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
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包饺子,蒸年糕,打灯笼,放鞭炮。
过年啦,过年啦!每到这个时候,小朋友们就可以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挨家挨户地拜年、收压岁钱啦!所以大家伙儿从放寒假时就数着手指头,盼望着春节快点儿到来了。可是今年的春节有点儿晚,2月12日才是大年初一,比去年足足晚了18天!这是为什么呢?
出现这种“晚春节”现象其实是公历和农历转换所致。我们知道,春节固定在农历的正(zhēng)月初一,但它在公历中的日期却“飘忽不定”。
在公历中,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个回归年,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而我国传统的农历是以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为依据,一个月约29.5306天,积12个朔(shuò)望月(又称“太阴月”,月球绕地球公转相对于太阳的平均周期)为354天或355天,与回归年相差11天左右,累計3年偏差就会超过一个月。
若是任由农历和公历间的天数如此相差下去,那就必然会出现春节在夏天过的现象。可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和传统历法、二十四节气又密不可分。在古时候,人们习惯了在某些日子里进行祭(jì)祀(sì)活动,祈(qí)求丰收或者平安等,为了不把这些“特殊”的日子弄乱了(比如“腊八节”,原本是古人为祭祀举办的冬猎活动,总不能在夏天举办吧),人们就想让春节在阳历的时间能保持相对稳定。可怎样保持稳定呢?
古人想啊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在有的年份安排13个月,有两个一样的月份,这样不就能保证春节不会在夏天过了嘛!那两个一样的月份该怎么叫呢?古人又想出了好办法,如果需要在一年当中加一个月份,加在几月的后面,就叫“闰几月”,这样就能把两个一样的月份区分开了。这种加闰月的方法叫作“置闰”,“置闰”的规则是依据二十四节气来定的。
看到这儿,有人不禁要问了,“置闰”是怎么规定的呢?
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人们每2~3年置1闰,古代还曾采用19年置7闰的闰周呢。
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求出回归年日数与朔望月日数的最小公倍数:我们希望m个回归年的天数与n个朔望月的天数相等,也就是应有等式:
m × 365.2422=n × 29.5306
根据这个等式,我们很容易得出:19个回归年中必须加7个闰月。你们看,古人的头脑多聪明啊!
既然春节这么“飘忽不定”,那它一般都在哪天呢?
春节最早会出现在公历1月21日,1966年出现过。最晚的春节会出现在公历2月20日,曾在1985年出现,之间相差一个月,但不会再多了。春节这个日子就在1月21日到2月20日这个幅度内有规律地跳来跳去。
晚到总好过不到,虽然今年的春节来得有点儿晚,不过大家还是很开心的,毕竟这是大家一年当中最快乐的节日了!不过我可要给各位提个醒儿,过完春节可就要开学了,你的寒假作业写完了吗?
如果上一个农历年没有闰月,那么下一年的春节就会“提前”到来,反之则春节就要“迟到”。由于农历己亥猪年是个平年(就是不加闰月的年份),因此2020年春节就“提前”到了1月25日。同样道理,农历庚子鼠年有个“闰月”(闰四月),所以2021年春节就只能“迟到”啦。
猜你喜欢 公历农历年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