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一种的词汇形式。寥寥几个字,就能引申出一个故事或者表达一种意思。成语大多是有出处的,所表达的意思也是原文中意思的一种提炼。正因为如此,不少成语都来源于寓言故事。
我们所熟知的守株待兔,拔苗助长等成语都是来自于寓言故事,当想起这个成语,便能记得起这个故事,想到这个故事的含义。这大概是中国文化独特的一个亮点。
互不完全统计,在现有的成语中,有700个左右的成语来自于中国的寓言故事当中。我们可以统称为寓教成语,在孙启民老先生所著的《成语与寓言》当中提到:大凡成语来自于寓言,必定有着千载的历史,背后的历史能以简单的故事来体现,这足见寓言的力量,而又以成语的形式作为表达,这在世界范围内也算是一个特例。
还记得那个狐假虎威的故事吗?是的,它就是出自于《战国策》。最早的含义与现在的却是有所不同,早期这个成语是个褒义词,说的是狐狸为了逃脱大象的压迫,而冒充老虎,显示出了狐狸的机警。后来人们在引申的时候,味道渐渐的变了,从赞美狐狸到说成狐狸是为了扯大旗作虎皮。把这个词结结实实的变成了贬义词。
我对应成语和寓言故事的关系并不能表达的很是详尽。所以借言了孙启民老师的话来说,如果您觉得这也是狐假虎威。不知道这种狐假虎威是褒义还是贬义。
本文《成语中的寓言故事》出自:儿童故事网转载的话请注明出处,及链接地址!
链接地址:http://wsw.child163.com/ayc/1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