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在半年之后,阿里巴巴集团就再次大手笔对架构进行调整,将原有的7个事业群,打散成为25个事业部,然后再以一定共性进行宏观组合,交给9个集团管理执行委员会成员分别负责。这样一场调整中,原有的“淘宝”、也就是C2C业务不再单独以事业部存在,而成为一个基础层。
淘宝C2C的隐去
在去年9月调整中,阿里巴巴的7大事业群为:淘宝、一淘、天猫、聚划算、阿里国际业务、阿里小企业业务和阿里云。而在调整后的25个事业部中,依然可以看到一淘、天猫这些品牌单独成为事业部,而不见了淘宝C2C的踪影。
据阿里内部人士透露,这样调整并非因为C2C变的不重要,而是对阿里巴巴集团来说,淘宝C2C已经变成一种“基础层”,并且担当起孵化器的角色——至少聚划算、天猫、一淘等业务都是基于C2C业态成长起来。
事实上从去年初开始,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就不断强调平台、融合以及生态系统。阿里巴巴首席人力资源官彭蕾则在去年中旬的一次媒体沟通中,提到阿里集团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是,所有用户都在使用阿里集团的平台和产品,但并不在乎入口是淘宝还是天猫。
这就是阿里所希望的底层融合。虽然淘宝C2C依然会作为一个品牌面向消费者,但对内C2C已经不再具化,而是成为一个宏观的概念,并且具体的事业部进行支撑。
而这一宏观概念被划在9个分管高层的张宇(语嫣)旗下。
按照公开邮件,他所负责的业务为类目运营事业部、数字业务事业部、综合业务事业部、消费者门户事业部和互动业务事业部。据新浪科技了解,这些业务的总体概念为“大集市运营”。
子公司概念将模糊
如果说原有7个架构,是按照对外品牌业务来划分,最新的25个事业群,则是按照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环节来划分,具体归纳起来就是:
1、底层共享(姜鹏分管),包括共享、商家、阿里妈妈、一淘及搜索事业部。
2、B2C(张勇分管),包括天猫、物流、良无限(无印良品)、航旅事业部。
3、大集市(张宇分管),包括类目运营、数字、综合、消费门户、互动业务。
4、无线(吴泳铭分管),包括旺旺与客户端、音乐事业部(收购虾米)。
5、本地生活(张建锋),包括聚划算、本地生活业务。
6、数据(陆兆禧),包括数据平台、信息平台、云OS业务。
7、阿里云(王坚)。
8、B2B中国(叶朋)。
9、国际业务(吴敏芝),包括B2B国际和B2C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