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钱方联合创始人李英豪。他曾经是香港创业人一名:3年前在香港创立过企业移动应用方案公司,把香港公司关闭后全力在北京创立移动支付公司钱方。最近他看到Talkbox@黄何HEATHERM撰稿一文说香港互联网已死,作为以前在香港创业,现在在北京打拼的香港人,感受非常的大,想借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一下香港的情况。
背景:
香港是全球最早接触互联网的地方之一,我早在1995年就第一次用互联网,当时用的是14.4K的拨号上网,是当时得令的雅虎、Excite搜索引擎、网景浏览器和ICQ的用户。80后一代香港人基本见证了ICQ到MSN到Facebook的年代,算是互联网深度用户。再看看移动互联网,香港人从 2000年开始就有不少人用Palm等PDA设备,到后来微软的WM6.5智能手机,到07年的iPhone和后来居上的Android,香港基本都是走在世界的前端。香港现在基本人手一台智能设备,互联网宽带速度到1GB、移动互联网到4G LTE。很多手机公司喜欢拿香港做第一产品试点市场,是因为香港人对手机要求高,搞定香港市场基本其它地方没有问题了。
好,看到这,我们能总结香港人是一群很好的互联网用户,但今天我们不是谈论如何获取香港市场,而是香港互联网创业环境如何,让我们来一一细看。
创业离不开几个方面:市场、资金、产品(创意)、团队
先看市场
香港有800万人,对一家互联网公司来说,800万足够生存,但基本没有可能做成一家伟大的公司。而且这里的用户很奇怪:说不是深度互联网用户的话,人均上网时间和移动设备比例估计全球第一。但是互联网发展十几年来,大家来来去去上几个网站,新闻看雅虎,搜索用雅虎、谷歌,财经看阿斯达克,视频看 Youtube,社交用Facebook,邮件用Gmail,点评用开饭,讨论去Discuss、Uwant,购物?(不好意思,香港人不在网上购物。)再来一个女性喜欢的She.com, 再加上用Whatsapp代替短信。以上产品,香港本土创立的一般超过10年,是.Com年代的产物,其它都是美国产品。最近10年来香港创业公司没有一个拿下个香港市场(可能有一个,香港Groupon Ubuyibuy,后来被Groupon收了)。最麻烦的事,香港人太特别了,花几年好不容易做到香港第一了,发现同样模式根本不能复制到其它地区,就只能在香港自己玩。
OK,拿不下香港市场没有关系,香港人不是很国际化吗?拿下欧美一样可以啊!没错,的确有这么一家Deal Extreme的面向国外的电子商务网站,连薛蛮子都说它是国际电子商务做得最好的其中一家,不过也只有这么一家。它是2000年左右利用国内廉价商品和国外电子商务空白做起来的,这种机遇可遇不可求。香港人其实很不了解老外想法,只是习惯吃汉堡,不代表能做出满足老外的产品。别人一天如何生活、吃什么、说什么、看什么电视你都不知道,如何能做出成功的产品?国外每天开车、香港人每天坐地铁,国外讲生活工作平衡、香港人每天加班,这样的差异真不太可能做出好的产品。
啊,原来是这样,那背靠祖国成了吧,中国互联网市场可大了,出了百度、阿里、腾讯和很多的中小互联网公司,总有香港人的位置吧?好吧,我只能说,香港人对国内同学的了解可能还不如对老外的了解,最少香港人都喜欢看美剧,但大陆电视剧,这个在香港排在美剧、台剧、韩剧和日剧之后。你和他说韩寒??他说谁?你和他说非诚勿扰?他说这是什么?你和他说18大?他只关心游行。神马QQ?我用的肯定是Facebook。哪问问最了解什么互联网公司?他告诉你是腾讯和阿里巴巴?为什么?因为买了很多股票啊!(这2家公司在香港上市)。这样下来,对国内无论高富帅还是屌丝用户香港人都不了解,更不用说能为这个市场开发产品了。
记得3年前我希望在北京创业,在一个天使投资人面前演示,他问我,你为什么觉得你了解中国用户的习惯?我回答说我在这生活了1年了,我比较了解。他说:“我在这生活几十年了,我还不了解呢,你这样能说了解?”。现在想想,我当时对国内的了解少之又少,更何况没有在这生活过的香港人?
再来到黄何所在的Talkbox,我是在2011年看着他们做起来的。GreenTomato是香港一家著名的移动方案提供商,在2G年代已经在运营,公司技术实力不错。由于他们不满足只做方案提供商,希望有自己的产品,于是成立了内部创业团队FARM,Talkbox也是这个团队非常成功的例子,对讲机的创意在当时是世界第一,也迅速获取了上百万用户,并且不少还是来自国内。由于对讲功能没有什么门槛,见到了Talkbox的成功,各种模仿者出现,当然最重要是巨头腾讯的微信横空出世,连最后一点机会都没有了。据我所知,Talkbox团队对国内情况有2点明显的错判:
1. 接受盛大而非腾讯的投资
2. 认为国内市场可以单靠一个好产品就能做大。
如果一开始火起来就把团队搬到北京、如果一开始集中攻海外市场再拿硅谷投资、如果接受了腾讯的投资,估计今天Talkbox的故事完全不一样。
我们再说说资金
香港有钱的大佬非常的多,李嘉诚肯定是最好的代表,而且也成立了自己的风险创投基金,最为大家了解的是投资Facebook一案。但李嘉诚的基金也是VC,还是以回报作为考虑的。以香港15年来只有2家的退出例子来说(不算当年.com),不可能因为老板是香港首富就把钱投给香港公司。而国外的一线 VC,基本没有见过在香港设有办公室的,来香港多数是为了会议、演讲和生活(没错,不少VC在香港定居)。至于天使,不是没有,但是非常少,而且你不容易找到,没有像北京或硅谷那种天使组织或聚会。
没有投资,政府支持也行,台湾、新加波和国内不少公司也是靠政府扶持起来的。香港不是没有创业孵化计划,一个科学园、一个数码港,2个都有共同点,环境优美但交通不便。对于生活成本很高的香港来说,虽然入驻创业园不需要租金,但是创业者必须在5分钟接驳交通上支付高达10元一天的费用,而且创业计划都没有启动基金支持。因为没有天使投资的关系,以香港的生活成本来算,一个三人的团队如果希望能一年不接外包投入研发产品,基本需要30万启动基金(还要假设没有家庭负担)。这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不是简单的事,这个也说明了为什么大部分香港创业公司选择以外包公司起步。
再看看团队
我在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毕业,记得当年.Com年代,这个学科一度收生标准比医生、律师等学系还高,不是状元不能进。但好景不常,当大家发现主修工商管理的同学很容易得到各大银行企业管理培训生等高薪后职后,大家都转去工商管理了,我刚看了最近的工程学院收生标准,好像是全大学要求最低的。
看看无论上北京还是硅谷,工程师都是互联网创新产品的关键,没有好的工程师,你有再好的想法也没有用。香港一年拿得出手的软件工程师寥寥可数,建筑的土木工程师就很多,而且好的都去美国了,我几个比较厉害的同学,现在都在硅谷,一个在苹果、一个在Facebook、一个在谷歌、一个在创业(12人的公司拿到了B轮融资)。
除了能力,更重要的是对互联网产品的了解。要知道,美国PayPal培养了这一代很多的参与者,网易、搜狐也出了不少创业家,但由于香港一直没有什么成功的互联网创业公司。这方面的人才自然不多了,基本上对产品了解的细节和深度和中美等地有不少的差距。
最后看看产品
很多人说现在的互联网老大没有多少是一开始就想到产品能改变世界的,但是发现没有,无论在硅谷还是在北京,你做好了产品,如果做到不错的话,会得到不少的报道,很多用户的反馈,更重要的是,你可以找到不少前辈为你提供经验和意见,如果谷歌和Facebook当年没有老大的支持,根本不会是这样的故事。所以中美2地的创业者,都勇于做梦,做产品不往简单做,要不在技术说完全突破,要不在用户体验上非常创新,香港创业者因为种种限制,基本不敢想,想技术突破?几个创始人你看我,我看你,大家技术都不怎么样。而且技术研发需要资金的,没有几百万就不用想了。用户体验创新?几个创始人想想,自己重来没有做个什么见得人的产品,想创新不止从哪创起。商业模式创新?这个可以,不过大部分人不像老周,这个真的想不出来。好吧,还是想创业,就踏实的干! 所以出来的都是帮助企业营销、管理、OA等产品,为什么?能赚钱啊。我在香港做的一家外包公司正是做了一个为香港出版企业做的电子书平台,没办法,生活逼人。
结论或建议
相信我说的很明白了,在香港互联网创业不是一般的难,希望在香港创立一家伟大的互联网企业更难。对于正在创业或希望创业的香港朋友们,有以下几点忠告:
1 不要在香港创业,选择硅谷、深圳、北京(这是3年前一个VC朋友给我的忠告)
2 如果还是希望在香港创业,不要考虑国内市场,做一个移动互联网,面向国际市场,哪怕不成功,你会发现你学到很多产品、市场的东西。
3 储备好2年的钱,不要做外包,做外包你会发现比你原来在公司工作还累,想想你是为什么创业的?我非常鼓励人创业,但创业并非为了不打工,而是应该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
欢迎香港的创业朋友们找我讨论,新浪微博@钱方李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