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大全随笔频道收集了大量的经典随笔美文,情感随笔,读书随笔等随笔栏目文章都很不错。。快来品读追忆似水年华之五
清明,回到阔别十年的老家,去看已经作古多年的祖母。从墓园凭悼回来,经过村后那片晒场,我不禁缓步伫望。西风残照里,晒场到处蒿草萋萋,杂树支离,只剩下一个半边倾圮坍塌的土台子。台上,一头瘦骨嶙嶙的老牛摇着尾巴在啮草。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木枯杨,曾为歌舞场”,这满眼的颓败萧然、四境冷落,有谁想象得出,二十年前,这里曾何等的烟柳繁华红喧绿闹!何等的歌吹阜盛人潮熙攘!
隔了二十年岁月的烟尘回望,眼前那遍地丛生的荒草野树,仿佛随着飞溯的时间喇喇向后倒去。于是,仿佛又见那枣红的丝绒幕布在戏台中央徐徐拉开,拉开乡村社戏热气腾腾有声有色的生活画卷,拉开我那在社戏的锣鼓声中漫漫悠长的童年时光。
老家是鄂东老区一个有几百户人家的大村,方圆十几里地就数我们这村子最爱体面最喜闹腾。且不说元宵闹花灯端午赛龙舟的声势远近闻名,就是红白喜事也要憋着劲办得比别村铺费。而一年中乡民们最上心的头等大事却是年终的社戏。
那时,唱社戏是村里代代相传了许多年的古老乡俗。每年春节前后,村里都要按丁口集资请有名气的戏班子下乡唱戏,以求来年风调雨顺人寿年丰。除了偶尔有地区京剧团和黄梅戏剧团送戏下乡,最受乡民们欢迎的还是来自黄冈民间小调的楚戏。
据说当时汉口唱楚剧的有“十二兰”(戏班当家花旦的艺名中都有一个“兰”字),武汉楚剧院的姜翠兰名气最大,但客大欺店小地方伺候不起,村里请的是小有名气的萧翠兰的戏班子。不过,据常跑汉口的老支书说,别看姜翠兰的声名响,但她的戏只能听不能看,那脸盘和身段哪能和我们的萧翠兰比!印象中,萧翠兰的戏班几乎垄断了我记忆中的戏台。
每年腊、正月,村后晒场的戏台子就披红挂绿张灯结彩,戏场上终日响着热热闹闹的锣鼓声,夜深时那锵锵铃铃锵的锣鼓声几里外都能听到。从腊月二十四庆小年打闹台开锣,到正月十五闹元宵节后折红落幕,是一年中最热闹最喜气的日子。“穿新衣,看大戏,欢欢喜喜走亲戚”,这时除了平日难得的美食零嘴,乡民们换上齐整的新衣,光光鲜鲜地走街串户,殷勤而隆重地接亲朋好友来家看戏。
“哎呀,生在你们长林矶真是好福气!”听到人家这样发自内心的羡慕,好面子的乡亲的脸上自然抑不住几分自豪和得意。如果哪家有幸轮派到了演员来家里吃饭,就更有了向人津津乐道的一年都咂摸不尽的话题。这绵延大半个月的热热闹闹的大戏,也让乡民们一年到头的辛苦劳碌,终于得到彻底的精神抚慰。
邻村得近水楼台之便,不少来看戏的人几乎是夜以继日场场不落,隔河的新洲县甚至有人跑了几十里路来赶场。新洲县的辛冲是一个财大气粗的大镇,有时就赶着时间和我们村同唱一部戏,两个戏班子较着一把劲争夺观众,本来纯供观赏娱乐的社戏,倒带着炫力争奇的竞技味道,简直就有些擂台戏的激动人心了。
冬天的露天戏场最怕的是遇上恶劣天气,但即使是在寒风凛凛雪花飘飞的夜里,仍有执着痴情的戏迷们裹着厚厚的大棉袄,甚至撑着伞戴着笠风雨无阻地看。戏场上小贩们挑着花花绿绿的各色挑子在人堆里游走,扯着喉咙赛会似地大声吆喝叫卖;孩子们象快活的小泥鳅一样在人群里钻来溜去。偌大的戏场终日人头攒动人满为患,那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的场景,倒似当年刘三姐在漓江边对歌一样壮观。
这时是孩子们一年中最快乐最自由的黄金时光。我和隔壁的小莲是村里出了名的小戏迷,成天颠着满口袋的零食在戏场穿来钻去,除了吃饭,其他时间几乎都泡在戏场里。戏开场前,我们就挤到后台去看演员们化妆。我们几乎是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看着演员描眉画眼、插花戴朵,贴亮片子。眼见着一个本来满脸皱纹的半老徐娘,经过精心的调朱弄粉,便摇身一变成了如花似玉的豆蔻少女,让我们真惊叹中国戏剧化妆术的神奇,
我们最热心研究的当然是戏班的台柱子萧翠兰。记得她那时是一个又黄又瘦满头卷发的中年妇人,怎么说也谈不上漂亮。可是她的扮相却是俊美,回眸一笑百媚生,穿上束腰的长裙更是娉娉婷婷风情万种。难怪乡人夸哪家女儿长得俊俏,总爱说:“这女伢长得就象上了妆的萧翠兰!”可见她妆后的魅力。共3页,当前第1页123※本文作者:惜惜盐※
以上就是追忆似水年华之五的所有内容了,希望能给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