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背后的色彩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学习资源 > 散文 >
 
诗歌背后的色彩
2017-04-21 13:20:00 /故事大全

阅读优美的短篇散文、情感散文,给您的生活带来快乐。小编为大家推荐诗歌背后的色彩

摘要: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也是中国文学的大宗。这就点出了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从而也说明了中国有庞大的诗歌创作群体,有评论诗歌的一系列理论。意象则是入诗的臂经之门,意境则是诗的灵魂,由对诗歌意象与意境的探索,进而窥探诗歌背后的色彩,让更多的读者参于到诗歌的行列,为诗歌的重放异彩而作基。

关键词:意象物象意境境界象外之象个性化

诗歌是中国文学的大宗,在诸种文学样式中,以诗歌的地位为最尊显。诗人为全社会所关注。一首好诗问世,往往会不胫而走,万口争传,洛阳纸贵。因此,诗歌创作成了所有有修养的人们趋之若骛的竞技场,争先恐后的驰骋才华,一求一显身手。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的奥秘历来为人所乐道。而诗的艺术真谛往往在可谈与不可谈之间,有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妙处。这也是诗评诗话,千言万语,而未足穷其情,诗学美学,层出不穷,终难尽其意。诗歌有此妙处,在中国又有如此带的创作群体,自古至今历久不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哪里?这就应探索诗歌背后的艺术色彩。如何去探索诗歌背后的艺术色彩呢?这就得从诗歌语言上如手,从诗歌语言中找寻意象,去体无它给读者带来的某种境界或意境,从而在一种或几种意的基础上形成心灵的空灵世界。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各种文学体裁都不能脱离语言而存在。小说、戏曲还有故事和人物,但诗歌(抒情诗)甚至连故事和人物也没有,它唯一给读者的就是语言。词语是构建诗句的材料,也是诗歌意象的物质外壳,由对诗歌语言的进一步深入,去把握诗歌的意象,从意象上读到诗人心情的流泻,感受“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⑴的奥秘,体悟意象之后的意境,去触摸诗歌艺术深处的灵魂。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境界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讲境界的确比讲气质、讲神韵更能揭示中国诗歌艺术的精髓,也更易于把握。但是,讲诗歌艺术只到境界,显得太过笼统。能不能在深入一步,在中国古典诗歌里找出一种更基本的艺术范畴,通过对这个范畴的分析揭示中国诗歌的某些艺术规律呢?我想,意象是入诗境的一把钥匙。



一、意象,入诗境的一把钥匙



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词语的数量并不多,蕴涵的意象却相当丰富,因而诗的感情容量大,启示性强。统观中国诗歌,自然界的意象占据这显著地位,而且其意蕴不断丰富。这是中国诗歌艺术的一个奥妙。

大自然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诗歌意象的源泉,历代的诗人们总是努力地从中寻觅属于自己的新鲜活波的意象,来构织他们的诗句,构织他们的理想或苦闷得以发泄的沟渠。中国诗歌艺术的发展,一定意义上是自然景物不断意象化的过程。唐代三百年,自然景物意象化的过程十分迅速,同时诗歌创作也达到了高峰。意象还有一个比喻化、象征化的过程,比喻化和象征化使意象的蕴涵更丰富。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固有的概念。中国古代的意象理论发源极早,《老子》一书中所谓:“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就是老子心目中“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即“道”之意象的表述。《周易·系辞传上》说:“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亟责,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古人体会到,要把心中的意思说出来,就要依靠象。这个象,主要指具体有形的象,也指借助具体有形的形象用以象征,暗示的虚构形象。因此,所谓象,包括具体有形的象和虚拟象征的象。

意象是一切文学作品表现或重现生活的基本细胞。表现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有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特点。不受空间限制,指诗歌中的物象,并不受短小的语句所局促。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⑵、“瀚海栏杆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⑶这样广漠巨大的空间,千里浩荡的黄河,一望无垠的沙漠,冰封百里的戈壁滩,满天阴霾的空际,都是巨大的形象。这些巨大的意象既是具体的,又是不必量化界定的。实象之外还有虚象,在古典诗论中常称为“象外之象”⑷。具体形象之外,还有一种非具体的形象。如: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出,造化异奇(司空图《诗品·缜密》)。司空图所言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非具体的,是虚构的。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本文作者:建春※

诗歌背后的色彩对你有帮助吗?还需要优秀散文的话,欢迎进入散文栏目哦。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