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S职场社交网站路在何方?

 
SNS职场社交网站路在何方?
2016-09-24 10:12:11 /故事大全

近年来,所谓的SNS在中国彻底火了,大批SNS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在当年红极一时的白领社交圈开心网;主要面向在校大学生,由校内网更名而来的人人网;社交型网络招聘网站天际网,优士网,大街网等各类新兴SNS网站上,人们仿佛看到了中国互联网的春天。很多投身于SNS中的互联网从业者甚至宣称:短期内将取代业内传统网站巨头的地位。

曾经有个SNS型网络招聘网站的CEO在2010年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用三年时间做成中国网络招聘的NO.1并非难事。如今已经是2013年了,我们回头来看2012年1月到6月网络招聘行业情况:

图一(该图摘自艾瑞咨询):

排在前三的招聘网站依然是传统的综合型的招聘网站,唯一不同的是由于中华英才网的没落,应届毕业生求职网取代了中华英才网排名第三的位置。

我们都知道国外有个SNS职业社交网站巨头Linkedin,现在用户数量已达1.75亿,平均每一秒钟都有一个新会员的加入。目前国内所谓的SNS职业社交网站,基本都是照搬人家的模式。

我们知道,发微薄、发话题、发日志,这是产品内容化(UGC产品)的表现。想通过内容吸引用户互动,也许仅仅维系住了关注,却维系不住关系。碎片微博有新浪微博,却抵不住深度分享的产品。在内容型网站上,内容受欢迎是因为质量高,与创造内容的人的身份、地位、性别、知名度关系不大;反之,关系型网站最核心的价值是人际关系,用户更关心彼此的身份、收入水平、亲密关系等等,而对于内容质量则要求不高(但不是没要求,或者很低)。国内内容型网站的典型代表是豆瓣网;关系型网站的典型代表人人网算一个,可惜现在人人网也已经进军网络招聘领域,希望在网络招聘的领域分上一块蛋糕,但笔者对其并不看好;两者均沾的典型代表是优士网,单纯地模仿LinkedIn建立起一个类似的网站,只是借用一个商务社交的概念将其包装并不断宣传鼓吹,却从未考虑到现实的差异和特殊,赚钱是这些网站赤裸恶心的产品初衷,看不到有意义价值的产品,只能浪费用户的时间和生命。这种不接地气的社交模式只是一种伪社交而已。

一个网站为用户提供的核心价值主要是优质的内容,我们就称之为内容型网站;如果是主要是人际关系我们就称之为关系型网站,如果两种价值同时提供而且还五五开的话,我们就称之为烂网站。因为这意味着对其产品的用户的核心需求定位的不精准。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个图。

图二(该图摘自Gauin"s Blog):

分析一下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表格:

若邻网定位于职场招聘求职,偏点评。公司点评+面经+人脉

经纬网定位于职业人沟通交流社区。分享智慧+行业资讯

大街网定位于职场招聘求职,偏社交。交换名片+职业圈+人脉+移动应用

优士网定位于满足职业商业需求,定位不精准。档案+三度人脉+活动+应用

天际网定位于满足职业商业需求,定位不精准。 人脉圈+招聘+教育+活动

我们可以看到,SNS职业社交网站都必不可少的一个产品,也是理论的根基,那就是网络人脉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对此笔者只想问,职业社交产品中的人脉扩展被吹的神乎其神,但是,事实是否真的如此有效?你一度人脉6人,二度人脉336人,三度人脉31365人。可是,你告诉我最后三度人脉是31365人。这个数字有什么意义?

一度人脉,导入联系人列表或者先有的朋友圈子;二度人脉,扩散到联系人列表中朋友的朋友;三度人脉,扩散到联系人列表中朋友的朋友的朋友。

而职业社交产品中说白了就是根据朋友列表数据扩散开去。如果知道某个人的喜好标签,再根据标签相关性大的人推荐给你。但是。系统告诉了你你的一度二度三度人脉数字,给你推荐了这些用户的主页,你就拥有了这些人脉?这些朋友了吗?当然不是,你还必须认识这些朋友,即人脉达成。

如何达成人脉?系统如何帮我达成吗?抱歉,达成人脉还是需要你自己进行,就好像需要你自己打招呼,表白。那成功率如何呢?天知道成功率。系统只能给你推送与你喜好更接近的人脉让你达成。但最后达成率如何,就靠你自己了。这样一来,这个过程也就是生活中的认识朋友的过程。还不如朋友拉着朋友面对面介绍给你认识。

有研究表明,人类在人生的任何时间段可以经常性保持一个稳定社交关系的人数最多也就150人左右。那么职业社交网站的所谓好几万人的三度人脉,对个人有意义吗?关系需要维护,没有维护的关系就仅仅是数据,将社交这个感性的行为过程数据化、量化是一种愚蠢的行为。我们交往的是人。是有情感的高级生命个体。该感性的地方却理性了,是不对的。

故而所谓的人脉实则对一般人而言是一个伪命题。看似美好,却经不住推敲,假如有专门玩人的人,兴许三度人脉对其而言是有用的。但对于一般的白领,依然是平凡人的生活情感。

而且国内每年对于网上求职需求最多的人群还是那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据统计,2013年全国应届毕业生将达到700万人以上,比去年增加了10%。而在职业社交网站上,这求职需求最大的群体,其需求是最得到难以满足一群人。由于应届毕业生群体的特殊性,他们不可能有很多的实际工作经验,而且他们也没有白领一样大的职业社交圈,因此职业社交网站的推荐+交换名片+职业圈+人脉的模式在这群人中是行不通的。

国内的职业社交模式COPY国外的Linkedin这么多年了,几乎一比一C2C到国内,但大量的事实已经证明了,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照搬国外的经验是行不通的,即使Linkedin模式是对的,也只能说在国外可行,在国内短时间内还是行不通的。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