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大全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参观潜口民宅博物馆的明园,所有推荐精品散文都是精选出来的,欢迎读者细细欣赏。
我和夫人等一行随着姨外甥女的引导,来到古徽州潜口民宅博物馆参观。姨外甥女杨永艳,在这里工作已近二十来年,是这里的古建筑保护专家,对这里的一切都胸有成竹。她一面携着她的大姨妈,一面在向我们作引经据典讲解。
在我们进入山门之前,她首先介绍潜口民宅概况。
潜口民宅博物馆座落在黄山第一峰的潜口紫霞山麓,依山傍水,自然和谐,环境十分优雅。在一九八八年元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黄山市首批国保单位),是一座徽州明清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分为明园和清园两部分。内有明、清两代最典型的各式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古亭、古桥等古建筑群及距今五百多年的古树、古井、古匾,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是研究中国古建筑史和建筑学的珍贵实例,被誉为“我国明代民间艺术的活专著”,“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高度和谐统一的典范”,著名古建筑专家、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先生曾叹之曰:“观皇宫去北京,看民宅到潜口”。下面,我们先来参观第一部分明园。
当我们推开古老厚重的山门,一个保存完好的明代徽州山庄展现在我们面前。一座座青瓦白墙的徽派建筑掩映在绿树丛中,是多么的清丽、秀雅。永艳指着村头这座灵毓秀美的拱桥叫“荫秀桥”说,这座桥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公元一五五四年),由尼姑出资所建,当年桥这边是出家念佛的尼姑庵,桥那边是鸡犬相间的村庄。“荫秀桥”三个字一半是阴刻一半是阳刻,桥中央成了佛界与人世的分界线,因此又叫阴阳桥。十分有趣的是当年尼姑出资建桥,桥两边的护栏砌筑的却是罗汉板。岁月悠悠,小桥依在,如今“师太不知何处去,罗汉依旧笑春风”。
当我们走过石桥往左,迂回而上迎面望去是一座“方氏宗祠坊”耸立在我们眼前。此牌坊建于明嘉靖丁亥年(公元一五二七年)。徽州历史上做官的多,牌坊树立的也较多,如今黄山市仍然完好地保存着一百多座牌坊。永艳提醒我们说,这座牌楼与众不同的是,别的牌坊上题书大多是“圣旨”、“恩荣”、“御敕”一类,唯独这座牌坊“龙凤榜”处没有题字,只雕刻着一个龇牙咧嘴的鬼,手里拿着一支生花妙笔,脚上托着一只方形大斗,“斗”用来衡量人的才华,“笔”用来点状元,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鬼、斗合起来是“魁”字。牌坊反面雕刻着“月宫桂树图”。正间额袱为双狮戏球,上枋为双大鹏展翅飞翔,体现了立牌坊者希望家族子孙中多出文魁星,去蟾宫折桂,入仕做官、光宗耀祖,其用心可谓良苦。那精妙绝伦的石刻也令人叹服。
这是我第一次领略到当年建设者的独具匠心,将一个魁字与石雕艺术结合得如此巧妙。拾阶而上,“善化亭”映入眼帘。善化亭建于明嘉靖辛亥年(公元一五五一年),“善化亭”顾名思义,意在劝人行善积德。古徽州民风淳朴,修桥补路、建亭留名、助人为乐、蔚然成风。这是明代一位善士为方便行人歇脚而建造的一座雨亭。“阳春有脚九重天上行来,阴德无根方寸地中种出”。当年的墨书题记中的含义等待您去慢慢琢磨;另一联“走不完的前程停一停从容步出,急不来的心事想一想暂且丢开”。其中的人生哲理等待您去细细探索。
在永艳的引导下,继续前行,我们所见到的气势宏伟的建筑物是象征族权的祠堂。宗祠、支祠、家祠,表现出徽州人聚族而居形成的一种凝聚力。
眼前这幢房子为乐善堂又称“耄耋厅”,是当年专供汪氏家族德高望重的老人娱乐和商议大事的场所,大概相当于现在的老年人活动中心。正面横排开三道门,中门的门槛比较高。在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下,宗族内的等级区别很明显,门槛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门槛越高,地位越高。进门也分等级,身份低的,只能从两边门进;身份高的,主人大开中门,并且把门槛拿下。
气宇轩昂的曹门厅,一看就是历史上名门辈出的声势显赫的大家族。高高的门槛、气派的仪门、抱鼓石、门廊前依次排开的八根粗大的廊柱,宛若八大金刚。明朝朝廷严格限定民间建筑不得超过三间五架,不准用斗拱,饰彩色,然而,曹门厅通面九开间,比山东孔庙还多出两开间布局。结构简直能与宫廷建筑相媲美,真是上有上的规定,下有下的对策。大概这里远离朝廷,山高皇帝远,鞭长莫及,想管也管不了,朝廷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共3页,当前第1页123※本文作者:hxgyc※
以上就是参观潜口民宅博物馆的明园的所有内容了,希望能给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