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教师教育格言精选-感悟人生哲理、激发内心力量。
教师教育格言精选
把完善的教育遗留给子女,乃是最好的遗产。
不好的教师是给学生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使学生找寻真理。在第一种情况下,运动是由上而下进行的;在第二种情况下,运动是由下而上进行的。前者是学生由顶峰开始,努力走向基础;后者是从基础开始,学生站在基础上面,然后进到终点,升到顶峰。
对于面临着一个不可信赖的世界因而恐惧、失望的青少年来说,信任就意味着使人豁然开朗地领悟到人生的真理、人的存在的真理。
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
教育学生,从爱出发,爱是一种特持久而深刻的感情。
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当我听到或者读到对人的个别对待的态度这些词的时候,它们在我的意识里总是跟另一个概念—思考—联系在一起的。教育——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
名副其实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品格教育。
如果你想要儿童变成顺从而守教条的人,你就会用压服的教学方法;而如果你想让他们能够独立地、批判地思考并且有想象力,你就应当采取能够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
如果有人问我,教育孩子需要哪一种资格,我会说那需要异乎寻常的耐心和适量的爱心。
若在中小学内,并没有建筑好基础,等到自悟不够时,再要补习起来,那就很不容易了。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教学要合一,有三个理由:
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
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逊第四页
当人的世界观统帅着他的思维、感觉、意志、活动等一切精神生活领域时,知识就变成了起作用的东西。在创造性劳动中培养思维,这是教学技巧的重要表现,凭借这种技巧,教养使人变得聪明起来。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论个性的全面发展》
为学须天资、人与师承三者并备,而师承不过聊助启发,非即学问。
──黄侃,摘自刘赜《师门忆语》,《学林漫录》第八集第35页
学生提难题,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挑战”。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得不“应战”。一个难题从提出到解决,学生提高了,老师也跟着学生一起提高,这就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茅以升:《学生考老师》,《解放日报》1980年9月15日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礼记·学记》
古今中外名家论教师除了教师和医生的职业以外,未必有其他的职业需要如此多的热忱……(教师)应当把自己的心分给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人的欢乐和苦恼。同情心、对人由衷的关怀同教育才能是血肉相连的。教师不能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
[苏]苏霍姆林斯基,见毕淑芝编著《当代苏联教育家的新思想》,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230页
如果少年、男女青年没有自己心爱的书和喜爱的作家,那么他们的完满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不可设想的。我要培养一个人,设计他的性格,我就始终努力使我的每一个学生早在小学起就建立自己的小藏书箱。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藏书量已经相当可观——大约一百到一百五十本书。就像音乐家不随时拿起自己心爱的乐器就不能生活一样,一个有思想的人如果不反复阅读自己心爱的书就无法生活。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籍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的
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苏]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69页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
[苏]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24页
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看完教师教育格言精选还是意犹未尽?欢迎进入格言栏目阅读更多格言警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