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百戏曲艺观后感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学习资源 > 观后感 >
 
九州百戏曲艺观后感
2016-11-09 13:00:37 /故事大全

九州百戏曲艺观后感

听到两个民间盲艺人唱的三弦琴书,大雅大俗,名为《酒色财气》,说着最浅显的道理,然耳朵好劝心难劝,说不清理还乱。王老弟说,兰心大戏院有各地曲艺展演,你去听听。

那天似晴似雨,实不像深秋的江南天。遥在西北的父母已穿上冬装,而我仍在夏春秋彷徨。曲艺,往往在这样的时节出现,单调的弦琴,明快的清板,弹唱间宣扬业力,解惑世人。看戏多年,曲艺却听得少,《红楼梦》里的“好了歌”,应是我接触最早的弹唱曲艺了,然它毕竟是歌,算不上曲。港片《胭脂扣》里的南音“客途秋恨”,我不忍听,看不透的悲。认识个哥们叫张少华,熟谙各地曲艺,推荐过不少长篇评书,惟觉京韵大鼓顺耳,起初听骆派,无意中听了刘宝全的《宁武关》,从此移情别恋。身处江浙一带,也听评弹评话,语言却不大通。看戏之人皆多情,专于一种艺术形式的不多,有的涉猎体育赛事,有的转向歌剧音乐会,然荡涤心灵的初衷不改,形式相异而已。

言归正传,九州百戏跟之前看的各地稀有剧种展演如出一辙,都是些后继无人,上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而得到资助,养活散落民间的艺人和剧团。约莫有十来个省,除了天津、河南等戏曲大省,还有较贫瘠的曲艺省份。演员大多用心,卯着劲演,观众被他们认真的态度感染,宽容地听着。里面不乏曲艺界高人,像刘春爱,一曲《丑末寅初》仿若骆玉笙亲临,老弟说她在天津都是压台人物,出来的很少。印象深刻的节目极多,接地气的唱词接踵而至,连打盹的机会都没有。我头回听陕北说唱,透出浓浓的大西北风貌,但跟秦腔不同,未成曲调先有情,鼓点分明,琅琅上口,最有趣的是下首那位真假嗓随意切换,不知是否属于其艺术特点,也无处求证。大意可总结为一句话,没有毛主席,就没有陕北人的好日子。

大同数来宝十分土气,我却听得津津有味,似极了相声,捧和哏既演又说,数来宝串词,每句押韵,上下句有因果联系,虽有不少荤段子,但恰到好处,若在茶馆酒肆,肯定别有风味。说的是婆婆媳妇咋相处,归根结底就是谦让。不由想起六尺巷,这一生,邻里夫妻父母,吵了和,和了吵,吵不散的一家人,跟谁都是一辈子。听到南音,才知梨园戏曲调之来源,跟其他通俗易懂的说唱相比,南音总带点朦胧的神秘,黑白男女,唱的是陈三五娘里的思郎调,委婉缠绵,决绝凄凉,若不是知道二人最终做了夫妻,恐听一曲误终生。后面的粤曲《琵琶壮烈歌》,跟南音有相通处,乃邓世昌借曲抒发心中愤懑,悲愤激烈,被豪情蕴籍,久久不能舒展。朋友说我入戏太深,常把戏曲代入生活,不圆满的生活千千万万,何必让苦日子雪上加霜。出神的功夫胡思乱想,琵琶曲竟能如此痛陈时弊。

山东快板书《武松打虎》,传统段子,让我惊讶的是旁座一个老人,竟一字不落背下来,分毫不差。快板书是儿时新春晚会的必演节目,明快活泼,一人分饰多角,印象较深的是说书人模仿老虎与武松斗智斗勇,这在其他曲艺中很罕见。终于明白东北二人转为何受众极广,流传甚笃,除本山大叔不遗余力宣传外,本身艺术感染力极强,唱的是《西厢观画》,可谓别出蹊径,我以为是张生请崔莺莺以观画之名,行夫妻之实,不料一对青年,借红娘之口,唱了九幅画,有牛头马面,猪八戒背媳妇,也有雅致的梅兰菊竹,上可登堂入室,下可舆情小众。看来二人转不全庸俗,也会清新别致,也许我听到的并不传统。两位演员扮的花花绿绿出场,边唱边演,嗓门极大,身段灵活,一下子让我醍醐灌顶。

南北方曲艺差别很大,南曲多唱四季无常,闺阁情怀,北曲多金戈铁马,豪情壮志,各有各的妙处,借着不同的情绪,时而撞击到难解难猜的心事。曲艺,重叙事,轻演绎,非为情而演,却处处含情。比起戏,少了写意,反而更加明快干脆。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