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马云的一封信:请你坚持

 
致马云的一封信:请你坚持
2016-09-24 13:03:39 /故事大全

你修习太极,想必熟读老子,深谙老子“谦下胜于桀骜,雌柔胜于雄强”的道理这道理不应该只是一种姿态。请坚持,并保重

文 | 本刊特约作者 李翔

马云:

你好啊!

对我来说,我们不算太久没见。上两周在美国,我们还共同参加过一个大饭局。我没有上前去跟你打招呼。因为我知道在那个场合,并不适宜我以记者身份出现。我揣测那只会让你心生警惕,或者不悦。我还记得你说过,在记者面前你都是在“忍”着。这句话会让所有自认对你友善的记者都倒吸一口凉气。

不过,就在那次饭局上,隔着两张桌子听了你的讲话之后,我还是被你打动了—你的无奈,你的悲壮,你的不能具体表达的绝望。你说,自己感到庆幸,这一年终于只剩下一个半月就要过去了。你说,在这一年中,你经历了七件事情,每一件都可以置人于死地。你还说,在遭遇到这些困境时,你翻看中国商人古往今来的历史,发现他们都是不能善终的,只有你的一个老乡例外,那就是在传说中与西施一起归隐江湖的范蠡。

这些话让我听得悲从心来。因为你似乎已经认定、并且接受自己不能善终的命运,或者,就是想要放弃。一方面,这种话听起来太像是失败的前奏,另一方面,这些话也让我反省,是不是包括我在内的媒体记者,以及所营造的公众舆论,也构成了对包括你在内的中国商业阶层的压迫性环境。我看到你坐在饭桌前,穿着红色薄毛衣,双臂架起,轮番做着中国武术动作中的击肘动作以放松自己—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你学习的太极拳中的动作;看到你用一顶大帽子遮掩住自己的脸,那张脸比我第一次见你时已经显老很多。

我与你相交不多,但对你崇敬有加。自从我开始做商业报道以来,最经常被人问及的问题就是:“在你见过的所有的企业家中,谁让你印象最为深刻?”我通常会不假思索地说出你的名字。

但是,我是一名旁观者。对于一名旁观者来说,总是纠缠着自我的问题之一就是:我是不是对你太过友善,而没有遵循一名旁观者应有的冷静与不动声色?记者总会困惑于这类问题。就像著名的大卫·弗罗斯特访问尼克松的过程一样,在暂停休息期间,弗罗斯特会问自己:“我是不是对尼克松太过友善?”不是没有人质问过我,问我在对你、在对马云的态度上是不是倾向性太强?

我用一个蹩脚的自我分析来作为理由。我将自己身上的某些情感因素投射到了你的身上。你就像一个理想中的人,内心强大,是一个我一直想成为的“有力量的好人” —好人往往无力,而只有拥有力量才能帮助别人。你和你创造的公司,在我看来,一直都是这种“有力量的好人”。不是单纯的强大,也不是单纯的善良。

我知道,这种我欣赏的“善”,也会被一些人看做是阿里巴巴成功的“公关策略”的一部分。在腾讯与360大战之后,腾讯做出“痛定思痛”姿态而召开的“诊断腾讯”讨论会上,就有人将阿里巴巴作为腾讯的正面教材来教育马化腾:“一方面通过《赢在中国》等一系列的策略,马云展现出一个青年创业导师的形象;另一方面,关于‘网货、网商、网规’的‘新商业文明’理念的提出也切合并推动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大势”;“阿里巴巴始终在向外输出文化—马云所提的‘新商业文明’。这种文化一方面对阿里巴巴是一种约束,它的行为需要在‘新商业文明’的框架下,各个子公司和对外部门都要服从‘新商业文明’的守则,能够把企业员工约束好。另一方面,既然是一种文明输出,它也影响着一大批人,影响着意见领袖,影响着媒体的观点和立场。”

当然,我并不相信这种认知仅仅能由对公关策略的重视与讲究就可以完成。我仍然倾向于相信我一直坚持的判断,即,你和阿里的确是“有力量的好人”,而不仅仅是由精心表演造就的好人。这种“善”已经和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融合为一体,它是在“以商行善”。若非如此,你怎能让我所接触到的阿里巴巴员工,都真心认为自己是在做一件正确和有前途的事情,而不是像其它公司的员工那样,仅仅将之视为一件工作,会在私下里抱怨公司。

正是因为如此,当中央电视台曝光淘宝出售假货时,我对之不屑一顾。从商业模式本身而言,淘宝本身作为一个平台提供者,不能为自己商家出售的假货负完全责任。你在发布会的演讲中说: “我很冤枉,淘宝不生成假货,是社会上生成的假货在淘宝上容易被发现而已,我没有办法把这个假货打掉,因为我不是执法机构。但是为什么争议都是到我们这儿,没办法,因为我们就在解决这些假货和虚假产品的前沿,只要你在前沿,在做这些事情,你一定会变成这样,你是退缩还是解决问题?在我看来我们只能解决问题。”我不是几乎完全认同,而是彻底的完全认同。况且,如果一个消费者以100元的价格去买实体店中价格3000元的商品(我的意思是淘宝价明显背离了真实价,因此明摆着是假货的价格),那么再去维权宣称自己买到了假货,本身也很扯淡。

当你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清理B2B业务阿里巴巴中国供应商造假中涉及的公司员工时,我更是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这一行为。“业绩与价值观对立,这事儿不通……做企业不能当侠客。我是公司文化和使命感最后一道关。作为大家信任的CEO,我要做的是捍卫这个公司的价值体系。如果你叫我一声‘大哥’我就可以不杀你,那以后,有多少兄弟叫我大哥?我不是大哥。”历史书籍与电影中有多少类似场景,领导者以不得不为的心情痛斩爱将来捍卫正确的价值观,没想到在当今的中国商业世界中这一幕竟然重演,怎能让人不敬佩?

我并不是不知道此前关于你“杯酒释兵权”的传闻—我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在上海四季酒店喝茶时,我就问过你这个问题,你的回答中有一句我一直记到现在,“公司不能被一个人绑架了,但一个人也不能让公司给绑架了。”这一次你的话也同样让我印象深刻且对我个人也非常有启发,当有人问你,大家会怀疑,谁能跟马云一起走到最后时,你回答说,马云都不能走到最后,公司的发展史就像是接力比赛,一棒人走,一棒人接着跑。有人会认为这是残酷的商业现实,但这正是世界的运行之道,不然,何来进步?

真正让我产生困惑的是还支付宝股权转移风波。毫不夸张地说,它引发了我个人思想的激烈斗争,也曾经让我在公开会议中几乎拍案而起,只因为对方说此事让“马云成为中国商业世界中黑暗力量的代表”。我在杭州听了你的解释,一度几乎完全被你说服。我相信你所说的,这是在当时情况下不完美但是却必须做出的决定。你被夹在央行的规定与不愿意相信事不可为或摇摆不定的另外两个董事之间,但你却是那个必须直接“对结果负责的人”。因此,你必须做出决定。你说,在做出决定之前,你已经尽一切可能来说服董事会。尽管在内心深处我仍然隐隐觉得此事总还有不妥当之处。

后来,我果然听到一些于你不利传闻,其中一些传闻早已在商业世界中传遍,因为我竟然从两个完全独立的消息源那里听到。我不知是否可以引用,以及是否属实,但还是姑且说出。其中一个传闻说央行的一位副行长当面质询你,问你央行几时明确要求过支付宝必须是内资架构。我还听到,阿里巴巴的一位董事打电话给他国内熟识的朋友,很无辜地问,是不是马云和中国政府联合在一起来对付他们?当然,我知道这绝不可能。你不是这样的人;中国政府也不会选择这样的做事方式。但我开始觉得,即使此事最终结局是非如此不可,即支付宝最终必须采用内资架构,那么在做事方式上,或也有可以商榷之处。

当然,后来此事不知怎的,又引发了一场关于VIE的大讨论,让你成为国内投资界和采用VIE架构互联网公司的千夫所指,再加上彼时又正值浑水等投资公司猎杀中国概念股的高潮时期,让你承担了很多自己本不应该承担的骂名。这点,我是很为你抱屈的。不过,支付宝股权转移,其中究竟有没有你个人为自己和管理层利益考虑的因素呢?你矢口否认,但各方面的信息,以及从“谁最终获益”的倒推,却总让人看到隐约的影子。其实,承认自己有私心,并且在合法框架下行事,也没什么大不了—本来,利益最大相关方雅虎和软银也没用道德来审判你,愿意继续跟你谈下去。但是,如果一个人一方面揣着私心,一方面又扛着各种公义大旗……大概,这就是你现在在很多人心中最大的争议性。

接下来,又发生了淘宝商城新规风波。淘宝拆分之后,原淘宝CFO“逍遥子”张勇主政的淘宝商城推行新规,意欲通过提高技术服务费和提高保证金的方式,来提高淘宝商城的进驻开店门槛,让淘宝商城成为定位中的“品质之城”,摆脱假货、水货与劣质服务的困扰。结果却引发了所谓淘宝商城中小卖家利用淘宝商城的规则,通过先拍卖然后再无条件退货的手段,来攻击淘宝商城中的大卖家。

我到现在仍然坚持我之前的观点,“淘宝商城做出调整规则以提高门槛和服务质量的决定,由于淘宝分拆之后淘宝商城的定位与使命,只是早晚的事情。作为淘宝商城的操盘者,张勇只是做了一个合格的CEO所应该做的事。唯一值得商榷的是,他和淘宝商城是否可以找到更加柔和的方式来出台和推行新规,让冲突不至于演变到如此剧烈的地步。”而且,从买家角度来说,这是毫无疑问的好事。我也并不相信所谓鸡蛋与石头之争,以及过河拆桥之说,即淘宝依靠小卖家崛起,然后又希望摆脱这些不能为自己带来利润的小卖家。我自己的商业史阅读已经让我形成了这种观念,即弱小的一方并不总是代表着进步的一方,有时垄断是一种进步(注意,我并不是说阿里巴巴形成了垄断),而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反而既是一种无效率的浪费,且它们使用的方法会极端到让人难以接受。但我想,此事在执行上也定有可商榷之处。随后柳传志在一次论坛中说:“马云是方法错不是态度错,应给予宽容的态度……确实应该对入驻商家设门槛剔除个别不好的商家。但是马云错就错在方法上,应该在保护小商家的积极性前提下,在让大家都支持的前提下将个别不好的人踢出去。”我相信,即使你也会认为柳传志先生的建议是值得思考的。

相形之下,如果我给你什么建议,想必就会显得人微言轻。但是作为一名颇为关心你一举一动的旁观者,我仍然认为自己职责所在,是有必要在这本杂志上向你说几句我的想法。在之前罗嗦了那么多,只是想证明我和你一样,怀着善意,真心希望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同时也确实对你所做的事情并非一无所知。

第一个建议是跟所谓的“走下神坛”相关的。想必你已经厌倦了类似的话,而你自己也应该觉得颇为委屈,因为你一直都很会调侃自己,而且也说过不止一次,马云只是杭州的一个创业者,是个普通人。早些时候你开玩笑说,在飞机上看杂志,上面写一个人很厉害,你就觉得,哇,我得好好看看这个人到底是谁,翻到前面发现是在写自己。今年里你多次说过自己只是个普通人,请大家体谅你。但是我想你可能会忽略一点,会不会是在阿里巴巴,只有马云可以谈论自己的“走下神坛”,只有马云敢拿马云当普通人,将阿里巴巴和马云视作一个可以批评的公司和可以批评的人?因此,在面对来自外界的有些批评时,公司的执行团队会不会难免反应过度,认为马总不知比尔等高明多少,你们懂什么竟来批评?

然后是关于价值观与道德优越感的问题。正如已经说过的那样,我相信阿里巴巴在骨子里是一家善的公司,因为这种善是同它的商业模式和它提倡的价值观融为一体的。它的确推动着它所提倡的“新商业文明”。而且,阿里巴巴集团确实是在对整个中国社会产生着正向的巨大的影响,无论是解决就业还是提倡诚信等商业文明。这些我都承认。我担心的是,来自包括我在内的外部人士的确信,以及公司内部所有员工对自己在做正确且有价值事情的自信,会不会让阿里巴巴产生道德优越感?道德可以优越,但不能有优越感。一旦产生了道德上的自信及优越感,在行事时,难免就会过于自负,而产生负面影响。

我个人觉得,在支付宝股权转移风波以及淘宝商城新规风波中,阿里巴巴身上都有这种过分自信甚至道德优越感的影子。你和阿里巴巴做的所有事情,在商业逻辑上都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却都会引发诟病,你觉得原因何在?当然,其中肯定有大众的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冯仑说,谁的画像被挂在墙上受大众膜拜,大众下一步就会把谁的画像踩在脚下践踏。但是,我觉得,其中的确也有在做决定以及行事和沟通时,过于自信,过于相信自己在道德与价值观上占据制高地位,因此对手段与步骤的考量就有所欠缺,也总会觉得自己和公司在被人误解。在外部看来,公司就难免有骄横之气;而内部的感觉则完全相反,总会有不被理解的委屈与孤独。

与之相关的,就是更多的“拐大弯”和更多的耐心。柳传志所提的“拐大弯”,意即在做大的决定之前,要做尽可能多的准备工作。而在支付宝股权转移风波与淘宝商城新规风波中,你和阿里似乎都不是这么做的,都给人以“突然”之感。

这几年来,你的公司越做越大,你做的事情也越来越多,除了阿里巴巴集团之外还涉足投资,见你一面也已越来越难。你已经成为中国商人中获取到国际声望最多的一位,阿里巴巴集团也已经成为全世界互联网公司中的明星之一。真是为你高兴,觉得中国终于要出现一家真正的世界级公司,真正的世界级商人,而且,这家公司和这位企业家还很“正气”。但同时也看到你和阿里巴巴受到越来越多的责难与攻击,心里也很是难过,因此就冒昧地写了这样一封信。

此外,还是忍不住想将《道德经》中的“大邦者下流”一章送给你,它说要想成就一番伟业,必然要身段放低,心胸放开。国家、公司、个人想必都是如此。你修习太极,想必早已熟读老子,也深谙其中的谦下胜于桀骜,雌柔胜于雄强的道理。但还是想跟你分享。

然后,请坚持,并保重。

一个你的支持者

2011年12月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