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年轻人齐齐辞去安稳的工作,组建成创业团队,推出一款免费的摄影类APP(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听起来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议?
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流行,做APP成了许多创业者的时髦之选。尽管这样的创业项目很新鲜,很吸引眼球,似乎也很有发展前景,但创业者依然需要面对一个最实际的问题:免费APP能生财吗?
近日,信息时报记者采访了这个创业团队的成员风子,让我们走近他们的创业经历,一起探讨免费APP的生财之道。
推出一年拥有数万名用户
风子告诉记者,他和3名搭档一起辞职,注册了一家公司。4个人组成的团队中,有一名成员担任产品经理,一名成员当设计师,一名成员负责技术开发,风子则主要负责产品的运营和推广。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摸索,他们才将发展方向定在手机摄影上。当时,国内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摄影类APP,但风子发现,它们主要还是致力于提供美化图片人物的肌肤等工具类功能,而风子和搭档们的期望则是打造高质量的摄影分享的社区。他们欣喜地发现,这样的产品市面上还没有。于是,接下来按部就班地推进。先是花半年左右时间开发程序,然后,在去年年初,他们正式推出了“闪影”APP。目前,这款免费APP已拥有几万名用户。记者登录“闪影”APP体验发现,用户使用该软件时,一般是抓拍下即时的生活景象,或者调出手机中已拍摄的照片,然后使用软件提供的滤镜进行加工创作,再点击发布到闪影社区、微博等平台与众人分享。
想打造即时分享的平台
在国外,手机摄影已经主流化。风子告诉记者,手机摄影的国内市场才刚刚起步,但可以预见,它正逐渐成为大趋势,必将有越来越多的用户投入进来。用手机摄影,然后即时分享,也是一大趋势。他举例称,美国著名新闻周刊《Time》去年刊登过专业摄影师用iPhone拍的照片,这些照片是飓风来临时第一时间拍摄、即刻上传到Instagram(美国知名APP)上的,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风子和搭档们想打造国内的即时分享的平台,吸引更多的用户投入进来,也让拍照和摄影的差距越来越小。
诗意滤镜名称取自电影
“文艺范”是“闪影”APP的定位。风子告诉记者,“闪影”这一名称的英文名是shining,其实它正是一部电影的名称,中文译名为《闪灵》,但考虑到《闪灵》是一部恐怖片,他们斟酌后,才将APP的中文名称确定为贴切又好记的“闪影”,他们团队也以“闪影”为名。有意思的是,“闪影”APP目前提供的十余款滤镜(在拍照后,给图像加上的各种特殊效果),其名称也都来源于电影,如白夜、安妮、香水、廊桥、暮光、阿飞等。这些清新、诗意的名称,不仅契合APP的定位,也让用户眼前一亮。此外,在开发者的引领下,用户也纷纷尝试给自己发布的图片贴上各种好玩的标签,比如恋人之间的互拍照片,就喜欢贴上 “好摄情人”标签;拍摄成双成对的物品照片,或者恋人的照片,用户就标上“因为爱情”。
办线下活动吸引目标用户
风子称,目前他想吸引有创作力、对照片有一定要求的用户,而非只是追求美容效果。记者了解到,自产品面世以来,除了持续在用户体验方面做改善,团队还举办了多次线下活动,成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标用户。比如,去年8月,他们使用专业摄影展的策展、制作方式,在广州举办了国内第一个大型的iPhone 摄影展,主题为“城市闪影”。风子告诉记者,举办这个摄影展的缘由,是发现有用户用他们提供的“白夜”滤镜拍出了很有味道的广州风景,于是他们以此为由头,先推出了一个名为“白夜行”的小活动,征集到许多用户拍摄的黑白城市照片。后来,进一步延伸,才策划、举办了更大概念的城市摄影展,从用户发表到社区的作品中择优展出。随后,他们又举办了多场iPhone摄影分享会,邀请了多名“高手级”用户到场分享心得、教授手机拍摄的技巧。此外,去年9月,团队在用户发表于社区的作品中挑选了一部分,制作了一部8分钟的短片《拍照者》,近期入围了华语短片传媒大奖。风子还分享道,参加音乐会、创意市集等创意文化活动,也是推广的有效方式之一。
行业困境:手机网速慢用户缺驱动力
打开智能手机的应用商城可以发现,摄影软件是下载量最高的类别之一,摄影软件的数量更是多得惊人。在众多的同类软件中,风子和搭档们将重点放在多数同类软件不关注的“分享”,再配合文艺的滤镜名称、丰富的线下活动,得以脱颖而出。尽管如此,他们也面临着摄影APP共同的发展难题。风子总结出,首先是受限于还未真正步入“宽带时代”的国内网络速度,手机上网速度更是“龟速”,于是,许多手机用户虽然养成了及时抓拍生活点滴的习惯,却做不到“即时分享”,常常是等自己到达一个有wifi的地方,再集中地发送图片到分享平台,这就使摄影APP推崇的“即时分享”得不到落实。
其次,用手机拍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拍摄不到较远的地方。此外,风子认为,目前智能手机的使用比例还不够高,且由于文化氛围、生活习惯等因素,目前国内用户使用手机拍照和分享的驱动力还不够。因此,用手机摄影还没有主流化。不过,风子补充道,主流化是迟早的事情。
探讨:免费APP该如何生财?
风子告诉记者,他自1998年就开始做网站,属于较早进入互联网行业的网民。他指出,互联网推出之后,在很长时间内没有赚钱,支撑其生存的主要是靠收费游戏赚钱的网页以及电商,而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就像以前互联网的起步阶段一样,很难赚到钱。不同的是,移动互联网与真实的商业环境有密切的联系,风子发现,现在大家都是“宅在路上”,朋友间见了面也都在玩手机,许多商家和创业者都在研究O2O模式(即Online To Offline,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因此,他认为,移动互联网一定会很深刻地改变大家的生活方式。
风子坦言,“闪影”暂时还没有实现盈利。团队成立时,4名成员集资用于创业的开销,开发至今的支出主要是人力成本,即自己给自己付工资。那么,像“闪影”一样的大量依靠移动互联网的免费APP,应该如何生财?或许我们可以从许多成功的游戏软件所采用的方式中找到灵感。
方式1:提供免费版和付费版
许多游戏,用户可以免费开始玩,但是,想要玩得好,想要升级,就得掏钱购买道具。——这就是许多游戏软件成功的生财之道。对APP开发者来说,如果一开始推出的就是收费的软件,很可能乏人问津,反而赚不到钱。那么,如果模仿游戏的生财方式,提供免费版和付费版,在免费版中只提供一部分功能,首先就能吸引到对价格敏感、不肯掏钱的广大用户前来尝试,“上钩”的用户中,一部分会追求更多更好的体验,就会选择提供完整功能的付费版。
方式2:巧妙植入广告
相比不喜欢付费的广大用户,广告商也许更愿意“买单”。有研究指出,广告以各种形式在桌面与移动App上的投放正在增长。如果在APP中植入广告,应该考虑采取尽可能不让用户反感的方式,比如只在界面的最下方设置一条很窄的banner(横幅广告)。一项国外机构的研究结果显示,83%的用户喜欢看到相关的广告展示在游戏或应用的间歇期,而不是APP内置购买。
方式3:吸引风投资金
吸引风投资金的青睐也是APP开发者可以考虑的方式。对APP开发者来说,如何吸引到风险投资者,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参考许多已成功获得风投资金的创业项目,我们可以拟出几个值得考虑的要点:为产品做好精准的定位,展示出其未来具有的巨大发展空间;创业团队应手握独特的技术,最好能通过知识产权制度得到保护;团队成员最好具有互补性技能,除了拥有创意和专利,还应具备财务管理、技术研发、设计生产及产品营销等技能。
名词解释
APP
APP是英文Application(意为应用、运用)的简称,由于智能手机的流行,现在的APP多指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以苹果手机的 APP为例,大致可分为游戏类、图书类、工具类(如手机上网浏览器、英汉词典)、社交类(如QQ、微博)、生活类(如电子食谱、天气预报软件)等。
目前比较著名的APP商店有Apple的iTunes商店里面的App Store,android的Google Play Store,诺基亚的ovi store,还有Blackberry用户的BlackBerry App World,以及微软的应用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