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天》影评观后感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学习资源 > 观后感 >
 
《总有一天》影评观后感
2016-12-23 00:41:05 /故事大全

《总有一天》影评观后感

总有一天 Der kommer en dag (2016)

Der kommer en dag 导演: 杰斯珀·W·尼尔森

编剧: 索伦·斯外斯特普

主演: 拉斯·米克尔森 / 苏菲·格拉宝 / 哈拉尔德·凯泽·赫尔曼 / 艾伯特·鲁德贝克·林哈特 / 劳里斯·斯科夫高·安德森 / 更多...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丹麦

语言: 丹麦语

上映日期: 2016-04-21(丹麦)

片长: 110分钟

又名: The Day Will Come

总有一天的剧情简介 · · · · · ·

'Der kommer en dag' is a movie about an orphanage where violence and humiliations is a part of the everyday life. The history is based on real stories from a boy home called 'godhavn', where lots of boys were victims of violent and sexual abuse and medical experiments.

现在我的心是碎的,请允许我沉默一分钟。很可能我现在无法独立客观的写下这篇文章,可是我仍要继续,因为这部电影的确值得。今天小恕要推荐给大家的这部,并不是一部院线电影,而是一部来自丹麦的冷门佳片——总有一天。

这是一部“孤儿院”题材的电影,“孤儿院”题材的电影电影有很多,而且很多都成为佳话。比方说放牛班的春天,再者说达内兄弟的单车少年,甚至可以追溯到特吕弗的四百击等等。但是这部片子,是异于其他作品的,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在豆瓣上得到9.8分的评分。

边缘化与行动力的缺失

“孤儿院”题材已经被拍烂,可是这样的作品为什么还是层出不穷,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今天我想用到的词语是“边缘化”,因为这里住着一群边缘化的孩子,他们或丧父丧母,或者被遗弃,或者父母并没有抚养能力。这些孩子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他们不仅可怜,而且缺乏行动能力。

行动能力的缺失造成了校园欺凌屡见不鲜。

老师对兄弟俩的见面礼不是鲜花、微笑,竟然是重重的一记耳光。行动能力的缺失,迫使他们只能承受无理的噩梦般的鞭打。他们无法反抗,因为他们处于边缘化,是这里的弱者。这里的老师掌握着绝对的行动权,是游戏的制定者。他们的反抗会造成更加猛烈的还击,也许一开始还是会的,可是久而久之,胳膊永远都掰不过大腿。处于边缘化的孩子渐渐放弃了反抗的权力,这样的他们彻底失去的行动能力,成了真正的为人左右的“木偶”,享受着暴力的狂轰滥炸。

异化与无意识的可悲

让我最心痛的,并不是兄弟或者孩子被打的时候,而是当孩子们受到欺凌,其他孩子的袖手旁观。

片中塑造的一个变态老师,专门性侵孩子。让我记忆犹新的一幕是当Elmer尿床被罚不穿衣服站在雪地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跟着起哄,欢呼的看着Elmer接受惩罚。就连昨夜被性侵的孩子也是,接受不公遭遇的他并没有站出来为伙伴打抱不平,而是凑近了这个局,把自己内心中的悲愤撒到了自己同伴的身上。

高压变态的环境将孩子的心灵扭曲,他们已不再是一个正常的、具有人格的人。而成为统治者下,被异化后的机器里的一颗螺丝。如果把孤儿院比作一个绞肉机,他们自愿加入并成为里面的一个零件。当机器开动时,他们用尽自己最大的力气,将里面的伙伴搅个细碎。这样的场面,会使他们变态的心灵产生慰藉,甚至快感。

他们已不再是人,可悲的是他们不仅失去了行动能力,还是去了精神,失去了思想。

当Elmer当着全班同学,说出自己想要变成宇航员的时候,得到的不是羡慕的眼光,而是冰冷的嘲笑。这里的孩子都已经不再是人了,都是冰冷的机器。他们的脑袋已经被统治者全部的清空,灌输了统一的思想——服从。

“在这里,你没有选择,你只能做个幽灵。”要想活下去,就只能隐忍,因为隐忍就是这里的生存法则。引人带来的不是安逸,而是轮番的迫害。异化后带来的分裂使他们无法团结,绞肉机器的轮番开动又磨平了他们出头的勇气。因为他们知道,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这里没有朋友”,这里都以有新思想为耻。

与世界严重的隔阂产生的归属感加重了他们心灵的扭曲

孤儿院地处偏远的山区,几乎与世隔绝。孩子们感知外界世界只能依靠书信,混蛋父母在书信上给他们的,也是一味的推辞与慰藉。“等又机会,我就把你接回去,也许是三个月,或许是半年。”

孩子们都依靠这些谎言艰难地活着,臆想着有一天我能从这里出去,穿着漂亮的西装打着整洁的领带。等我出去了,我就是一个完整的人,再也不会回到这可怕的炼狱。可是这一天什么时候能到来呢?人类都登上月球了,戏谑的是,我却要在这里无尽的受苦,日复一日,永远没有光明。

影片的结尾用了特别魔幻现实的处理方法,弟弟爬上水塔纵身一跃。此时,导演并没有直接接上他直接落地的画面,而是接上他飞往月球。他穿上了真正的宇航服,他甩掉了辅助鞋套,真正上了月球。在月球上,他不用再担心自己的脚是跛的,也不用担心别人的嘲笑。突然回到现实,弟弟重重的摔到地上。梦想的破灭代表着绞肉机器对人性的摧残。

这些道貌岸然的老师,摧残的不仅是孩子们的肉体,更甚的,是他们的内心。

“明天会好”只是坏蛋说给傻瓜的诳话。

影片多次出现“总有一天,一切都会变好。”这句台词。戏剧课上,当老师讲到契科夫的戏剧的时候,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契科夫的戏剧善于将空间放到未来的时间里,然后被无限的延滞,时空失去意义;因为时空又是生活的基本组成,所以生活失去意义。”就像三姐妹永远回到不莫斯科,万尼亚舅舅也去不了非洲。这些孩子们的明天也永远不会变好,只会日复一日的,被囚禁在吃人的炼狱中,承受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不仅是别人会对我们说,明天会好,有时我们也会自己对自己说。我们在今天收了挫折,却将理想寄托于虚无缥缈的明天。可是明日何其多,梦想或者报复被无限的放置于明日,然后无限的延期,一直到岁月把我们磨平,我们早已丧失了行动能力,只得一声叹息。直到死,我们早也不用延期了,因为,我们已经没有明天了。

站起来,反抗。

“Elmer,你必须明白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告诉我,你会明白的。”Lilian老师把兄弟两个都带走了,同学们也在最后举起了双手,举报欺凌他们的老师,行驶他们的权利。导演给了我们一个大圆满结局。

最可悲的是,这些所谓的老师,打着教书育人的幌子,自己为自己洗刷心灵。世界上最厉害的谎话,莫过于把自己都骗信了。他们从来不将这种欺凌当做错误,而是当做对孩子的救赎。

“男孩子管教就应该用这样的方法。”他们说着这样的谎话,不断的欺骗自己,减少自己内心的负罪感。他们并不觉得自己错了,反而觉得自己是高尚的,这是不让男孩们走向弯路,始终救赎。变态的观点将教育变态化,扭曲化。让我隐隐想起小学老师对我们的欺凌,我甚至能记起当时那无比的恐惧。

虽然张大了,老师对我们的欺凌已不再是经常想起的烦恼,因为人生有更多烦恼将他代替。但这绝对是我人生的噩梦,从此我因为讨厌一个老师而讨厌学习,因为讨厌学习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因为不再理想的大学而学不到知识,无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无法为社会作贡献。

变态教育的过错是无法被掩盖的,而我相信,这样欺凌的事情仍在继续。我们等不到“总有一天”,而是需要行动起来。不仅是对教育,也要对自己受到的所有不公,要站起来说“不”,而不是躲在角落默默忍受,将所以的希望寄托在“明天”。

要相信,这样的明天永远不会到来,等待你的,只有不公与死亡。

已经很久没有看这样的电影了,但凡电影里有动物和小孩,但凡受了一点点欺负,就无法不难受到心疼,即使我可以看《看见恶魔》《电锯惊魂》觉得爽翻,即使我对标榜绝望的电影毫无抵抗力,却依然没有办法看《总有一天》这样的电影。

电影到一半的时候,接下去所有被打的镜头就全部快进了,校长明显觉得暴力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唯一途径,最可怕的还不是暴力,是他在使用暴力的同时,觉得他全部都是为了孩子好,这样虽然我打了你但是我为了你好,所以你要感激我的思想才是最可怕的。

最后女老师领着他们去找校长退学,弟弟下车回头等着哥哥,哥哥轻轻摇摇头,这一幕在我脑子里不断闪过,哥哥无数次反抗,即使说好要做鬼魂,可是在遭到不公平待遇的时候还是挺身而出,这样有主见有主意的男孩子,最终还是被打怕了,最可悲的不是没有希望,而是放弃希望,那种一次次怀抱希望,却一次次绝望的感觉,彻底打垮了男孩。弟弟是整部影片里唯一有梦想的人,有完整的期待的未来,弟弟用倔强用沉默坚守梦想,这样一个小小的软糯的小男孩,在不应知道死亡为何物的年纪里,选择用最极端的方式保护哥哥,把死亡当做证据,这个世界多残忍,有的孩子可以在阳光下无忧无虑的吃冰淇淋,有的孩子却只能在无尽的炼狱里挣扎。

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些没有爱心,不喜欢孩子的人要选择老师这样的行业,虐童的同时也是两败俱伤。

这样虐童的电影,想《熔炉》《素媛》《美国田园下的罪恶》《晨曦中的女孩》和这部《总有一天》,几乎一年看过一部,一部消化一年,每次都哭到不能自已,而《总有一天》和《熔炉》因为都是发生在寄宿学校所以一直被拿来对比,丹麦和韩国,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都正视了庞大的人类社会里最黑暗的部分,在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国家,难道就只有这两所这样的学校吗,还有多少孩子还在噩梦一样的日子里挣扎,还有多少鲜活的生命消失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

弟弟倔强的样子,沉默的样子,无所畏惧的样子,真的都太可爱了,这样像小天使的一样的男孩,真的很像捏捏小脸,抱抱他,带他回家……

支撑我看完整部电影的是知道他有个温暖的结局

看到弹幕里有人说弟弟不懂事太冲动 说如果不是女老师兄弟两 早就被弄死了

应该是这样的

可是人们为什么要去苛求10岁的孩子被迫知道懂事 知道隐忍 知道卧薪尝胆出其不意一招制胜呢

而那女教师如圣母般的存在 仔细想想 不过是个必然出现的buff 没有女教师 没有一个所谓的闪着光得希望在他们身边 那这个片子只能是一部揭露人性的纪录片

你会感慨会惋惜甚至落下珍贵的泪水

然后呢?

所以向来 我最不爱看的就是极致的致郁片 因为早已 对这个世界的所谓的黑暗 习惯性的视而不见 当然更多的是来源于自知的无能为力吧 再黑暗又如何 知道了又如何 生活不还得继续

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是有个温暖的结局

全片高潮无疑是哥哥病重 弟弟告状无果 铤而走险

但真正感动我的是最后一段小卷毛带头举手的时候 真的好燃 憋屈了一个多小时终于爽了一下 (抱歉词语太匮乏……

镜头转向检察官 检察官欣慰的一笑

镜头在转到校外 小卷毛追车和哥哥弟弟挥手的时候 那时扑面而来的少年感 终于让我想起大一点的哥哥才15岁啊

“少年回头望 笑我怎么还不跟上”

那一刻 仿佛兄弟两也正跟我挥手一样

总要有人告诉我 他的梦想是征服星辰大海 而我所看到的天黑只是为了看见更美的星星

故事的最后 他们应该都自由了吧 真好

从我们踏入学校开始“我这样是为你们好”这样的言词就像是人生信条一样被老师挂在嘴上作为来教育我们的开篇,他们掌管着我们学生时期的情绪能代表我们的话语权。书上也告知我们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而我们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他们对我们的教育就像是花朵生长必须吸收的雨露一样。于是,敬、爱、怕、信任是我们面对老师时所拥有的所有情绪,直到我知道世上有恶魔的存在,原来老师也可以变成恶魔。

电影以第三人称回忆的方式展开以主角Elmer跟哥哥Eirc从进到特殊学校为主线开始,讲述特殊学校老师们对他们一些行为上的施暴跟精神上的残害。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校长得知弟弟长大之后想做宇航员,却得到大家的满堂哄笑跟教官老师的耳光、校长告诉他:“傲慢,不是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学校以暴力的手段来让孩子们磨灭天性,进而控制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像个机器一样听话。其他学生对这些只怕是司空见惯,更甚者把自己曾受到的压迫发泄在其他人身体,他们毫无同理之心,就像第一次兄弟俩出逃,其他孩子为了免受处罚挨个打兄弟俩的耳光。某晚,值班老师性侵其中一个学生,大家都漠视这种行为,第二天教管老师发现弟弟尿床后准备处罚弟弟,这个被性侵的学生转而由一副被害弱者的面目演变成一个示威者,站在示威学生的旁边。在这个地方要学会做鬼魂,才能不被注意;这是其中一个孩子说的。学校转而变成了一个制造鬼魂的地方,讽刺了施暴者老师的自我行为,再次控诉了对孩子们精神上的压迫。看到这里,心里就像被压了石头喘不过气。

心怀宇航员梦想的弟弟一直搜集各种宇航员资料,梦想上到月球就能解决任何问题。即使梦想曾经给自己招来耳光跟大家的嘲笑也还是保持自己的初心。新来的H老师发现弟弟身上的不同开始注意他,让他负责递送信件,并给他了解更多宇航信息的资料、让弟弟有了了解外面世界的机会。一次偶然的机会,弟弟读了一个同学的来信并描述了这个同学心里一直所想要的答复,其他人深受感染都让他帮助读自己的信件。心怀梦想的人,就想我们现在说的内心状态丰富的人吧,他们在哪里都能找到幸福,就像影片中的弟弟一样,即使身边都是鬼魂,他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就在以为日子开始变简单的时候,宿舍值班老师把手伸向了八岁的弟弟,弟弟被性侵了。H老师极力想找出真相在学校会议提出带弟弟去医院,校长却以学生之间的事情为由拒绝,其实是怕事情闹大影响学校的声誉。

故事另一个转折点是叔叔来学校探望两兄弟并商量带他们半夜逃走 ,校长以叔叔没有赡养条件来使其知难而退,叔叔给H老师打电话让告知兄弟俩计划取消却被校长拦住,不知真相的兄弟俩被拦在大门口又被教管老师暴打一顿,弟弟误会H老师告密,并说出:“庆幸她没有孩子的话”。H老师后面离开了学校。

学校受教的孩子在15岁的时候都可以出学校,哥哥为了能带弟弟一起出去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更是积极响应,在哥哥帮校长擦车的时候提出请求,却被校长告知他会一直呆在学校。愤怒的哥哥顶撞校长并刮花了校长的车,遭到校长跟教官老师的暴打,弟弟得知已经病了三天没有进食的哥哥面临生命的危险,骗校长要去看展览其实去找了H老师并把事情报告了学校董事会,回到学校的弟弟穿着自制的宇航服,砸了校长的车被教官老师打的面目全非正好被来得董事会调查员看到。

结局虽然以圆满的方式呈现,兄弟两个离开了学校,其他学生也打破心理的禁忌跟调查员反馈自己遭受到的恶行,但就像影片最后说的,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现在那些学生很多都靠药物来缓解自己所心理上遭受的暴行跟曾经所承受的黑暗。一想到世界上现在还存在这样的学校,这样的老师心里就万般难受,毁一个人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情、更可怕的是引发的蝴蝶效应,之前看到网络上有一个罪犯调查数据,大多数的变态杀手跟罪犯都是因为年少时候受到非人的待遇跟压迫才会导致心理扭曲,长大后才会以自我为中心以同等的方式去发泄自己年少遭受到的一切寻找快感。

孩子的单纯让他们在还没有足够能辨别是非的能力前,他们只能靠所见,所闻,所听去判定身边的一切是对是错、去建立自己的价值观跟人生观,即使不能给他们做一个好的人生向导,也不要去误导他们的人生。所有个人极端的行为准则,都有可能磨灭他们的天性。

想到了《海蒂和爷爷》,只是一个描述天堂,因美好而感动;一个描述地狱,因残忍而震撼。海蒂描写的童心太过美好,因为故事来自童话小说,这部则描写的太过残酷和揪心,因为它取材于真事。

生活大概就是这样,美好的都是梦,残酷的都是现实。但是没有梦的现实更残酷。

影片中的经典语录也影射了现在部分教育的扭曲。

如果对影片在深入一些,就会有一些疑问,究竟是人黑暗,还是社会黑暗。社会对罪犯要负什么责,可能取消死刑就算一个吧。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