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买方市场“绑架”的中国快递(2)

 
被买方市场“绑架”的中国快递(2)
2016-09-24 14:57:33 /故事大全

天天投诉、天天骂,然后继续用

这就是我们国家的快递

不久前与一个快递员遭遇了正面战,因为货品迟迟不到,便从卖家最终追查到是快递原因,希望快递员承担其责,却遭遇对方的出言不逊。事情经过很长时间才解决,最糟糕的是,向他所在的公司申诉却被告知“快递员很辛苦,请谅解”。经常网购的人都有过类似经历,坊间甚至流传:“如果你遇到一个好快递,那是你赚的;遇到态度恶劣的,请习惯。”即使换一家快递公司,类似事件仍无法避免。

快递从业人员面前,是一个低到近乎没有底线的入行门槛。对快递行业熟稔的百世网络老总周建说:“用汇通打个比方吧,虽然它原来是一个民营家族式企业,但它从零能够做到今天,它体系里面一定是有人才,这不可否认。但是因为现在整个的门槛比较低,一线的从业人员素质比较低,另外也没有得到社会的足够尊重,所以发展还是有难度。”从业门槛低导致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而松散式管理增加了潜在的信用危机,使快递员不被社会尊重,最终导致恶性循环。

网上经常出现一些前快递员揭露行业黑幕的文章:倒卖客户信息是快递从业人员比较有共识的潜规则,客户信息在快递手里可以卖到1元一个,每天按照最少的100票算,光卖信息就可以卖到100元。快递员去只对快递员开放的大中转仓,以差换换,然后写一张报失单,承担十几二十元的赔偿,却换到价值百元的货物自用。而对客户痛恨的“内盗现象”,如果购买保价的快件尚好,否则一部2000元的手机,如果未保价,赔偿额一般不会超过500元。

如此触目惊心的内部问题,为何难以根除?微观看,快递员自身不受社会尊重,导致没有责任感、荣誉感,服务的缺失又引发更多社会负面报道和不满,如此一来成了恶性循环。宏观看,正如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的分析:“首先是竞争不充分,市场需求过大,而这个产业目前还满足不了市场需要;第二是竞争不规范,这也是一个新兴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第三是消费者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对价格过度敏感,对服务品质要求不高。所以会出现,快递都这么差,客户天天投诉、天天骂,骂完以后还要继续用,这就是我们国家的快递。”

为了整顿快递行业的混乱局面,国家邮政总局官方网站3月4日公告显示,查处并取缔了17家快递企业,其中竟然包括知名的“三通一达(圆通、中通、申通、韵达)”的分公司,及宅急送下属三家分公司。这次大规模治理是官方再次规范快递行业“资质”的一次紧箍咒。被踏破的快递门槛在这次公告声中进行了重建,“凡是达不到标准的快递一律取缔。” 3月8日,国家邮政总局又发布了要在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快递行业特许经营(加盟)合同》示范文本。“许可经营办法”和“示范文本”两道紧箍咒,在快递行业清洗完小企业之后,让剩下的大企业进行自我“清洗”。

快递这个平台的难度和复杂性

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李红义是凡客诚品创立之初的七元老之一,也是如风达1700多员工的大家长。如今,他为自己的手下可以下雨天宁愿自己浑身湿透,也要保证货物干爽完整;遇到客户误解甚至破口大骂,配送员一样微笑以对;配送员自发给客户发短信确认收货信息等深感自豪。

这些值得他骄傲的成绩,同时倾注了大量的成本与精力管理。李红义认为,配送员应对大量人际沟通,最需要的是心理建设,所以如风达成立了“培训中心”,让员工尽量保持明朗、积极的心态。良好的晋升机制也为员工找到归属感,如风达的具体操作是:依据送达率、客户投诉率、订单超时等对配送员进行评分,高于95分的,一单提3块5;100分以上提4块;95分以下则被警告,而凡是态度投诉、吵架、肢体接触的,会受到最严重的惩罚——开除,用李红义的话说,与客户发生冲突就是触犯了“天条”。一个初级配送员可以通过考核、培训竞争“站长助理”、“站长”甚至“主管”、“经理”的职位,这样的晋级管理模式也是目前国内快递业普遍应用的管理制度。

快递是“以人为本”的行业,再先进的系统、技术、模式都无法规范人的思想动态,只有提示人员管理企业才有发展。而人又是最具有多变性和不稳定的因素,快递员的情绪好坏可能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和送达率。星晨急便的陈平说:“无论一家快递公司多么成功,即使‘顺丰’的质量浮动都是上上下下的,只不过这些浮动是外界无法看到的。”

众所周知,这个行业的就业人员门槛低,但这个行业管理的难度,又限定了它的创业高台阶。快递行业自身存在着各种纠结。徐勇说:“即使你拿三十亿风投去砸,都无法在三年内砸出一个新的‘顺丰’来。”外人看来只是接货、送货再简单不过的行业,用星晨急便老板陈平的话说:“管理快递这个平台的难度和复杂性,三天三夜也讲不完。”难怪马云也抗拒管理快递企业,而最佩服能管理七万基层员工的王卫了。

快递有几乎一样的创业史

都是一点点滚出来的大雪球

快递行业的民营老大“顺丰”,如今价值10亿身家的老板王卫,90年代初开始亲自往返深港两地背货。王卫用了漫长的18年时间,从珠三角再到内地,然后覆盖全国,建立了一个中国快递行业指标性的大企业。这个发展的过程没有任何捷径,他不能像其他企业家下班可以回家,放假可以度假。从第一单快递开始,王卫凡事亲力亲为,从未脱离对一线掌控,以至于有传他累出一身病,每天靠大量中药支撑才能工作。而快递公司老板所吃的苦,也是坐在空调房发发邮件就搞定几百万生意的IT老板所无法承受的。

凡客诚品旗下的“如风达”,从15人到1700人,从一个城市的三个站点到全国22城市的大布局,李红义用了三年时间才将它稳定下来,而如风达目前只服务凡客这一家电商。陈平1994年创业做宅急送,从最初规模的7个人、3辆车,十年时间发展到总资产超过2亿元,员工8000名,车辆1500台,年货物周转量3200万件,年递增率超过65%,一度成为最具品牌价值的企业。每个快递品牌都不可能是由资本快速打造出来的,它们需要的是时间和忍耐。这也是快递行业发展十余年来知名企业凤毛麟角,成功者更是稀缺的根本原因所在。

每一家快递公司,无论几个人的小加盟点,还是几万人的“顺丰”,都是要一票票地“送出来”。每个快递员也就是一家快递公司的成长轨迹,先是自行车送几单货;业务多了以后改成电动自行车,送几十单货;之后再换摩托车甚至小面包,雇几个人送上百单货。从早期原始的方式积累财富,逐渐升级到现在的规模,每家快递公司都有几乎一样的创业史。“四通一达”或是顺丰,都是蚂蚁搬家似的,一点点滚出来的大雪球,这种最原始的积累方式势必造成高昂的时间成本。

陈平说:“每个快递公司,你只要买一辆新车,新建一个站点,服务就有所下降。因为添置新设施或者建站就要招新人,新员工进来后必须先培训三个月,时间成本应运而生,而这是谁都无法避免的。”所以快递业的扩张是在润物细无声中产生的,这个行业不可能有膨胀性的爆发。

深谙快递管理之道的陈平,做好了二次创业所需要的时间成本预算,虽然融资到位,他仍然没有调整简陋的办公环境,因为快递这块蛋糕要一口口吃。但凡新进入的企业,都是由小规模开始慢慢做大,这样的成长需要漫长的等待,高昂的时间成本会挤掉很多竞争者。过高的时间成本是快递虽然看似进入门槛最低,却只有几个寡头垄断市场的原因之一。

三十个亿也砸不出一个新“顺丰”

2009年10月,红极一时的同城快递“小红马”宣布退出快递业务市场。不断提升的外部成本,行业内低价恶性竞争导致的运营成本压力,资金无法及时补充,是导致“小红马”退出江湖的主要原因。珠三角地区的老牌快递DDS,曾用低价策略一举攻入上海市场,却终在“四进四出”后,因资金乏力退出上海。

近期业内最热的话题莫过于DHL退出中国,经过一年多努力,中外运敦豪的国内快递业务仍持续亏损近亿元,无回天之力。公司董事会决定将所持有的全宜快递、速递公司及金果三家公司的全部股权转让给深圳友和道通,这就意味着,国际四大快递巨头之一的DHL正式从中国内地快递市场退出了。业内专家透露,就连“顺丰”这个第一梯队企业,也因为购买五架飞机后大大拉高成本,未来甚至可能被拖累到亏损的境地。对于二次创业的陈平,徐勇则表示不看好:“星晨急便如果没有资金进去的话,我不看好,它需要烧钱,而且它的商业模式出问题了,它不应该搞加盟模式。所以说这是核心。”

资金,如今已经成为快递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顺丰”想要维稳霸主地位,王卫就必须将势力继续扩张,甚至做到海外去。看着越来越正规化的“顺丰”统一着装、大批新购置的箱式货车、包机、自有飞机、自建仓库,未来的大规模发展不是十亿、二十亿资金能满足得了的。为了提高管理效率,目前百世、如风达、京东商城等一些电商正在为配送员配置每人3000多元的手持终端做GPS定位系统,力图实现每个订单的可视化跟踪。

百世汇通的周建说:“小件员配的数字手持终端我们已经在批量使用了,业务员从站点拿到快件到最终传递到用户手里的这个过程,一览无余。”周建所说的这个高科技手段,会提高快递员的操作效率,“现在的一千多万单一天,到年底可以达到1500万单一天。”这些必要的成本不断攀升,徐勇形象地说:“以申通为例,三年之内给他注入三十亿元人民,都未必能砸出一个新的‘顺丰’来。”

行业里还有这样一个传闻,“有VC想给王卫融资,但王卫始终不肯出来见面,这个VC就对外开出50万中介费价码,50万只为和王卫吃个饭。”王卫和“四通一达”的观念很接近,这些快递企业只要不缺钱,就不让外部资金进去,就像钉子户涨拆迁费一样,熬一年涨一点,这也是“四通一达”目前的概念。

徐勇说:“现在汇通没熬住,但结果这个公司的风险就转嫁给百世了。百世是看汇通,海航是看天天。其实大家都在观望的状态,谁都不愿意急于做最终的决定。”

快递业是典型的投入大、产出慢的长线型行业,每个并购者或投资人都不会向投IT行业那样,心甘情愿地去砸钱。五年之内,资金链将形成一条生死线,圈出为数不多的几个幸存者。而为数不多的幸运者中,势必成就未来中国快递行业里高端品牌和领军人物。

放弃快递单 深耕最后一公里——新快递要有互联网基因

越来越多的快递公司开始为电商定制快递服务,新兴的快递公司们,互联网基因所占自身比重越来越多,更有一些专门因电商而生的企业势头渐显。

“宅急送将来是以B2C为核心的快递企业。”“想把星晨急便打造成一个云快递,开始做B2C业务。”分处北京东北各隅(顺义物流园、立水桥)的陈显宝、陈平兄弟向《数字商业时代》描绘起自己的蓝图,殊途同归。

他们所说的B2C,是指电子商务行业带给快递领域里的一种新业务,无需快递公司分货和支线运输,只需直接把货从仓里运出来,可能只需要帮送最后一公里即可。这“最后一公里”几乎是快递行业之于电子商务的最关键和最后一个短板,也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带给整个快递行业的一系列挑战之一。

看起来,经历了北京宅急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宅急送”)起起落落后接任的大哥陈显宝延续了一贯沉稳、务实的风格;于宅急送扑腾15年后,已近天命之年的三弟陈平自打重立门户创办了北京星晨急便速递有限公司(已下简称“星晨急便”),自信与激情也愈发洋溢。这互补的兄弟俩目前似竞更多于合,在电商的大环境下,保持了难得的清醒,站在了一众快递企业警醒和反思的前排,路数开始一致,目标近似。

虽然他们近年来各自的发展都并非一路歌舞升平,尽管今年来国内的快递行业已近危急关头,但他们天生有着面对大中小客户的长线积淀,他们身上正长出互联网基因。

环顾他们四周,越来越多的快递公司,也开始为电商定制快递服务。新兴的快递公司们,互联网基因所占自身比重越来越多,在行业内渗透得更加厉害。更有一些专门因电商而生的快递企业势头渐显。如今,身处这个行业,惟一的不变是变。

不仅如此,业界指出,淘宝大物流还将深入地改变快递行业的发展进程。在迎来了电子商务“盛年期”的不远的将来,快递行业众多小公司和大公司之间将产生剧烈变革。

几乎每一家电商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产品、不同的机制,定制化服务是新快递的“杀手锏”。

新物流时代

快递企业向上走

自去年3月份起,宅急送开始和IBM对接,由其进行战略组织结构规划,助力整个信息化升级。最近,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屡屡转型失败的它重新确定了自身方向,不再是之前的“大力发展B2C,选择发展B2B,积极拓展C2C”了,而是开始全力专注B2C。

过去16年来,宅急送历尽焦虑与失意,陈显宝并不回避这一点,但他更乐于谈起公司如今受电子商务的影响要走的差异化竞争路线。

在电子商务的强力冲击之下,宅急送果断削弱了过去B2B的模式,放弃了曾经转学顺丰的C2C模式,在过去B这一块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再藉以三年来C的平台搭建开始做B2C。

与大哥相比,自搭建起星晨急便这个平台以来,近两年陈平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用他的话来讲,“虽然还不稳定,还有点忽悠,但这两年一直在做平台的建设和完善。”

自一开始,陈平想做的就是一个云快递,依托于互联网的理念,想把快递这个平台开放,只做核心部件,但他还是想做C2C。后来当他意识到只做C2C太过理想化,面对电子商务的大趋势不得不变时,又果断带领星晨急便开始转型,在业务层面上开始做B2C,B2C与平台两条路并行。

着力B2C,星晨急便于今年3月份开始做平台,吸引其他客户来加盟。据陈平介绍,短短数月,星晨急便所吸引的客户量不在少数。“近两个月,几乎是一天进来一个客户,小客户大概有一千多个。”

这说明了物流平台天生和电子商务有语言共同点,基因很搭。陈平甚是得意:对于电子商务公司而言,这类快递企业第一可以给其做落地配,第二可以给其做垫资,第三可以毫不费力铺开网点,说到乡就到乡,找一个加盟商即可,马上可以服务。他看重未来需求,相信自己在建的平台与电子商务的吻合度。

如陈氏兄弟一样,许许多多的快递公司已然纷纷前赴后继涉足电子商务。

今年2月悄然成立的微特派快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特派”)便是这类典型。因电子商务而生,它更是定位为专业的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商。

后起的这类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快递公司,相对系统简单,可改进和把控,更具被电商看重的潜质。基于此,经历了各种选择和纠结后,国内专注于高端男装品牌的玛莎玛索也在一个月前选择了微特派,博弈“最后一公里”,开箱验货、产品体验多种项目齐头并进。

只要这类快递公司能够做得好,哪怕去提供技术和信息方面的支持也行,玛莎玛索副总经理季斌对记者表示了如是态度。由此,电商对新快递的迫切需求可见一斑。

电商企业往往想做轻公司,但其销售的最后一个环节——物流却是一道跨不过去的坎。因此,要么就得自建物流,要么就得依附于相对优势的快递公司。跟随电子商务茁壮起来的快递公司,成长出了互联网基因,于一些电商而言,犹遇知音。

也是在电商的深刻影响之下,顺丰速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丰”)搭建了线上平台“顺丰E商圈”,宅急送上线了代销平台“E购宅急送”,申通快递创办了“久久票务网”。

一场混乱不可避免,电子商务正在改变着物流业本身。变,亟需转变,但怎么变,这是个问题。

竞争更重网络与服务 新快递COD唯上

当然,实际上,做电商不易,做电子商务物流更难。百世汇通总经理周建提起期间的纠结,更是深有感触。

“热水器尤其是小型的热水器千万不要再接单了”,百世汇通昆明一个站点的经理在前不久一次会议上向周建诉苦道,因为接过派送一些小型的热水器,客户还总是在面单上打印一行字:派送的业务人员,可以协助客户安装热水器。结果每次派送的业务员都被折腾得苦不堪言,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帮忙安热水器上,因为一些客户看到面单会说不装就不签收。该经理汇报说:我拜托你,千万跟站点讲一下,不要发热水器了,更千万别印那句话了,不然业务员得哭了。

而这不过是快递企业跻身电商之列的八十一难之缩影。电商需要的快递要求“高”、“精”、“尖”。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新快递绝非是一日即能蹴就的。

“理想的与电子商务企业对接的快递公司,首先,整个信息是透明的;其次,所有派递的过程也是透明的,而且,时间是可以预期的。”玛莎玛索的季斌如是指出。

电商企业一般也都自己做过配送,对成本价等方方面面知之甚详,因此,新快递做B2C价格得透明,标尺得端稳。其主要竞争在于网络和服务,看谁的网络齐,谁的服务好,妥投率有多高,是否准点,能否入宅服务,比如试穿、试用等,比如录单手续的简化、贴标签的人性化等等。

在快递行业,最好的公司不一定是最大的公司,好的快递公司不一定专长电子商务。季斌如是定义。在玛莎玛索看来,如微特派之类后起的快递公司的整体系统更容易和电子商务对接,而且在这一点上,很多本地化的快递公司也易受到青睐。

在未来,比如核心城市,多数电子商务公司更倾向于选择一些优秀的本地配的公司,在服务品质不降低的情况上,能降低自身的成本,在“最后一公里”末端配送上更具潜力。

实际上,在淘宝商城方面,马云也想自己去推末端配送公司(COD公司),因为这一点“四通一达”帮他做不了。但就这一点也似乎困难重重。据接近他的人分析指出,其人才储备急缺,没有几个是做物流出身的,所以搭建起来的班子都是在网上拼的一些概念。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更是直接告诉记者:阿里巴巴的大物流概念泡沫过多,要去做的话,得真正去投资做配送,因为最后一公里目前是快递发展的瓶颈。

这,对电子商务物流B2C来说,也尤为考验。末端配送公司——COD直到今天仍旧成长得缓慢。“这其中核心的问题是培训,第二是坚定考核和监控制度。”陈平说。而陈氏兄弟要发力的,也正是这一领域。

COD公司能承担“落地配”的物流新业务,即B2C企业在某个城市或区域的货物配送、退换、收账、退还货款的一整套服务。这也是较之传统的快递公司比较欠缺的。随着电商的更紧密发展,社会分工将在配送环节继续细化和深化。COD模式带给区域配送企业的是前所未有的机会和发展空间。做得好的这类新快递公司,即能成为电子商务市场的宠儿。

拼网络,拼服务,拼“最后一公里”,新快递公司走得不易,行得艰难。陈平就坦言,星晨急便一开始非常不尽如人意,到了今年才在收入和客户的反映比之前改观很多。还好星晨急便一开始搭建的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所以容易跟各个接口对接。

“我一上来就是一个万用插头,其他扁插头、三项插头、圆插头都可以在我这里面用,客户、加盟商、小快递公司、个人、淘宝这样的平台都可以来我这里发货,一开始就是这么设计的。”陈平说。

即便是这样,要想赢得认可也颇为艰难。更何况各路人马都已经纷纷杀将进来。

依附分仓抑或依附平台

整合还是被整合

在没有好的快递企业令电商青睐之时,电商也迫不得已向下走。玛莎玛索最早还在探寻与哪家快递公司的合作更为妥贴,京东、当当、凡客等已经开始自建物流。这,几乎符合了现在广大电商企业要发展茁壮的另一趋势。马云更是祭出“大物流战略”,以期把自身的“大淘宝”、“大阿里”举措继往开来。

更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在不远的将来,在国内的物流领域,京东的刘强东、阿里巴巴的马云、顺丰的王卫将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在外界看来,马云投身物流绝非心血来潮,刘强东筹建仓库也是财大气粗,传奇式的顺丰掌门王卫更非等闲之辈。对于马云的“大阿里战略”而言,现在惟一缺的就是物流,如何把电子商务的物流相关点打通,成了马云的心结,其管理层也尤其心急。对于京东商城来说,绝不愿意被物流卡住脖子。于顺丰更甚,多年苦心经营的“物流帝国”自然不能被新生军钻了空子。

但这未必就是未来的趋势。尽管许多快递行业的资深人士认为,阿里巴巴并不会抢快递业的“饭碗”,但电商的介入,难保或从某种程度上改变后十年快递行业的格局。互联网一日千里的时代,电商影响下的未来物流行业,实际上仍充满了变数。

新物流时代的解决方案一道又一道呈现出来,需要认清的是,有方案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未来也是不平坦的,市场正充满了无限机会。

阿里巴巴所做的大物流,也只是做一个仓储的平台,并不一定能满足电商行业的需求。就本地配来说,随着仓储建大,未来第三方仓储若能操纵整个快递行业,将会带来整个行业的配送成本下降。

而现下的情势是,第三方仓储有的大公司都建的自己用,中小型公司都建不起,中间差一个断层,一些人已经在开始挑战这个市场。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在B2C领域,未来也越来越没有人愿意去建第三方仓储。更多的快递企业愿意选择分仓,即在总部仓库下面,各省市再建仓库。

京东、当当有分仓,分仓出货,跟着货走,容易整合。未来可能这些分布的站点会依附分仓,或会依附一个平台,谁的平台强则依附谁,会把中间的取消掉,这样双方效率会高。“毫无疑问电子商务将来是分仓。美国如此,中国亦不例外。”陈平说。

当承担“落地配”的COD公司慢慢长大,发展成为标配,未来的“落地配”,要么是面临一些大公司的整合,要么是依附于一个品牌,诸如现在的“四通”依附申通的总部,把加盟商看作小的落地公司。把“四通”看成当地的快递公司,依附的是“四通一达”的总部。当地的小快递公司会依附仓储,谁有分账则依附谁。

整合或者是被整合,这将是大趋势,或许正如马云所说,未来中国将有自己的UPS,但与此同时,未来前十名的快递企业座次也或将发生剧变。而这种种的变数,都和电子商务的影响休戚相关。

从某种意义上讲,电商是快递的猛料。据申通快递公司运营副总监介绍,目前电商的快递份额已占公司60%~70%的比例。正是近年来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比如淘宝催生了“四通一达”的风生水起。但从另一意义上来说,快递业是电商的基石,基石稳妥,才能助力丛林而生。双方相互制衡,互联依托,相辅相成,协同才能发展。

电商催生快递新格局

从目前电子商务和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来看,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是200%~300%,而物流增速只有40%左右,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是物流快递的5~6倍。一方面民营快递企业依赖性很强的电子商务企业开始自建物流配送体系,另一方面,相对于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环节的利润率更高。

中国民营快递发展模式

直营制企业(标准化)

对下属分公司具有控制权

顺丰、宅急送、如风达(凡客诚品)等

加盟制企业(扩张速度)

对加盟个体仅有协调权

申通、圆通、中通、汇通、韵达

以“四通一达”为代表的加盟企业业务的80%来自淘宝等电子商务企业

“电商化”之惑

顺德派——顺丰

顺丰推出了购物网站“顺丰E商圈”

桐庐帮——“四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汇通、韵达)

申通快递创办了“久久票务网”在线销售火车票

圆通的网上商城“全联网”的筹建工作已经完成大半,最快将在今年9月上线

韵达不仅在搭建电子商务平台,还准备开发类似支付宝的第三方支付系统,合作方可能是邮政储蓄银行

网商系——淘宝、京东和凡客等网商自建的物流体系

自由团——宅急送/天天快递

宅急送上线了商品代销平台“E购宅急送”

中国民营快递未来发展的几个趋势

直营趋势化

无论是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还是提升自身服务水平的需要,加盟模式都要逐渐向直营模式转变,当然不排除有可能出现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种发展模式(“直营+加盟”)。

柜台移动化

依托IT技术,相信再过几年快递配送人员全部配备PDA等设备,向客户提供快递商品的实时跟踪以及现场发票打印等服务,就不再是顺丰的专利(现在已有其他快递企业已经为或正计划为快递员配备PDA等设备),那时每一个快递员就是快递公司的一个移动柜台。

合作多元化

当前电商跨界物流,物流跨界电商,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后也许电商和快递企业会发现最优的合作模式还是“各司其职,深度合作”,与此同时,快递企业与航空公司等的合作也会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深入。

数字

1.61亿

网购用户1.61亿人,半年增长率31.4%

1200万家

网店数2010年上半年达1200万家

4980亿元

网购消费额2010年总计4980亿元

5亿件

全国快递业1/3业务量由网购带动,仅2008年网购包裹量超过5亿件

70%

市场份额民营快递占据内地快递市场近70%的份额

50多万

快递员工从业人员有50多万,约有16万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5000家

快递企业数中国登记备案的快递企业超过5000家

23.4亿件

快递业务量2010年全国完成23.4亿件,同比增长25.9%

574.6亿元

快递业务产值2010年达到574.6亿元,同比增长20%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