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飞的天空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学习资源 > 散文 >
 
鸢飞的天空
2017-03-03 16:37:31 /故事大全

故事大全提供各种经典散文诗歌文章,爱情散文,哲理散文,伤感散文在线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鸢飞的天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月流火的日子,骄阳似火,海风阵阵,海岸蓝色的天空中,鸢飞莺舞,五彩缤纷。八大峡公园里,柳枝轻摇,花艳吐芳,坐在树荫下的草坪上,仰望蓝天,漫天的风筝迎风招展,绚丽多姿,一只只精巧的纸鸢,在放筝人的牵动下,或上下腾空翻飞,或乘风扶摇直上,有双联宫灯、蝴蝶、八卦、美人鱼、鲶鱼、京剧脸谱、几何图案,长龙、鹰、飞机、筒式立体形金鱼和飞燕,等等,将天空幻化成美丽动人的童话世界。

追根朔源,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墨翟是山东人,住在青州一带。当时他花了三年时间造了一只木鸟,但只飞翔了一天就坏了。不过,这只木鸟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古时候,古人就是这样“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春天。”潍坊是中国的风筝之乡,也是每年的国际风筝节固定举办地。在风筝节里,我参加过潍纺的风筝节,除了传统的蜈蚣风筝等一系列各种风筝放飞表演外,最吸引人的眼球的还有神态各异的人物风筝。其中“梁山的一百单八将”就是把梁山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做成风筝,近看栩栩如生,放上天去排成一队,各持兵刃,随风飘动,依然是威风凛凛,犹如天兵天将下到人间……

其实,风筝的名称很多,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都有着不同的称谓。中国古代的风筝,用木、竹制作,故叫木鸢,后用纸糊又称为纸鸢,风筝能像鸟一样自由飞翔,所以风筝又叫风鸢、风莺或飞鸢,五代后定名风筝,而且一直沿袭下来,尤其是清代至今,风筝一词取代了所有的称号,成为现在的名字。风筝是用线牵引、控制并借助风力在空中飞行的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社会娱乐和健身作用的人造物体。在这个广场上放的风筝,有许多是放筝人自己裱糊制作的。一位脸色黝黑身体健壮的风筝放飞兼制作人说,制作一只风筝,一般要经过设计、选料、整形、绑扎骨架、裱糊、裁剪、绘画、装配、拴脚线、试放等十道工序,其主要工艺过程可概括为扎、糊、绘、放四个部分。

一次我和朋友爬青岛山,在北炮台的山头空地上观赏在空中飞翔的各种各样色彩斑斓的风筝,一位60多岁的放筝人告诉我们,风筝的绑扎讲究对称,裱糊追求平整,并要注重其色彩与描绘,色的分类,色彩的三要素,色彩的用法。例如,风筝爱好者要设计—种金鱼风筝,首先,要根据它的外形选择风筝的形式,由于金鱼接近于椭圆形,与现有的软翅风筝近似,因此,在结构和性能上,就可充分运用扎制传统的软木人物风筝的经验。顿了一顿,他又诙谐深情地说,扎风筝也像经营爱情,只要你用心,观察细微,体贴入微,就能水到渠成,功到垂成,绑扎出溢满情感、充满灵秀的好风筝来。所以,风筝里沁透着制筝人的爱意与心血。

此外,放风筝最关键的,首先要巧妙地拴好中线。我和朋友在广场上看放筝人在试放一只刚做好的大型红蓝白相间的立体几何风筝,下面有五条也是红蓝白相间的长长尾巴,有四五斤重,他们正在吊中线,一共吊了五根来保持平衡。放筝人说,中线俗称提线、定线或脚线,有多种叫法。中线拴得好,角度对,风筝就起飞得好;相反,就不容易起飞或不稳定。拴中线,一是为确定风筝迎风面与风力的角度,以产生足够的升力,使几筝便于起飞;二是通过中线来保持风筝在空中的平衡一稳定。有人高举着风筝,有人抓着线轴飞快地往前跑,跑了一段后,便大喝一声:“放!”同伴松开手,风筝就摇摇晃晃地往上飞,但却好像喝醉了酒似的东倒西歪,突然,一阵儿风吹过,风筝跌跌撞撞地坠落下来。经过反复放飞,他们的几何风筝终于晃晃荡荡地升上天空,可能是吊线还有问题,上天的风筝左右俯冲,十分不稳,一阵强风吹来,本来就飞得不稳的风筝一头载了下来。放筝人赶紧冲上去,又忙不迭地调整吊线,直到他们费尽心血的风筝再次乘风飞上蓝天,很平稳地自由自在在辽阔的天穹翱翔,驰骋,就像被征服的的骏马,天随我意,天马行空,任意奔驰,自有方圆。共2页,当前第1页12※本文作者:格里※

鸢飞的天空,对你有帮助吗?快把这篇优秀散文分享给您的亲人朋友哦!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