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虎落平阳风云路:欲借北京基地扭转颓势(2)

 
雅虎虎落平阳风云路:欲借北京基地扭转颓势(2)
2016-09-24 12:47:21 /故事大全

为了快速找到自己常用的网站,杨致远和菲洛将这些网站汇集在一起并分门别类,一起放在自己的小网站上。

这个网站起初放在斯坦福的校园服务器上,但很快就被整个互联网关注。当时的互联网用户都有“找不到所需内容”的困惑。杰瑞的互联网指南分类清晰明确,可以让用户很快找到自己可能感兴趣的网站,因此大受欢迎。

同年4月,这个网站更名为“雅虎”(Yahoo)。按照IT界宅男们的古怪习惯,Yahoo的正式解释是“Yet Another Hierarchical Officious Oracle(另一种层次化的非官方预言)”,层次化是雅虎采用的数据库结构,“非官方”则表明人们得以在上班时偷偷地浏览互联网。

这种拗口的缩写含义很快被取代,大卫·菲洛和杨致远后来解释说,Yahoo是《格列佛游记》中的一种人形牲畜,生性粗鲁。大卫·菲洛的女友当时常这么叫他。

因为Yahoo这一商标早已被烤肉酱、刀具甚至人力船等产品注册,杨致远等人在单词后面加了一个“!”变成“Yahoo!”,这成为雅虎的最终标志。当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几年后创立Google时,最初版本的网站上也显示为Google!,以此向搜索引擎的先驱致敬。

开创门户模式盈利

雅虎借鉴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通过流量(相当于传统媒体的发行量)来吸引广告客户,达到盈利。

雅虎的创立被认为生逢其时。当时引领互联网潮流的“互联网新星”网景公司成为雅虎发展的助推器。

1994年,网景发布的知名产品——浏览器“Netscape Navigator”(网景航海家),标志着互联网时代的开始,这款浏览器几乎垄断了整个互联网的入口。网景在浏览器中增加了一个搜索按钮,直接将人们的搜索请求导引至雅虎网站,这意味着网景将用户资源无偿送给了雅虎。

1996年4月12日,雅虎亦紧随网景的脚步在纳斯达克上市。IPO价格为13美元,开盘后一度大涨至43美元,最后收于33美元,股价上涨154%。正式成立一年多的雅虎,取代网景成为“互联网经济”的风向标。

上市成功后,雅虎即面临盈利模式问题。在当时,互联网的盈利方式有几种选择,一种是微软的软件收费方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传统的软件销售工作,靠出售产品赚钱;网景就是这一模式的代表,他们的浏览器需要用户付费39美元才可以下载。面对已经在传统软件业获取丰厚利润的微软,这种模式拷贝的脆弱性一目了然:微软随后用免费的Internet Explore浏览器击败了网景。

另一种盈利模式是向用户收取上网费和服务费。据一位高校教师回忆,早期的字符界面,互联网无论是接入网络还是查询资料,均需要按时、按次计费,极为昂贵。万维网普及后,浏览成为免费行为,但仍有部分商家将盈利模式建立在对用户收费上,例如当时提供接入的美国在线(AOL)。

杨致远和菲洛并没有选择上述两种方式,而是借鉴了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他们观察到传统媒体并非靠出售报纸盈利,而是以内容吸引用户、以广告盈利。向用户展示的次数越多(发行量越大),其广告收入往往越高。借鉴这一模式,雅虎亦采用向广告商收费、对用户免费展示内容和广告的方式获得利润,并由此确立了互联网上最重要的商业资源:流量,即相当于传统媒体的发行量。

雅虎必须吸引尽可能多的用户到网站来浏览,因此它将大量资源投入到内容建设上,试图让网站成为用户上网的起点,并尽量在一站之内解决用户的所有需求。这种模式被称为“门户模式”,其后,在中国出现了搜狐、新浪、网易等模仿者。由雅虎开创的门户模式成为互联网web1.0时代最为典型的商业模式。

恐惧微软而躲避技术

雅虎将自身定位于“媒体公司”的原因之一,被认为是出于对微软的恐惧,因网景公司是前车之鉴。

在免费服务的模式下,雅虎的资金消耗极快,很快烧尽了红杉资本投入的首期200万美元风险投资。日本最大的风险投资商软银公司的孙正义找到杨致远,提出投资雅虎。

在雅虎上市前夕,孙正义以半强迫的方式提高了自己的投资额和持股比例,最终投资3.5亿美元,持有雅虎近30%的股份。有了充足的资金,雅虎得以用免费战略快速扩展市场、提升流量,成长为当时的互联网第一大网站。

在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于1994年提出“信息高速公路”战略后,整个经济界充满了对互联网经济的期待,一些传统的大企业亦开始关注对互联网使用群体的广告覆盖,雅虎作为当时最大的互联网网站,获得了宝洁、强生等品牌的肯定,并在其首页购买了展示广告位。

与此同时,大量投资的进入使很多小网站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由雅虎确立的“流量为王”方式使他们也急需获得流量以向风险投资商证明自己的价值。从雅虎获得流量是一种省事高效的办法,因此他们亦向雅虎购买广告,进行流量导引。

在这种盈利模式下,格雷厄姆发现,虽然办公室看上去是个软件公司的样子,但雅虎坚称自己是一家“媒体公司”。既然雅虎采用了互联网服务免费的方式,那它只能依赖广告,走媒体之路。

另外一个雅虎将自身定位于“媒体公司”的原因,格雷厄姆认为,是出于对微软的恐惧。“比我年轻的人可能很难理解1995年时,整个业界对微软的那种恐惧。雅虎目睹了微软是如何击败网景的。如果他们仍然沿着网景的道路走下去,那网景就不是微软的最后一个受害者了。做一家技术公司,可能要被微软碾碎。”

“伪装”成媒体公司以躲避微软的正面强攻,不能说不是一个好办法,但雅虎“伪装”得过于认真了,这带来另一个问题:对技术开发的忽视,以及由此带来的人才储备不足。

格雷厄姆认为,雅虎本来有机会成为像Google那样的“人才磁铁”,最好的时机出现在1998年,因为那时Google还不为人知,雅虎则是互联网企业的领袖,有吸引大量人才的形象和实力。但雅虎没有那样做,后来Google做到了。

由于没有看到搜索引擎的巨大前景,大卫·菲洛在1998年曾拒绝了佩奇和布林谋求将Google出售给雅虎的努力,尽管格雷厄姆极力建议他收购Google。

与Google交锋时落败

介入在线搜索广告,过早与Google发生正面冲突被认为是雅虎的战略错误。Google股价自此一路飙升。

上个世纪末的互联网泡沫仍然使雅虎的业绩节节攀升,并于1999年首度实现年度盈利,营业额在2000年超过10亿美元。2000年1月4日,雅虎股价达到巅峰值125美元(此后雅虎有过两次2:1的拆股,因此这一价格相当于今天的500美元)。

出于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以提高流量的打算,雅虎在2000年6月更换了自己的搜索引擎服务供应商,放弃了Inktomi,转用当时已经声名鹊起的 Google。这一决定使创业公司Google进入了互联网精英俱乐部,雅虎所具有的优良品牌效应,为自己将来的竞争对手提供了一个关键的跳板。

2000年下半年,互联网泡沫终于破裂,大批小公司倒闭,传统公司亦开始收缩在互联网上的投入,雅虎收入骤降,股价也随之暴跌。2001年其股价仅为4.4美元(相当于今天的8.8美元)。雅虎不得不更换了CEO,由来自华纳兄弟电影公司的特里·塞梅尔担任CEO。

出身于传统媒体的塞梅尔看到了搜索引擎的巨大价值。一家互联网广告公司Overture当时已经实现了保罗·格雷厄姆当年设想过的关键字竞价排名方式,并找到雅虎要求合作。雅虎很快从这桩合作中获得了大量收入,塞梅尔决定重金投入搜索行业。

2002年8月,雅虎向Google提出,以30亿美元收购后者。风水轮流转,这次是Google拒绝了雅虎。塞梅尔只能去购买从前的合作伙伴Inktomi,打造自己的搜索技术团队。

2004年2月,雅虎放弃使用Google的搜索技术支持,上线自有的搜索技术。3月,雅虎宣布将尝试搜索结果向商家付费的商业模式,但同时保留免费搜索。

但此时,雅虎在技术上已无法同世界上博士密度最高的公司Google竞争。雅虎股价由2005年高点的43美元跌落至2006年的23美元,近乎“腰斩”。同一时期,Google的股价则从200美元起跳,一路升至2006年底的500美元。

Google中国研究院前研究员、腾讯副总裁吴军认为,雅虎在这一阶段犯的主要战略错误是与Google过早地发生了正面冲突。“雅虎的收入是传统的品牌展示广告,这个领域主要是媒体品牌的竞争,不仅Google,任何网站都无法在这一领域与雅虎竞争。但在线搜索广告则是技术的竞争,这是 Google的强项。塞梅尔看到搜索广告的前景之后,决定在搜索上和Google拼技术,夺回搜索之王的地位。这种错误的扩张将刚刚从泡沫破裂危机中复苏的雅虎推到了不必要的危机中”。

Google前CEO施密特曾经预言,仅仅品牌展示广告,2020年整个市场规模就将达到2000亿美元,而这正是雅虎的优势领域。

“雅虎如果不那么急着与Google正面冲突,而是按照自己发展品牌广告、Google发展搜索广告的定位进行经营,这么大的广告市场完全容纳得下两家公司。”吴军分析称。

领袖性格遭业内批评

精神领袖杨致远被认为缺乏真正领袖需要的气质,在面对Google、微软的竞争时,“手足无措,没有方向感。”

2008年,微软出价446亿美元收购困境中的雅虎,以增强自己的搜索实力和内容经营能力。雅虎的共同创始人和精神领袖杨致远犹豫再三后拒绝了收购。这一决策过程亦引起了业内人士对他性格的批评。

2004年,3721搜索引擎创始人周鸿祎将公司出售给雅虎,并出任雅虎中国总经理。但在开发出“一搜”搜索引擎和雅虎助手等产品后不久,周鸿祎就因为与总部的冲突离开雅虎。

周鸿祎认为,雅虎陷入今天的困境,与杨致远的性格弱点密不可分,“最初,Google创始人曾找到雅虎出售技术,但遭到拒绝;在Google遭遇危机时,雅虎又错过了收购机会。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来,雅虎是一家缺乏远见的公司。后来跟Google争夺YouTube时,雅虎因为犹豫不决而败下阵来;Facebook又被微软以2.4亿美元的价格(只占1.6%股权)将估值抬高,不可能收购。无论精神领袖杨致远还是前CEO塞梅尔,他们都是不错的人,但并非天才,缺乏真正领袖需要的气质。在面对Google、微软的竞争时,他们手足无措,没有方向感。”

周鸿祎进一步分析称,在2008年与微软的收购案中,杨致远缺乏决断的个性再次成为雅虎寻求突破的障碍。微软提出收购要约后,杨致远没有清晰表态是 “战”还是“降”,暧昧的态度向团队传递了错误的信息。这种首鼠两端、患得患失的做法,让他失去了团队的信任,很多人都流失了,去了微软或Google。在此过程中,Google玩了一招漂亮的“阳谋”,也向雅虎伸出了橄榄枝,让杨致远更加摇摆不定,破坏了微软的收购,最后还以“无法通过反垄断审查”为名始乱终弃。在微软和Google都表现出较高的商业智慧的同时,雅虎就显得太幼稚了,衰落就不可避免。

在雅虎没落之时,它在2005年8月11日做出的入股阿里巴巴的决定却成为它最赚钱的一笔投资。当时雅虎以10亿美元和雅虎中国的代价,获得阿里巴巴集团近40%的股权。时至今日,雅虎的市值在187亿美元左右,阿里巴巴集团的估值则上升到337亿美元。以此计算,雅虎持有的阿里巴巴股票价值135 亿美元,已经是公司最大的资产。

希望寄托于中国战略?

绕过与阿里巴巴的协议,雅虎2009年成立北京全球研发中心招揽人才,意欲扭转颓势。

雅虎在中国的利益不仅仅是阿里巴巴集团的股权。雅虎前CEO卡罗尔·巴茨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但由于2005年入股阿里巴巴时双方议定,雅虎品牌将不在中国进行互联网业务运营,雅虎中国由阿里巴巴运营。

一贯主张对马云态度强硬的巴茨虽然不能违反双方协议,但却于2009年6月批准成立了筹备一年以上的雅虎北京全球研发中心,着眼于招揽中国高质量人才。

雅虎全球副总裁张晨出任北京全球研发中心总经理,1997年加入雅虎的张晨曾主持了雅虎即时通讯工具(IM)雅虎通的开发,后者现在为美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即时通讯软件。

张晨对本报记者透露,雅虎设有三个全球研发中心,除雅虎总部外,印度班加罗尔和北京各设一个。他对比了北京相对班加罗尔的优势:“印度的技术人 才众多,但在高端人才方面,它每年只有30个左右的计算机博士生毕业。而在中国,这个数字是800个”。高端人才的优势让雅虎北京全球研发中心能够从事以 科学驱动的工程创新,从而为雅虎提供更多前瞻性的核心技术。

相对于其他跨国公司,雅虎对中国人才的重视程度要高很多。张晨在筹办北京研发中心时发现,很多互联网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做研发的动机更多是占领广阔的市场。尽管也有部分公司在中国开设了研究院等技术研究机构,但很少将项目的核心部分放在中国来做。

张晨透露,北京中心成立后,已经接连研发了总部的若干个核心项目。其中,被雅虎寄予厚望的Hadoop平台,已经在中国与中科院计算所共同展开 了推广和社区建设工作。Hadoop是雅虎拥有并开源的海量数据处理平台,用以同Google的GFS和Mapredure系统竞争。目前,已经有阿里巴 巴、百度、中移动等大公司采用Hadoop平台,微软也表态将放弃自身的云计算平台,加入Hadoop行列。

除云计算外,北京中心还进行了跨平台移动互联网产品平台的研发。张晨透露,这一项目的代号为Cocktail(鸡尾酒),该平台可运行在苹果iOS、Android等移动平台上,开发者可以绕过平台差异,直接开发适用于移动应用程序部署在不同平台上。

无论是保罗·格雷厄姆还是周鸿祎,均将雅虎衰落的一个主要原因归结为人才战略的失败。北京研发中心能扭转这一态势吗?

■ 把脉

创新工场CEO李开复:雅虎可能被出售瓜分

雅虎被出售瓜分的可能极大,因为巴茨被辞退后,由CFO担任临时CEO也可说是一种姿态;雅虎的解体价值(阿里巴巴股份+雅虎日本股份+现金+核心业务)超过它的市价;雅虎甚至对外都承认正在评估多种可能。此外,核心业务遇到严重发展问题,但是依然赚钱。

但是,这个出售不容易。几乎没有公司想要雅虎的核心业务(微软已经从雅虎身上得到它所需要的,没必要收购)。唯一有兴趣的是AOL,虽然AOL的CEO Tim Armstrong是个好CEO,但是这是个蛇吞象的收购,难度较大。

雅虎手中阿里巴巴集团股份的价值被最近因支付宝事件和VIE风波带来一些不可预测因素。

出售阿里巴巴集团股份和雅虎日本股票要付出很高的税(应该是38%)。也可能有避税方式,但是就要看谁能想出方法并冒风险了。

如果考虑最近雅虎股票已经上扬和上面的种种问题,其实溢价空间没有那么多,对私募来说,回报也已经不是那么有诱惑力。

腾讯副总裁、科技史《浪潮之巅》作者吴军:

雅虎的人才战略已失败

从2007年起,雅虎好的工程师开始流失,一流的人那时候已经离开雅虎。二流工程师在微软和雅虎合并失败后基本也离开了。到2009年,还在雅 虎工作的几乎每个工程师都是到Google面试两三次而未被录取的。我在Google面试的很多雅虎工程师,很多都是第二、第三遍面试,越往后水平越差。 因此,巴茨上台时手上的工程师基本上是三流了。用阎锡山的说法,头等聪明人、二等聪明人全跑光了,剩下的至多能算三等聪明人。

没有人自己承认自己的技术不好或者水平不行,但是今天雅虎人的水平在美国同类公司中只能算二流半到三流。人和人的差别是数量级的差别,可不是一点两点的差别。

本报记者 阳淼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