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不赚钱而指望从资本市场赚钱方式是不可持续的。
从本质上来说,平台经济并不一定都是创新,而且再进一步来说,并不一定创新就好。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看看我们今天处在什么样的环境。北京创新把城墙都拆掉了。其实从生活的角度来说,90%以上是不需要创新的。
从本质来说,绝大多数的商业活动就是平台经济。如果说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商业就是源自于美国,最简单的就是亚马逊。中国大部分是以抄别人为主,真正自己创新的东西并不多,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并不需要那么的创新,因为创新带来的成本非常高。
而且平台经济的主体和最难做是线下而不是线上的。中国绝大部分都是新瓶装旧酒,唯一就是阿里巴巴稍微有一些创意。
平台经济受到成本及政策制约
中国平台经济发展,受制于几个因素,一个是线下传统经济的基础设施,比如说仓储、物流。而不是线上的东西,因为它的成本非常低,也比较好做,但是线下非常的不容易。
第二是实体经济活动中交易费用。最近我们看到京东商城39元以下的产品都不再免运费。在中国目前的交通情况下,你是很难赚钱的。
第三个是中国的政府政策。基本上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改革是政府政策的函数,如果说政府政策有什么变动,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影响的,甚至是灾难性的。比如说中国最近关于VIE的结构问题。
另外是电子支付,我本人曾经是最早投银联商务的,但是去年我们被赶出来了。因为中国通过第三方支付的牌照不允许外方资质。
主营业务不赚钱的电商不能持久
从电子商务的几个典型来说,中国现在有三个比较由于典型意义的电子商务。
第一个是阿里巴巴淘宝,他基本上是想做一个百货商店,所以在阿里巴巴的平台,我们在这里搭建自己的商铺,我是卖裤衩的,卖鞋的,卖针头线脑的都可以。淘宝本身并不给你做其他的事情,基本上你是自生自灭。
电子商务中做的比较赚钱的是凡客诚品,它做的是一个品牌的电商,凡客本身是一个品牌,我们知道买一个凡客的衬衣和鞋,后来发展到凡客V+,很多品牌在上面做,你可以在上面买阿玛尼,可以卖其他的品牌产品。
第三个就是京东商城,京东想做的是阿里巴巴之外再建一个京东,上面卖的是别人的东西,想法是把京东本身建成一个品牌。
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未来的电商能不能生存,关键在于能不能在相对短时间内建立起一个品牌来。但是电子商务也必须遵守一个商务的最基本原则。也就是说销售价要高于你的运营成本加上进货价格。
现在大家都在烧钱,基本上都在烧投资人的钱,我说中国电子商务平台经济创造了新的模式,它主营业务不赚钱,它其实赚VC、PE的钱,这也是赚钱的方式。
但是这种模式不可持续。也就是说我们目前业务不赚钱,但是我们靠投资人的钱,所以他寄希望于未来资本市场的傻子。我觉得现在电子商务基本上以忽悠为主,和中国的经济相似,包括MBA可能90%都是忽悠,我想在座的各位也都清楚。
主营业务不赚钱而指望从资本市场赚钱方式是不可持续的。
警惕伪创新
其实我并不认为平台支撑创新,一千年前我们就有平台了,没有什么了不起。而且我想提出一个伪创新,其实90%的人都不是创新的人。前几天有人来找我说有自己的创新,有自己的IP。我说是什么?对方说,以前IPAD是竖着看的,他的产品是横着看的。他说这就是创新,我说你这不是坑爹吗?
中国现在是太阳能的制造大国。现在各地的领导都非常的激动,说我这里是光伏,是什么硅。
举一个例子,江西赛维,这家公司很有意思,它很典型。做太阳能产品的时候,公司70%的成本是用电把砂变成多晶硅。而中国是一个缺电的国家,中国是靠火电的。我们统计了一下,中国电的成本是最高的,美国4美分,俄罗斯1美分,中国的电价在江西是0.48元人民币,而江西省政府为了支持赛维,跟他签了 10年的协议,他的电价是0.28元。
结果赛维开始扩张,政府没有想到他扩张的那么快,结果政府一年要补贴电费20亿。中国现在干这些蠢事,用纳税人的钱给这些假创新买单。
我觉得千万不要被这些所谓的伪创新蒙骗到。一些中国地方政府的官员狗屁不懂,一说什么就说你来我给你补贴,我说你有什么权利拿纳税人的钱来这样用?还有一些LED产业项目也是这样的。
中国发展最大的隐患是这种所谓的不懂行的导向型经济。比如说各级政府都在做VC,自己来投资了,VC的泡沫未来一定是越来越大的。
源自中欧2011首届金融家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