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的名字成为形容词的时候,那可以确定的是,他要么是狂人,要么是天才。
尽管黄章低调到连MX II的发布会都没有出席,但是这款手机被冠以“最J.Wong的手机”,那么,J.Wong形容的是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特质呢?
也许和小米手机做个简单的对比就能看出来。
当用户还在纠缠于MIUI的主题时,魅族却祭出了“佗寂”(wabi-sabi)的美学理念;当市场热火朝天地论证MIUI的地位和前景时,魅族拿出了号称取得3452项改进的Flyme 2.0可ROOT系统;小米2代声称自己的性能超Xbox 360,但魅族低调地拿出了超窄边框和新的实体HOME键。
尽管两家品牌并没有过分露骨的针锋相对,但从现实来看,它们早已经将对方视作劲敌。
就在MX II发布会数小时,雷军宣布小米手机新一轮销售将在发布会后一天开卖,另一方面,魅族也打破了过去一直2999元的入门价格,有意无意地显示了自己竭力缩小和1999元小米二代手机相比的价格劣势。
在我们看来,小米和魅族是两个有着太多相同之处的品牌。魅族是曾经的中国第一个智能手机品牌,而小米则是目前最火热的国产智能手机,两者都拥有狂热的用户群体:“煤油”和“米粉”,有着国内最好的Android定制系统Flyme和MIUI。
从某种角度而言,雷军和黄章其实也有不少相似的地方,他们对自己的产品都有着狂热的追求,都是产品细节上的偏执狂,同样具备着“发烧友”气质,都推出了收到市场追捧和关注的产品——也许最大的巧合是,曾经有不少人把黄章视作中国的乔布斯,而雷军现在则直接被大家唤作“雷布斯”。
然而,创办不到两年的小米已经迅速成长为一家估值高达40亿美元的公司,今年一年的手机销量超过700万部,销售收入在120亿人民币以上,而蜗居珠海的魅族依旧停留在“煤油”的口耳相传之中,在规模、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等诸多方面已经被前者甩开一个身段。
但是,他们身上有着更多更深层次的差异,恰恰是这种差异,决定了两家公司的命运。
雷军踩着60年代的末班车诞生,年长黄章七岁,在中国互联网摸爬滚打了将近二十年,并以雷军系在投资界闯出一块属于自己的版图,并乘着小米手机的东风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大佬。
相形之下,黄章的经历无疑要平淡得多,干过码头搬运工,26岁成为总经理,之后单枪匹马创立魅族,自此之后便几乎再也没有出过珠海,在媒体的描述中,这是一个会自己种菜、深居简出的人,一个对产品有着近乎洁癖和完美主义追求的人。
无法否认,经验和阅历更丰富的雷军相较黄章有着更大的视野,所以,他才会在小米手机中整合雷军系的多种服务,能通过凡客平台卖手机,也懂得利用市场和舆论为自己造势,在发布会上手舞足蹈地高喊“碉堡了”,并且喊出软件、硬件和互联网三驾马车的口号,在雷军的布局下,几乎全走线上渠道的小米手机获得了难以想象的成功。
但精通木匠活的黄章则更愿意把自己封闭在狭仄而有限的空间里——除了他的家和魅族论坛之外,黄章基本上已经很少再露面,由于对投资人怀着极深的戒备和防范心理,直到现在,魅族都还是一家极其传统的私人公司,只属于黄章一个人。
从手机的生产、销售渠道到售后服务全都由魅族公司负责,这使得手机成本急剧攀升,但是,黄章却一直坚持这样的策略。一个细节是,黄章当年承诺的M8 折价换购政策一直持续到今天,并且保证会延续到2013年末,对这样一个有着强烈洁癖的人来说,很难想象他会推出一款以“性价比”做为卖点的手机——而这正是小米手机最大的卖点和优势。
从各方面来看,这两人就像是两个极端。
雷军属于大家眼中百分之百的“天才”,这样的人接受着大家的推崇和瞩目,进退有度,为自己确立了明确的计划并能坚持达成,并且建立起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关系网络,让自己的事业循序渐进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发展。
而黄章则属于另外一种人,他并非纯粹意义上的成功者,而更像一个有着“强迫症”的“疯子”,他会为了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业投入全副的精力,付出再大的代价和牺牲也无动于衷,并且丝毫不会在乎别人的看法,他不会有太多关于大局的考虑,即使事业陷入困顿、停滞,他关心的也只是打磨细节。
在雷军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深思熟虑的现实主义者,黄章则是一个一心沉浸在自己的梦想和世界中的追求极致的梦幻主义者,让人惊叹的是,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上,这两个有着截然不同性格的人所建立的公司最终都取得各自意义上的成功。
实际上,现实主义和梦幻主义之间的差距并不像它们听起来那般大,无论选择怎样的主义,成功的可能性其实都是一致的,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在于实践各自主义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