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大全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拙眼看李庄,所有推荐精品散文都是精选出来的,欢迎读者细细欣赏。
李庄自古以来一直与南溪保持着千丝万缕的隶属关系,从地理位置来看,南溪地处长江以北,李庄地处长江以南,两地相距仅二十来往公里。不过,在公路未修通前,李庄到南溪全是靠水路作为交通,交通不便不说,还附带隔河千里之嫌。
李庄古镇于梁代大同六年(公元540年)设六同郡起,已经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的历史。南溪最早的县治所在地便设在李庄,宋乾德(963~968)中县治所迁仙源坝奋戎城(今天的南溪县城)后,李庄便一直属于南溪县的一个区。83年9月起,划归宜宾市管辖,拆区改镇。
李庄古镇因为狭小,一直处于“养在深宫人未识”的境地,导致李庄火起来的原因,一方面是上个世纪40年代初,为避二战战火,远从北京、上海迁来的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等文化机构的名气,另一方面,李庄确实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例如,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的旋螺殿(原称文昌宫),就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现在保持比较完好的禹王宫(慧光寺),清朝年间修建的四合院民居等,都能展现出李庄镇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最关键的是当抗战文化与悠久的历史联姻后,其发挥出来的独特的价值,是很值得游人景仰的,也是最值得李庄人骄傲的。
抗战时期的1940年,李庄以她那瘦弱的双肩承载了避难的国立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中央博物院等当时中国颇为知名的文化机构,为中国文化人在战火纷飞、外敌入侵时仍然有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摆放三尺书桌而赢得世人的敬仰和瞩目,以当时仅有四、五千居民的小镇接纳一万多人的气度而深得世人赞叹。是他们为众多学者、莘莘学子能够继续研读科学文化知识、发展传承历史文化提供了相对安静的环境和条件,由此一举成为抗战文化的大后方。仅此,小镇李庄已经功不可没。
我是本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为了生计,去过几次李庄。那时,因为来去匆匆,根本没有什么闲情逸致去浏览和欣赏她。当然,那个时候的李庄也相当狭小,只有几条古老而逼仄的街道,成井字型坐落在南溪西南的江边上。沿江一带零星地散落着一些已见衰败的老式民居,小镇周围全是关山(坟山)和农田。大量的古迹早在文革中几乎销毁殆尽,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流连的了。旋螺殿的名声尽管如雷贯耳,李庄“共大”(原宜宾学院前身)也耳熟能详。但是,一来两者都离李庄镇有一定的距离(两者离镇上都相隔大约2.5~3公里的样子),且当时的路全是小路,不好走,于是便只好遗憾的放弃了。
今年,四川省第四届旅游发展大会在宜宾召开,作为已经申请并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李庄,在近几年逐渐在恢复其历史文化旧貌的基础上,又得到了较多资金的注入改造,且第四届旅游发展大会又将李庄作为宜(宜宾)长(长宁)路中的一个重要景区开发宣传,说明李庄早已今非昔比,颇具古镇规模了。于是,便一直想再去实地浏览一番,看看按原貌恢复的古镇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也可以顺便去拾回那年没去成旋螺殿一睹名胜的遗憾吧。
我们是早上从南溪打面的到的涪溪口,大约花去了二十多分钟,然后顺着一条石板铺就的斜坡道来到江边,乘8:40分开往李庄的班船。船是简陋的铁驳船,顺船舱两壁各设了一排简易的木版座位,供旅客旅途休息。为了避免日晒雨淋,船舱用厚厚的蓬布遮挡,因此,光线比较暗淡。从船头走进船舱时,要经过一个斜坡式的舱板,必须小心挪步才能谨防滑倒,那种小心翼翼的狼狈样子会被坐在舱内的人一目了然。不过,很少乘坐这种船的人大多是这个狼狈像,也就不觉得难为情了。
等在靠船舷的木版上坐下来后,才能真正领略到所谓座位简陋的简陋程度。光、硬不说,还灰尘泥迹的,必须垫上一张旧报子方可落座。还有一点,就是船停泊着时舱内的空气也相当混浊,特别是刮西风,就更加地糟糕。这时只要有一个人在靠近船头的地方吸烟,那么,全船的乘客也会受到烟味的荼毒。再加上仓内并不宽敞,乘客分别对坐着就显得比较的局促,有一种眼光不知往哪里放为好的感觉。好在从涪溪口逆水而上只需30分钟左右的航程,从船头望出去,看看两岸山水,听听马达突突的轰鸣和急急灌入船底的流水拍击船底和船舷的蓬蓬水声,也还是不觉枯燥了。共3页,当前第1页123※本文作者:戊子※
以上就是拙眼看李庄的所有内容了,希望能给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