火了。曾经作为众多博客类型中的一个分支,科技博客大多是由一些资深IT从业者凭兴趣撰写。而在海外,TechCrunch等科技博客已流行多年,影响力不亚于传统媒体,有的文章甚至会对国际IT大佬公司的股价产生直接影响。

也许是受海外科技博客的影响,36氪、雷锋网、虎嗅网、PingWest、钛媒体等国内业者迅速跟进。近日,《IT时报》记者分别专访了爱范儿、 TECH2IPO、钛媒体的创始人。这三家国内科技博客各有特色,分别成立于2008年、2010年、2012年;分别具有文艺范儿、创新范儿、专业主义范儿;同时又都号称“独立”,不发软文,不发有偿新闻。内容之战、渠道之战,当越来越多的科技博客加入这场竞争,国内IT界的舆论话语权之争愈演愈烈。

爱范儿:最文艺的科技新媒体

作为中国早期少数几家科技博客之一,爱范儿从2008年创始至今,已经走过了5个年头。当2012年虎嗅网、PingWest、钛媒体等加入科技博客格局,促使整个科技博客生态的兴起时,爱范儿这个曾经的小众网站,也渐为更多人所知晓。

从硬件评测做起

爱范儿创始人Wilson Wang的身份对外界而言一直颇为神秘,据说他在一家企业做管理工作,这次在接受《IT时报》采访时,他透露,自己其实是个“学经济的”,本人有时也在爱范儿写文章,但不直接负责内容团队的建设。

“爱范儿从2008年开始玩硬件评测,玩得很深。当时国内科技媒体还少,我们做了一个爱范儿BBS,很多科技爱好者聚集在一起。”Wilson说。

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别人望尘莫及的。在爱范儿作者队伍中,经常可以看到美国、德国等多个国家的华人作者,这些资源很大一部分是在那些年的BBS里积累起来的。

这种海外影响力直接辐射到了诺基亚等公司。2009年,诺基亚召开全球年度大会时,向爱范儿发出邀请,并将其视为长期的受邀媒体,而爱范儿也是唯一一家受邀的中国科技博客。诺基亚正是看重了这个聚集设备发烧友的网站──在美国,科技博客早已在舆论大环境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如今,爱范儿不仅关心硬件评测,还将视野拓宽了,有公司、人物、应用、模式等等,基本覆盖了整个TMT领域。“我们做得比较泛,是柱状发展,呈现形式更立体。”其中iSeed专栏2011年末还出了一本书《种子》,精心挑选了之前报道的17支移动互联网新生代创业团队,像雕刻时光、街旁、知乎、泼墨书房等等,当时还只是崭露头角,两年后已是业内佼佼者。

现在,爱范儿的海外撰稿、外部约稿变少了。内容主要由15名全职员工采写,分布在北京和广州,这15人基本都是从2008年开始关注TMT领域的“专家”,他们每人学历都在本科以上,有2名是博士学历,爱范儿经常关注外国科技趋势,他们的英语水平个个都很好。

定位科技博客?OUT了!

“没有一家科技博客有我们这样的全平台式应用,Windows Phone、安卓、iOS等平台都有我们的App,这些App都有很棒的用户体验。”Wilson说。如果你登录过他们的APP或者网站,你一定会感叹于他们的清新文艺风。

事实上,爱范儿在2012年之所以受到很多关注,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其火热的微信平台。Wilson说,爱范儿是最早进入微信平台的科技博客,现在一共有3个细分账号,分别是爱范儿、AppSolutio和玩物志,分别对应新闻观点、软件应用、有趣硬件三个领域。

“爱范儿是一个媒体,为什么要做AppSolution和玩物志?很简单,我们要打造的是一个新媒体生态,用恰当的渠道,提供细分内容。如果你把爱范儿定位为一个科技博客,那可能你已经离我们很远。”Wilson对此颇为自信。

数据显示,AppSolution微信推送四个月后,突破5万粉丝。这个数字,超过任何国内做App推荐的网站UV(独立访客)的数量。

就在今年1月22日,AppSolution又在微信上搞了一个“看图标,猜应用”的活动,跟读者互动了一把。Wilson每天花在微信上的时间特别多——最多的一次,他回复了800个人,“这种讨论模式累,但是有乐趣。”

自信流量“国内最高”

不管怎么说,Wilson认为,内容还是爱范儿的核心。

“爱范儿以前的稿量是比较少的,这与我们注重内容的原创性有关。我们会做国外新闻的编译,但是一定会有自己的声音,以我们的视角去解读它,而不是单纯做一个搬运工。我希望我们的作者在科技领域是一个真正受到尊重的人。”

在科技博客内容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爱范儿流量很大,但Wilson表示没有可供公开的数据,不过他自信爱范儿的流量应该是“国内最高”。“爱范儿从来不刷流量,有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看文章评论量,你可以去看看,有哪个科技博客的网友评论有爱范儿那么多呢?”

【网站小档案】

上线时间:2008年

团队人数:20人左右

网站定位:发现创新价值的科技媒体

融资情况:未融资,创始人自己的钱

钛媒体:传统媒体人的新媒体梦

刚刚崭露头角的钛媒体,在科技博客领域还属于“新秀”,刚成立4个月不到,就已经赢得了不错的口碑。这主要归功于它的媒体化属性更浓,在新媒体领域尝试深度报道,其视角的优势也是其他科技博客所不具备的——钛媒体的创始人赵何娟是原财新传媒调查记者,团队中还有另外三四名调查记者。

原来的传统媒体人转而做新媒体,做科技博客,会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呢?

媒体化属性更浓

作为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访问学者,赵何娟曾在那里进修,学了一门促使她之后决定做新媒体的课程“Busniess Model(商业模式)”。这门课的老师在课堂上详尽地介绍了美国诸多新媒体的商业模式。

看到国外新媒体相比国内发展如此成熟,而自己所在的传统媒体行业束手束脚,赵何娟觉得,可以在新媒体有一个尝试,“对于传统媒体人来说,这未免不是一个出路。” 赵何娟告诉《IT时报》记者。

创业之前,赵何娟曾任职于财新传媒《新世纪》周刊、财新网等,在业内颇有名气,曾荣获2010年《南方周末》年度致敬记者等殊荣。

“美国商业化程度特别高,只要在某一个领域有一点机会,必然有很多尝试者和挑战者,也提供了我很多学习的样板。结合自己的优势和兴趣点,再考虑到国内新媒体环境,最终决定做一个TMT(科技、媒体、通信)领域的偏商业和资本的新媒体。”

2012年10月,钛媒体正式上线。“发展速度超过了我的预想。”赵何娟说:“这说明读者对于科技博客的需求是很大的,我们的发展方向是没错的。”

新媒体上操作深度报道

钛媒体的全职作者团队一共10人左右,他们中以有传统媒体经验者居多,其他有互联网出身、翻译出身等等,其中3人是前“财新”或《财经》记者。另一位调查记者是前《21世纪经济报道》的厉志钢,专注于证券市场调查。

此外,赵何娟手头还有诸多专业资源,未来将会有专门来自华尔街、日经等专业投资机构的分析师提供情报和撰写原创分析。

这也决定了钛媒体相比其他科技博客媒体性更浓厚的属性。而赵何娟做钛媒体,其实也一定程度上受到财新任职经历的影响,比如财新下有一本《新世纪周刊》,钛媒体下也有一本周刊《钛度周刊》,虽然不是纸质的,但赵何娟希望这本电子双周刊作为网站的补充,梳理两周重大的事件,有深度报道,有沉淀。目前已出版试刊号3期、正式出版物2期,封面文章都是两篇重磅深度报道《陕西联通造假冲击波》《西部创业兴与劫——中国首份西部科技创业者生存状况报告》。“这些深度报道的表现形式当然和以前也有所创新。”

几个传统媒体人愿意跟着赵何娟来到新媒体,相比以前更忙了。“他们都很支持我,很难得,对于他们每个人来说,这其实也是一个重大的决定,这关乎职业生涯,需要付出感情、精力、甚至付出物质,因为创业是有风险的。虽然如果去别的网站,可能收入更高,但大家都希望拼一把。”言语中,赵何娟透露着率性: “我经常对自己说,拼一把,总归不会吃亏的咯!”

坚守新闻专业主义

科技博客由于提供新闻背后的分析、观点而受到很多读者青睐。不过当下,由于科技博客竞争日益激烈,一些从业者乱用“标题党”现象严重,内容也颇受争议。赵何娟对钛媒体编辑有一套法则:“写文章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和判断,但这种判断是基于事实和善意的,而不是刻意为抓眼球而为之。”

赵何娟说,新媒体跟传统媒体相比,内容生产方式、文字组织方式等都改变了,“但我不觉得做新媒体就是要抛弃传统媒体的一切,传统媒体作为媒体形态积累了百余年,有一套新闻专业主义的红线。”

曾有一个WP平台细分领域的科技博客创始人发现自己的原创稿件被某科技博客拿去作为投稿使用。对此,赵何娟时常纳闷:“是不是做新媒体,就是抛弃对过去专业性的追求?这对我来说,是提醒也是触动。”

【网站小档案】

上线时间:2012年10月

团队人数:10人左右

网站定位:从资本市场看科技价值与趋势

融资情况:完成天使轮

Tech2IPO:和开复老师交过火

Tech2IPO(创见)最近又改版了。改版前,Tech2IPO的网页右边,有一个大大的“申请报道”的方框,是提供创业公司一个“给大家了解你梦想的机会”,不过改版之后,“申请报道”的链接被移到了右上角,字号也大幅缩小。

“弱化这部分是为了让位于本身的内容呈现。”主编杨涛解释说,改版强化了社交与深度内容,降低碎片化信息对用户阅读的干扰。

按照网站当初构想,Tech2IPO 想做一个专注科技创新创业的科技博客,从网站名字是Technology to IPO(技术驱动上市)的缩写也可以看出他们比其他科技博客更关注资本。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Tech2IPO的首页上,国内创新公司或产品的报道已经十分少见,打造的创业公司数据库D.Tech2IPO自2011年9月后再无更新。

形势不容乐观。最近几年,国内科技博客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打着做创业公司旗号的科技博客并不少,比如早期靠翻译国外科技博客TechCrunch文章走红的36氪。

“对于我们而言,更多关注国内的初创团队与公司,挖掘更多用户喜闻乐见的深度分析,可能是我们在2013年的期许。”杨涛说。

高一辍学后结识一帮geek做网站

韩寒有一本书叫《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而Tech2IPO的主编,1988年出生的四川人杨涛,和韩寒一样,也是在高一离开了学校。 “有一些受韩寒影响吧,我算是叛逆青年的代表。”杨涛说,现在看来,这经历对他有好有坏,“当时是觉得学校里教得太死板,自己也挺迷茫,就是想做不一样的事情。”

从学校离开后,杨涛进了一家做电子书搜索的互联网公司“打杂”,做市场和产品,同时,他也慢慢开始写独立科技博客,Google阅读器订阅一万多。两年之后,他来到北京,在一家传媒创业公司做运营总监。再过一年,就加入了Tech2IPO。

因此,杨涛做科技博客并不是偶然选择。“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任何的海水都会让你变成海绵。”

在那些日子里,杨涛结识了一帮都非常geek的朋友,都热衷于软件、产品,大家一拍即合,准备做Tech2IPO,“我们想要做很棒的科技资讯,帮助大家了解全球最新的创业公司与那些令人惊艳的产品。”

目前,Tech2IPO的全职编辑5人左右,都是85后甚至90后,有科技公司或传媒领域的工作经验。

质疑李开复“有偏颇之处”

Tech2IPO的中文名字“创见”,突出他们不仅是报道创新内容,还要提供见解、观点和价值。后者在采访中被杨涛屡屡提及。“门户网站之所以不再那么受关注,是因为读者对阅读或者内容消费,有了更高的要求,而科技博客正迎合了他们的需求。”

因此杨涛认为,输出有价值的观点是Tech2IPO的重点所在,挖掘创业者、公司、产品的背后。而这也就意味着,Tech2IPO提供的更多是观点,而非事实。如果证明观点的事实不够充分,很可能会受到被报道者的批评。

这样的事情确实发生了。2012年10月,Tech2IPO推出了一篇匿名人士投稿文章《十个不选择创新工场的理由》,以及一篇由Tech2IPO 作者写的《创新工场转型投资机构:中国式孵化器神话破产了吗?》文章,文章提到“李开复是一个懂得变通的聪明人”、“创新工场的不少项目没有多少价值”、 “失败的孵化器模式”等内容。

随后,李开复在微博上论战Tech2IPO,针对10个理由分别做出回应。之后,Tech2IPO没有罢休,又撰文向开复老师发出邀请,希望能当面讨论创新工场与孵化器模式在中国的机遇与挑战。对此,创新工场联合创始人王肇辉回应新一篇文章存在的漏洞,并对Tech2IPO的独立性产生质疑,认为 Tech2IPO存在私心:“今年9月,其母公司系同为投资行业的一家企业,该企业曾多次找到工场及开复本人寻求‘特殊’合作,但并未得到工场的回应。时隔仅一日未得到合作后,作为同行企业旗下的子公司Tech2IP0接连发布文章诋毁创新工场的动机也就不难猜测了。”

如今,杨涛坦言,那篇文章的确有一些偏颇的部分,在与创新工场的沟通后,修改了部分不真实的地方,但他并不否认这篇文章的价值,“对于我们而言,没有正面负面新闻之分,如果这件事有公布的价值,而且信息准确度没有问题,那么我们就会发布。如果企业有异议,则应需要澄清和沟通。”

将启动A轮融资

作为Tech2IPO的竞争对手,36氪现在不仅做全球最新鲜的科技创业idea、线下活动,还拓宽盈利模式,做起了在线融资平台。

杨涛说,Tech2IPO暂不考虑盈利,“但不排除”。他透露,春节过后,一度因为定位不符而搁浅的“业内沙龙”线下活动将创新形式,届时将邀请很多大公司、创业公司、业内大牛,来讨论未来互联网3至5年有什么趋势。而他们也会在自己页面上布置广告位,“广告位养活一家媒体还是没有问题的”。

创新工场王肇辉提到的“其母公司系同为投资行业的一家企业”,就是PE.VC(天津盛邦投资有限公司),该公司完成了Tech2IPO的天使轮融资,据该公司网站介绍,该公司是一家国有参股金融创新机构,成立于2010年1月。

不过,杨涛告诉《IT时报》记者,Tech2IPO将很快从中独立出来,以便在资本市场更多地进行融资,做更好的内容以及更多的横向探索,A轮融资即将启动。

【网站小档案】

上线时间:2010年9月

团队人数:5人左右

网站定位:关注互联网创业与科技创业创新

融资情况:完成天使轮,正在A轮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