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者》读后感
【有评论说,叙事水平二流。的确真是这样,但是这种看似干瘪的叙述,某些程度上让我感受到就如同我们的生活,繁琐零碎,波澜不惊,在凡间烟火中,磨灭了激情,但还要老牛拖破车地走下去,挥着磨损的鞭子,却要唱起歌谣。这就是教师的苦中作乐生活。】
小说名曰《天行者》,而实际上所写的内容都非常接地气。几位主角的生活,基本上就是在凡间的尘埃中摸爬滚打,沾着满身贫穷与苦难的泥土。
几位乡村民办教师天天吹着口琴升国旗,工资几年发不下来,教学成绩惨淡,只好一边种蘑菇甚至偷砍红杉搞一些外快活命,挤出点零星给学生印资料,几个人时时为一个没有指望的转正指标勾心斗角,但遇到问题的时候又空前团结一致对外。明爱芬原本是小学里面最优秀的老师,但是转正名额被对象夺走了(对象为了得到这个名额,去和领导的亲戚,一个寡妇结婚了),她为了赌一口气,月子还没过就腊月淌水去参加转正考试,还没交考场人就病倒了,瘫痪了半辈子。最后老师们一致决定把唯一的转正名额给明爱芬。明爱芬登记着表格的时候,笔突然不动了。
作者的语言很质朴,没有过多的修饰,不知道是作者风格如此还是刻意为之,像一个只有高中文化的民办教师一样,絮絮叨叨地说着山区乡村小学的种种家常,……可是,这一地鸡毛的琐碎,飘着淡淡的苦涩,扬撒着民办学校教师在日复一日看不到指望的生活中的辛酸,坚强地活着,这就是真实的苦难的生活啊。容我去哭一会……
看到明爱芬去世的时候,我感觉故事已经到最高潮部分了(后来一查,发现作者此前写了一部《凤凰琴》,的确就是到此为止的)。后面出现的夏雪美丽善良得太过于阳春白雪,仿佛是虚假的幻想,但夏雪也由于外界原因(被逼婚?)飞快地离开了界岭小学。啊,这就是生活,就算做个美梦,也是短暂的……后面出现的骆雨、蓝飞等外来支教者都各怀心思……
越看越不是滋味,界岭小学太多灾多难了,教师们好不容易有机会转正,余校长和孙四海却没有钱交满工龄;大雪压塌了校舍和旗杆,耗掉了余校长辛苦攒下的两千块钱补贴;总算有人捐款,夏雪的父母省吃俭用攒十万给小学建校舍,却因为工人偷工减料楼塌了,而邓有米保管了2万元工程款竟变成赃款被国家缴了?!……但读这本书的时候总感到天无绝人之路,大家挣扎着,苦中作乐,日子也继续下去。最后新年来了,大家还是一齐热热闹闹地过了一个除夕。只要人还在,什么苦都要抗过去呢……
附录有篇评论认为故事可以写得更广阔厚重。但我觉得界岭~县城这样的格局虽小但是最好的,这正符合民办教师们的世界:狭小,无奈,琐碎,灰色。在“感动中国”英雄式的大话题下,他们不轰轰烈烈,默默地日复一日地过着小日子,有点无奈,有点窝囊,有点计较,又有点清高自傲,这才是真实……
在孙四海失去爱人与张英才失去恋人悲怆之中,界岭小学迎来了新年,他们在疼痛之中站起来,继续面对生活。就如作者所说,他控制了自己的叙述,不激愤,平淡而沉静地讲述了这一个长长的,粗糙的故事,在《凤凰琴》这种极致爆发的悲壮之后,也流淌出无限的厚重和忧伤,以及乌云之边所镶的金色。
他们都是凡人,是山里土生土长的小人物,泥土中出生,尘埃中挣扎,有过犹豫,有过纠结。不能全然免俗,又不愿全盘世故。但是就是这样卑微的伟大的人,攀登着中国教育的天路,实现着中华的全民教育的复兴理想。不是著作等身,到处演说卖书的专家,不是荣誉如花团锦簇般,开几十遍表演式公开课的那些“名师”,不是悠闲坐在办公室计较着一分两分,时不时还发发牢骚的应试教书匠。他们是真正的天行者。
Ps:(与之相较的是刘慈欣的《乡村教师》。那个故事更壮烈,更悲情,是现实中的理想主义。不论如何,人活在世上应该是有理想的,书里面也如实写,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教育方式都不如城里来的支教生。这真是讽刺,但是支教生留不住。我们城里的学生对于文化的需求,相比之下有些锦上添花的味道了。)零碎地写在手机便签上的,所以不是十分连贯。刚刚整理的时候还不小心删除了,顿时感觉不好了……所幸小米的云空间回收站可以找回记录,总算没有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