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欣赏:正月十五元宵节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心灵鸡汤 >
 
散文欣赏:正月十五元宵节
2017-05-24 10:32:15 /故事大全

故事大全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散文欣赏:正月十五元宵节,所有推荐精品散文都是精选出来的,欢迎读者细细欣赏。

散文欣赏:正月十五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

■ 王晓惠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春节期间的节日活动也将在这一天达到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千家万户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点起花灯,挂上大红灯笼,燃放烟火,携亲伴友出门赏灯、逛花市,猜灯谜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一个节目。或许因为谜语能启迪人的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很多。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特色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最初称为"汤圆",后因多在元宵节食用,所以也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一般的元宵用糯米粉包成圆形,馅料丰富多样,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象征红红火火,团团圆圆。 其实元宵节早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习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各地有各地特有的风俗。元宵灯节,亦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候,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宋代大文豪欧阳修留下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写下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些诗句千古流传……

与孩子们啰啰嗦嗦的讲着元宵节,不知不觉我的思绪又回到了童年记忆里度过的那些元宵之夜……

正月十五这一天,记忆里奶奶与娘都是忙碌的,上午忙着用金纸锡纸折元宝,忙着包水饺。元宵都是在城里买来的。父亲带着我们孩子去集市上买来“滴答进”,“小蜡烛”,那时候的蜡烛是用芦苇的细杆剪成筷子一样的长度,一头缠上棉绒子,再沾上蜡烛油。还有“起火”,“起火”是一种鞭炮绑在长长的芦苇杆上,大人或者男孩子一手拿着芦苇杆,一手用火点燃露出来的焾头,随着一种热动力,嗖的一声就飞到高空,然后一声清脆的爆炸声。“起火”升得越高寓意就越好。“大两响”,烟花,那时候的烟花都是看着人家装的土烟花,装烟花挺危险的,现在那种土烟花很少了,现在的烟花名字很多。还有女孩子玩的“小蝴蝶”,“费炮”,拿出来一个,使劲往地上扔出去,就会“啪”一声响了,外面是用胶泥做的,挺便宜也适合小孩子们玩。我们家生活稍微富裕点,过年过节讲究了些。准备的烟花爆竹比邻居家也稍微多了些。

下午四点多,鞭炮声“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又像大年初一一样,鞭炮声唤醒了整个村庄。奶奶与娘在厨房里忙活着,娘烧火,随着风箱的一推一拉,锅底下的芝麻秸烧的旺旺的……就像我们家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越来越红火……奶奶在锅台上忙,记得那时候的元宵节我们还是以水饺为主,锅里水烧开了,奶奶就喊院子里的父亲,“下水饺喽,放炮仗吧”,……于是父亲点着院子挂好的鞭炮,在“噼里啪啦”声中,水饺下锅了……我们姐弟仨小,都捂着耳朵躲在堂屋里,水饺出锅后,奶奶先盛一碗,端出来,在院子里敬的天爷爷像前念叨一番,然后是堂屋里供的族谱前,然后是厨房里灶台前的灶王爷像前,都是说着,保佑我们一家幸福安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话语……等奶奶祭奠完这些,娘把我们一家人的碗都盛好了,还会煮点元宵,记忆里我们每个人也就是吃两三个元宵足了,感觉没水饺好吃……

吃完饭天还没黑,奶奶让我们把家里的灯全打开,奶奶说,亮亮堂堂的好!院子里那个挂的高高的灯是我们村里最亮的!在院子里天爷爷像前焚一注高香,我们陪着奶奶虔诚的磕头,往火盆里填着金元宝,嘴里说着,“老天爷爷,保佑我好好学习,长大了考上大学……”,然后又去家谱那里烧香磕头,也是这样祈祷着,灶王爷那里烧香磕头,祈祷灶王爷保平安,家里门口两旁要插上香,门旁一边烧一个红元宝,祈求门神驱邪避灾……

家里烧香磕头完,奶奶领着我们从大门口点蜡烛照明一直点到大路上,为路神烧香照明,为财神引路,顺着光明到我家……

回到家里,奶奶收拾挺当,挎上篮子,装上元宝与香,领着我们去家庙里上香去。奶奶说十五晚上走的路多了,身体好去病,看的灯多了眼亮。所以奶奶总会领着我们村东村西看灯,多走路,有时候累的我们小孩都不想跑了,小脚的奶奶却还是那么精神,在大街上与人打招呼说话,我们家辈长,奶奶一出门就被称呼着“老三奶奶”,“老三奶奶出来看灯啦……”,“出来转转,他婶子一会去俺家门口看花去……”,村里人招呼着奶奶,奶奶招呼着村里人,转悠一圈,奶奶感觉我们看的灯不少了,就转回家,而这时候我们家门口也热闹了,家里的烟花被搬到门口,一排几个,慢慢地放着烟花聚集人……后来的记忆里奶奶年龄越来越大了,十五看灯是由娘领着转悠的。而奶奶是坐在家门口招呼着邻居来我家放烟花。

记得有人放“云灯”,就是现在所说的“孔明灯”。那时候放“云灯”是送邪气的,落到半山地里还好些,如果落到谁家,一年都会走霉运。农村胡同里常有堆积的柴火,有时候落到柴火堆里会着火,都不喜欢放“云灯”,只有家里有霉运的才偷偷的点一个。现在“孔明灯”成了祈福灯,有时落到大棚里也会着火,给人造成经济损失,好在现在不倡议燃放了。

那时候邻居家有出门的姑娘回娘家过十五“躲灯”,俗话说“十五不看灯,看灯死公公”,虽然感觉是无稽之谈,这是习俗都还是这样“躲灯”。姑娘“躲灯”回娘家,婆家要蒸个花糕带回来,花糕越大就越说明婆家对姑娘越喜爱。所以元宵夜放完烟花小媳妇老娘们都会去邻居家看出门的姑娘带来的花糕的……

多年以后,正月十五里没有了奶奶的忙碌,娘也满头白发,儿时的村庄已然是一片高楼瓦房……那个梳着两个长辫子的小姑娘也长大了嫁为人妇。节日的气氛越来越淡薄了,孩子们心里的节日是放假,上不完的辅导班,吃美食,大人聚不完的会。元宵节应该是传统的民俗大节,它体现了一代又一代人特有的狂欢精神。而现在传统元宵节所承载的风俗已被日常生活化解,快节奏的生活,让人停不下脚步,去共同分享精神食粮,传统的元宵节逐渐简化为“吃元宵”、“猜灯谜”……

————————

作者简介:王晓惠 笔名平和如花,供职于郓城烟草公司。菏泽市作协会员,菏泽市书协会员。作品见于《齐鲁晚报》《菏泽日报》《菏泽广播电视报》《郓城文艺》《水浒文化》《诚信郓城》《曹州诗词报》《老骥诗文选》。

散文欣赏:正月十五元宵节,对你有帮助吗?快把这篇优秀散文分享给您的亲人朋友哦!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