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没有人比迅雷CEO邹胜龙更郁闷了。海外资本市场因为欧洲债务处于长期低迷之中,短期内难有好转的可能,这让迅雷年内重启上市之门的希望变得极度渺茫。
放在一年多前迅雷准备启动上市之时,可谓前途一片大好。它先是拒绝了盛大发出的并购邀请,之后引进了默多克的战略投资,冲着独立IPO而去。与优酷、土豆相比,同样属于视频概念的迅雷有更大的流量,更多的市场份额,更好的收入以及用户黏性,两个创始人也都是美国名校毕业,在细分市场上经受过强敌的考验。优酷首日IPO40亿美元的表现,让迅雷内部甚至有一旦上市市值将达百亿美元的梦想。
迅雷在优酷上市之后也加速了自己的上市计划,但接二连三的版权问题不断引起媒体和资本市场的质疑。迅雷也准备将其搜索业务“狗狗”剥离出去,邀请打着正版播放旗号的搜狐认购自己的股份,但并没有得到认可。而本该为迅雷版权问题背书的默多克,又因窃听丑闻自顾不暇。再者,迅雷上市的时机也多少有些问题,海外资本市场对中国互联网概念股的热情,在2011年开春后开始掉头,对冲基金也持续做空,这让迅雷上市的大环境降到冰点。
管理团队过高的期望与海外资本市场的变冷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但更致命的问题是,迅雷并不容易把自己讲清楚。这也是为什么迅雷没能上市,而土豆却在8 月上市了。迅雷和土豆几乎是同时启动上市计划的,而在优酷率先上市后,迅雷和土豆都加快了自己的进度,但业界认为,迅雷会抢在土豆之前上市,毕竟,土豆上市得先解决CEO的个人问题,而迅雷则没有这些问题。
有人会说,土豆上市是因为钱花得差不多了,不上市就会崩盘,所以即便流血,即便破发,也要不顾一切上去。但围绕上市首日发行价和出售比例,迅雷也曾四次作出调整,也想不顾一切去上市,不过资本市场并不认可,只能作罢。那么,迅雷能不能彻底剥离其受到版权质疑的业务,让自己明明白白?
有趣的是,两家与迅雷定位更接近,市场重合度更高的公司,暴风影音和快播,都在这个夏天宣布了自己的转身行动,都力图将自己讲清楚。这个态势下,迅雷何去何从,耐人寻味。坊间消息,迅雷召开扩大规模的董事会,一起为公司下一步该何去何从献计献策。但很显然,这并不容易达成统一的意见。
可以判定的是,8848式的苦局不会在迅雷身上重演。关于8848的故事,我在新书《十亿美金的教训》里有过详细描述,由于8848的投资者之间没能达成统一意见,推迟上市,最终因为整个资本市场的原因造成上市未果,8848之后不断进行方向调整,但都没能重建辉煌,最终清盘。
比起8848,迅雷已经盈利,而且把持着中国互联网至少前五的流量,其会员服务体系也做得很强,这些都决定了迅雷即便不上市,也能有很好的现金流,有很好的利润,清盘这样的问题不可能发生在迅雷身上。
但长期来看,迅雷遇到的问题很是具体。首先面临的还是人才外流的问题。迅雷身处深圳,不可避免要受到同城强敌腾讯的影响。腾讯长时间占据着中国第一大,全球前三大互联网公司的位置,对工程师出手一向大方,给高工资,给期权,最近又拿出大笔银子给员工做房贷补贴,确实蛮有吸引力。
迅雷与腾讯科技园的办公室是面对面,都在飞亚达大厦,只是腾讯把对着迅雷的大门那一侧给封住了,这才避免了门对门地相冲。
那时的迅雷成长速度比腾讯快,不过,此一时彼一时,现在开始开放的腾讯势头远比迅雷要强。盯着迅雷的不仅仅是腾讯,其他一些在IPO路上冲击的华南互联网公司也盯着迅雷的人,迅雷诸多骨干都接到了猎头的电话。
互联网公司,人才就是核心竞争力。而要把人才留住,薪水待遇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靠愿景和未来留人。这其实也是迅雷需要面对的第二个问题,那就是要清晰地描述出迅雷的愿景和未来,唯有如此,才能在内外交困中重新赢得主动。
对用户来说,迅雷是提供优质下载服务的一家公司;对员工来说,迅雷是占据互联网足够多流量和资源的一家公司;对资本市场来说,它是一家提供视频服务的公司。这种看上去差不多,其实有着巨大差别的相互认知,让迅雷的管理层们很纠结,他们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把自己讲清楚,这造成了迅雷被低估。这种落差让员工有着过山车式的外部认同感,有时会觉得自己很值钱,有时则会觉得不那么荣光,这加速了人员的不必要流动。
因为讲不清楚,也造成了对内部资源的一些内耗式争夺,特别是包括创始人在内的迅雷高管之间,发生了一些争论和非善意的PK,让迅雷这家本应该成为腾讯、百度、阿里系之外的挑战者的锐气不复存在。
有人说,迅雷有这么好的流量和用户体系,集中做游戏运营也很赚钱,不上市也能过得很好。还有人说,迅雷有着这么好的互联网资产,要是愿意卖的话,很多公司都会来敲门。
但这些都不是迅雷CEO邹胜龙想要的,他和程浩一起回到深圳创办第一家公司的时候,将其起名为三代公司(迅雷的前身),激励自己成为中国海归创业的第三代的代表。但在我看来,只有讲清楚自己,邹胜龙的梦才有可能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