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关注着私家车召车服务 Uber 在纽约的遭遇时,当我们谈论 Square 等平台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时,国内民间的智慧已悄然将手机上的本土应用实践到市场中。
据网易报道,今年 10 月底,杭州的哥袁法宝和 100 多名司机组成一个“杭州出租车预约微信车队”,并开通了网站。乘客可以通过微信预约的士。袁师傅还开通了支付宝付费服务。当乘客打的碰上零钱不够的情况,乘客可以直接将车费“打进”袁师傅的支付宝中。
这个月,成都的哥沈小龙也进行仿效。此前,他曾因一女乘客借口回家拿车费而一去不返,无奈之下将她的照片放网上“人肉”。“人肉”当然不可取,但赔钱的事没人会做。据成都商报报道,为避免出现类似的事件,沈师傅也取经杭州模式,支持支付宝付费打的。
尽管三天里,成都支付宝付费打的只有四笔,但的哥们很看好这种模式,认为这比“乘客付现金,我再找零钱给他的时间还快。”未来一周内,“成都出租车预约车队”的 20 余辆车将全部支持支付宝付费。
而利用微信预约,乘客忠诚度也很高,杭州袁师傅表示:“我一个人的微信中就有 600 人左右的回头客。”
昨天,支付宝交易额达到 191 亿元,其中天猫占 132 亿元,淘宝占 59 亿元,这让人惊叹的同时,也有人冷笑:看吧,这个支付平台就是自个儿玩。能否得到延伸,这是任何支付平台寿命的关键。
的哥们这一创举看似与 Uber、与 Square 类似,但却证实了移动支付的可行和发展空间。作为国内支付平台龙头的支付宝,如果能得以应用,其实力也不容置疑。
不过,Uber 败走纽约仍为我们提了个醒:怎么在运用智能设备创新的同时,遵循原有社会监管系统,取得两者间的平衡?这不,10 月底,纽约初拟出租车应用监管规则。
愿中国的出租车应用一路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