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传播看Facebook等社交网络的发展

 
从信息传播看Facebook等社交网络的发展
2016-09-24 12:07:16 /故事大全

上一篇(从Facebook看社交网络的发展一:足够开放)分享了我们对Facebook的一点看法,涉及了兴趣图谱和FB对平台和产品的改进等等。其实是想到哪说到哪,之后几篇,我会努力系统一些,首先说明一下,和韩寒不同,我们是有团队在一起研究和讨论, 写文的目的是希望在SocialBeta这个平台上听到更多讨论。

谈到社交网络的发展,除了Facebook, 也要看另外几个Big Names, 从这篇开始,我们就把Twitter (中文曾被译为“替我爱她”,译者非文即二,绝不普通),Linkedin, Tumbrl, G+ , 新浪微博等揉进来,对比分析。

信息机制从哪里来

社交网络的一个重要组成就是信息的传播系统,传播机制是社交网络的核心,并且和关系机制相辅相成。做为一个热爱哲学的人,在谈信息机制向何处去之前,我先聊聊信息机制从哪里来。

FB的信息传播机制

Facebook最早期的信息传播是一对一,如果你想把一个链接告诉你的好友,你只能在他的主页上发布,当然别人如果来过他的主页,也能看到这个链接。这其实仅比邮件进步一些而已,这样的方式QQ空间其实早有,如果QQ空间持续演化,加上News Feed, 再聚合QQ游戏,应用等等,那就是中国的facebook。多说一句,我一直认为腾讯是最有可能也最应该成为中国的Facebook,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一直想成为中国的Twitter。

FB有了News Feed以后,信息传播可以一对多了;有了分享功能后,信息传播变成一对多对多对多 ……

Twitter的信息传播机制的变革

Twitter也是一样,最早的twitter和群发短信没什么大差别,用户发一条短信到40404,follower 在网站上可以看到。

Twitter的目的是满足用户告诉其它人我在做什么,就象twitter最初的广告语:what are you doing? 这对美国年轻人很重要,看过《American Pie》的都知道,他们需要强大的认同感和存在感,曾经Nielsen有个调查说美国13到17岁的年轻人平均每月要发超过3000条短信。之所以限制 140个字也是因为手机短信就是140个字。

当时,如果你follow 一个人,还需要得到他的批准,这和好友一样,今天twitter还保留这个设置,但变成了可选项。

Twitter 后来在信息传播机制上的重大演变出现在2009年,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开发出Retweet这一功能。其时,Facebook的 share功能已经出现2年了。但是twitter的retweet和Facebook的share不同的是,retweet时只能原封不动的把原信息转发,不能在转发时加上自己的看法,到今天还是这样。这就象我买了一份报纸,看完后觉得有意思,就把报纸寄给我的朋友们了,朋友看了有意思,又寄给了他的朋友们。这种机制保证了信息的快速流动和相关性,但是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没有加工。加上twitter没有评论系统,信息的完整和原始性得到保留,但是这不利于信息的丰富和加载。

新浪微博的信息传播机制

新浪微博出现时做了改进,首先转发时可以加上自己的看法,而且可以产生评论。这和facebook是几乎一样的,(据说微博产品经理当时并不愿意加评论,是运营的大哥们争取来的)。所以单从信息传播机制看,新浪微博模仿的是facebook, 而不是twitter。 新浪微博比facebook更进一步的是,转发时,之前几人转发时加的看法在140字之内都可以带出来,(facebook只有转发的内容加当前转发人的看法)。这两个变化堪称伟大,信息量加大不说,至少在一条微博里会出现更多用户,有利于用户关系网络的拓展。在关系机制上,新浪微博采用Twitter的方法,但是去掉批准,在信息传播上,微博采用facebook的机制,而且更进一步,所以我觉得新浪微博比twitter强很多。

到这里为止,可以说所有的平台型产品基本传播机制固定下来了,即内容沿关系网络传播,采用newsfeed的形式展现。但随着这些网络的日益庞大,新的问题出现了,拿我们都熟悉的微博举例,我看到一条讲市场营销的微博很有意思,于是我就关注了博主,哪知这小子之后天天刷屏,不是谈星座,就是去哪吃饭了。另有一种,在facebook上,我的一个好友天天分享一些莫名其妙的职场心得,老板攻略什么的,我出于面子,又不能删除好友….

信息传播机制的发展趋势

马克同学也发现了这些问题,他在09年一次采访时说过,今后facebook的发展会有几个关键词:兴趣,隐私,过滤。随后2年,这些关键词在信息传播机制的变化上都有所体现。

2010年,有一个网站(The Daily Beast) 在Facebook做了一个实验:在一个月内,召集上千志愿者,同时自己注册若干账号,互加好友,每天使用,或发状态,或分享,like, 不亦乐乎。他们发现当某人发布了一条状态时,好友都能收到news feed,但他评论或了一个内容时,他好友的newsfeed有时收的到,有时收不到。

这就是Facebook在信息传播上做的改进,他们的目标是:给你对你重要的。

2010年4月的f8大会上,两个facebook工程师大概介绍了一下他们如何用算法(EdgeRank) 帮用户定义重要的信息:ΣUeWeDe. 用非数学的方法解释就是,一条非原创内容能不能进newsfeed取决于:谁发了这条信息,你的好友中有多少人评论或like了这条信息,这条信息携带链接,图片和视频没有,以及这条信息发出的时间等。而且,基于你登录的频繁程度,结果还会略有不同。

机器总是不能满足人的所有愿望,通过算法决定信息并不见得能带来最重要的信息,后来也有很多人反对,在Facebook 的blog 上留言,就象反对新浪微博改版一样。但是,这应该是信息传播机制的发展趋势,facebook开始走出了这一步。

这个发展趋势就是:挖掘用户的行为数据,从中发现用户的信息需求,利用算法对通过关系渠道传递的信息进行相关和重要性分析排序后,展现给用户。这个趋势中每一步都是难题:行为和信息需求的关联;优化算法;展现方式。

这个听上去就象“猜你喜欢”,不是吗?因为社交网络的原因,用户更愿意贡献态度,看法,信息,所以在社交网络里猜你喜欢有可能变成总结你喜欢,并提供你喜欢。而平台,社交网络或社交媒体平台如何通过技术,帮助信息更准确到达感兴趣的用户应该是未来几年所追求的。

新浪微博绝对应该开始走这条路,来治理信息泛滥的状况了。

作者:@李伟Nelson

注明:文章来自站长之家内容合作伙伴socialbeta,转载请注明出处链接及作者。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