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由中纪委宣传部拍摄的8集电视片《永远在路上》展现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惩治腐败、从严治党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坚强举措,影片以大量触目惊心的官员腐败案例,向全党昭示了中央反腐倡廉、有腐必反的决心和信心。影片深刻地阐述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反复强调了人心向背必将动摇党执政的基础,关乎着党的生死存亡。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全党严峻的腐败形势、全国蔓延的腐败现象,从亡党亡国的战略高度,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刮骨疗伤的勇气,开展反腐败斗争,提出了老虎苍蝇一起打,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郭伯雄、苏荣等一批副国级高官纷纷落马;薄熙来、蒋洁敏、李春城、刘志军、白恩培等一大批省部级干部被绳之以法,腐朽的政治生态逐渐得到修复。高压反腐的态势使我们想起了建国初期的1951年,随着全国的解放,在很多地方、很多干部中滋生了居功自傲的思想、过起了骄奢淫逸的生活,贪腐盛行、民怨沸腾。为了新生政权的稳固,毛泽东在全国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痛杀了刘青山、张子善,清除了干部队伍中的蜕化变质分子,教育和挽救了一批干部,增强了干部队伍拒腐防变的抵抗力,树立了廉洁清正的社会风气。直到80年代初,中国再没有出现过严重的腐败现象。在反腐肃贪的同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先垂范,不搞特殊化,始终保持着俭朴的本色,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榜样,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从5、60时年代过来的人应该清楚的记得,那时候的领导干部都很廉洁自律、勤俭奉公,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的高于一切,涌现出焦裕禄这样的好干部,雷锋、王进喜、时传祥这样可歌可泣的时代英模,人民对共产党、毛主席的热爱是出自内心的,歌唱《共产党好》是发自肺腑的。在那样一个物质匮乏、艰苦卓绝的岁月,人民凭着对共产党的无限热爱、对社会主义的高度信仰、对新中国的满腔热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南京长江大桥、两弹一星、第一汽车制造厂、大庆油田;打退了强大的、妄图颠覆新中国的美帝。身居海外的钱学森、李四光、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精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回来报效祖国。毫不夸张地说,那个时候是国人最扬眉吐气、最具幸福感的年代。可见一个风清气正、廉洁无私、充满信仰的政党的感召力是一笔多么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所焕发出的能量是无穷的,必然能创造出无数的人间奇迹。短短的几十年后,经济发展了,官员的政治信仰却没有了;物质有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却没有了;官员的待遇好了,清正廉洁的品质却没有了。从中央到地方,贪腐成风、买官卖官、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政治上的腐败,导致司法腐败、学术腐败、医疗腐败、军队腐败、宗教腐败,凡是可以用权力换钱的地方,无一不被官员污染,泱泱大国没有一块净土,为了追求金钱,可以没有道德、丧失伦理、灭绝人性、为所欲为。不客气的讲,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十年也是政治走向腐败、堕落的三十年,把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弄的污泥浊水,这样经济发展有什么进步意义?把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国家弄的从上到下没有一个可以共同追求的信仰、没有一个可以普遍遵循的价值观,这样的发展究竟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从官员到富豪,从学子到精英,都争先恐后的移民,这说明什么问题?人心向背!人们看不到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对执政党没有了信心!“吏不廉平,则治道衰”,在这样一个贪腐盛行、肮脏龌龊的社会,你让老百姓怎么去爱国、爱党!人民没有了热情、没有了幸福感,还会有什么创造力!
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就深刻汲取历史上封建王朝灭亡的教训,谨记黄炎培先生“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政权周期论,提出只有把党和政府置于人民的监督下,才能跳出政息人亡的周期。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样只有依靠人民来监督官员,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才不会出现整体性、塌方式的腐败,政治上风清气正,社会风气才能好转。毛主席、习主席在特定时期内的反腐,在一个阶段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难以在长时间、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把党内监督和人民监督、舆论监督、民主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监督覆盖到各个环节,真正依法治国、以法施政,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这样的体制要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要成为每届领导人共同遵守的不变规则,从这个意义上讲,反腐不能永远在路上,不能永远走不到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