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前程无忧这三大招聘网站经历十余年发展,却未能真正将网络招聘市场的商业价值挖掘出来,除了注册用户增加以外,其他的似乎仍然一筹莫展。长久以来,他们始终无法摆脱同质化、盈利模式单一的困境,以至于十余年来传统招聘网站最大的梦想就是早日实现盈亏平衡,但直到现在这都只是一种奢侈的梦想。
近日, Monster宣布,将出售中华英才网,只因其亏损严重。据了解,2008年中华英才网的亏损额已达到1.75亿元人民币,如今其亏损更是达到了2.33亿美元。这更让人担忧这个行业的发展。
就在中华英才网衰落之时,国内融入社交元素的招聘网站如雨后春笋、良莠不齐的开始崭露头角,如大街网、举贤网等。此外,近日新浪微博推出了社交招聘平台“微人脉”。
虽然企业发展不兴,但市场商业价值却未被挖掘,这中间的矛盾是如何形成的?2012年在网络招聘网站注册的用户已达到2.96亿,2010年中国网络招聘市场总营利规模达到17.0亿元,2011年达到21.8亿元。
根据Kelly Services《全球雇员指数调研》显示,在中国,目前80%的中国工作者每天都在使用社交网络,其中有21%的人是通过社交网络找工作。
毫无疑问网络招聘已成为求职者首选的求职渠道,而社交招聘网站的出现,不少人认为这将成为替代三大传统招聘网站的有效模式。社交招聘网站是否真能掀起招聘市场的一场革命?又或是难成大器?
对此,牛华网记者专访了国内著名的人力资源专家王新宇,以下内容为王新宇口述,记者整理报道。
传统招聘网站腹背受困
1、内忧:搭平台无法解决招聘需求
中华英才网沦落到今天这个程度,跟他们的商业模式有很大的关系,然而传统招聘网站却难以实现盈利。不仅是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从1997年成立以来就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也正因如此智联招聘曾多次冲刺IPO受阻。如今只剩前程无忧日子稍微好过些。
为什么招聘有市场但是却难以盈利?
这三个公司(智联、中华英才网、前程无忧)在本质都是一样的,传统招聘网站的模式都趋于同质化、盈利方式单一。以至于成为除电商以外最常烧钱的一个行业。
在本质上,三大招聘网站都类似“搭平台”。很多用户都有这样的体会,在这类招聘网站上填写简历,然后自己去搜索适合自己的岗位,企业招聘也是如此,发布招聘信息后,自己去搜索合适的应聘者。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必然需要大量的求职者和招聘企业在上面发布信息,最终导致信息海量。海量信息中你找到的不是你想要的;对于候选人来讲,你找到的职位人家公司不一定要你。这个问题在三大招聘网站存在的非常普遍。
我做招聘做了十几年了,原来这三个招聘网站我都用过。从我的经验来说,我觉得,用户的满意度是非常的低的。但是目前没有相对更好的渠道时,你只能用它,但这不代表客户愿意选择它,而是一种被动选择。但从平台的角度来说,他们又存在非常严重的同质化,他们之间的竞争只能靠谁做的更大,就有更多的优势。
在互联网时代,你要靠拼大,怎么拼——广告。所以,这三个网站的业务模式都是他们卖广告挣钱,同时他们要大量的投放广告。这一进一出,其实让他们自己的盈利变得非常困难。
因为,长期下去这种经营模式很难给客户和个人带来真正的价值,更不能解决招聘双方的实际需求。
智联、中华英才网、前程无忧等传统招聘网站做到今天这样,要想再去调整,改变其经营其实已经变得很困难了。比如,它们现在都是先付费模式。现在互联网公司大多采用的是后付费的模式,用得好才给钱。但如果他们想改成这种模式,更加难以生存,因为他们的客户和用户在使用时的满意度都比较低。
从未来的趋势来看,我并不看好这三个网站的模式,除非他们的商业模式能有所创新。但他们要从这种前付费模式上作出调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你先付费的模式就像会员制一样,先把钱收回来。现在互联网公司大多采用的是后付费的模式,用得好才给钱。他们如果改成这种模式的话,支撑不起来,因为他们客户和用户使用的满意度都非常低。
2、外患:外界多渠道招聘的侵蚀
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老牌招聘网站,虽然聚集了上千万注册用户,但未能真正解决市场上招聘双方的需求。
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渠道和方式在替代,都会有侵蚀。如58、赶集等网站,虽非专业的招聘网站,但在其有较大的影响力的情况下,推出免费的招聘服务。根据网站对人群的影响来看,58、赶集的这类服务对低端职位的人群是很有吸引力的,类似前台这种职位发布在58、赶集上的招聘信息,效果会更好,事实上它对智联等确实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此外,地方性人才招聘网站对于智联、前程无忧这种大型招聘网站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相较于智联等,一些二三线城市的本地招聘网站具有天然的优势。招聘企业在选择平台的时候,首先会考虑用户都会上什么地方比较多,所以他会在这个地方多投钱。目前大多数人找工作是怎么找——本地找!这就意味着本地网站会有天然的优势。
你比如,现在全国各省的人保部门底下都会设有人才热线这类的网站,他们还会在线下搞一些招聘会,这对于智联招聘等网站而言是有能力做但没有这个优势来做这件事。地方部门将线上线下招聘结合在一起,这对于那些想在当地找工作的人而言,就比较有优势。这些招聘网站对企业就有更强的吸引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三大招聘网站的影响力就会迅速下降。如果智联等想维持影响力,就要建立一个非常庞大的销售队伍。但是这对公司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成本,而小地方的企业的广告支付能力又较低。所以做得话很难实现盈亏平衡,不做又不会有影响力。
还有,原本猎头跟招聘网站是有分层次的,猎头业务做的是中高端人才,低端人才招聘用网络招聘会比较多。但是,当招聘网站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而企业又急着要人。这时候,所以就会出现一个裂缝,使得猎头业务慢慢向下延伸,延伸到跟低端网站交集的部分。比如工程师,过去在互联网上搜索就可以了,现在工程师可能也不太好招,公司就会委托猎头公司去做。只不过收费低一点,别的我一个人收三万,这个职位我可能一个收一万或者八千。这对招聘网站的冲击也是很大的。这对企业来讲,这个(猎头)能帮我快速解决招聘问题,我为什么还要用你招聘网站呢?
企业买了招聘网站的广告,效果一般。查看简历后,求职者来不来还不一定。但是经过猎头甄选的人至少是愿意来的。所以,这也会对招聘网站形成一定的冲击。
除了这些,你还会发现现在很多公司都有自己的网站,他们也会不定时的发布一些招聘信息,如果求职者很关注这家公司就可以直接向其投简历。甚至一些传统的国有企业,每年的校招会占到招聘人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他们很多是有能力组织全国的校园招聘,根本不需要跟招聘网站合作。此外,现阶段整体上的经济形势并不是很乐观。一些公司在裁员、减预算,招聘也是其中的内容之一。这个在经济萧条时期是一个非常严重和直接的影响。
社交招聘难以博弈传统招聘网站
在短期内,国内社交招聘网站还很难撼动传统招聘网站的影响力。因此,招聘网站融入社交元素,想利用这种方式作为打开招聘市场的敲门砖,似乎也只能是一些短期效应。SNS是未来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的重要趋势之一,但就目前来看,社交招聘网站还未真正挖掘出SNS在招聘网站市场中的商业价值。
国内社交招聘网站,在使用的时候走的是人际推荐的路子。对于相互不认识的人,即使有一个很适合你的工作,也没办法推荐。如果你需要找工作的时候,你身边需要有这个圈子来帮你。假设你人人上或者有20个好友,但是你不一定会跟所有人说你想找工作。其次,即使你说了以后,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帮你。
那企业招聘的时候,问到你有没有合适的人推荐,你不可能一个个给他问吧。最多看到消息会转发一下,忙的时候,你根本顾不上了。
这对于一些猎头顾问进行定向推荐可能更适合。
SNS的定位就是人群之间的往来。群之间是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群,但始终是一种群内的传播,微博的招聘还稍微好一点,它是一个自媒体平台,带有传播的功能,微博可以跨群传播,但是像SNS这样的网站传播功能其实是很弱的。这是他们之间一个很大的差异。
融入SNS的招聘网站,本质是一种人脉推荐,这种人脉推荐的整体推荐效率是很低的,因为你并不知道目标人群在哪里,你是一种非常盲目的传播,只能说对于单个的推荐效率很高,因为是很直接的推荐。
所以,我不认为SNS的招聘网站在短期内会对传统招聘网站形成很大的冲击。因为现在SNS的社交不是来自于刚性需求,而是弹性需求的社交。要利用这个社交去推一个不是每个人每天都需要的东西——找工作不是每个人每天都需要,纯粹的阶段性需求——就会非常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