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读者》的故事-经典散文、优美诗歌、情感日志、中外文学名著在线阅读、文学评论,中国文学爱好者的写作基地。欢迎大家来随便看看!
13岁那年,我从山窝窝里钻出,一头撞进县一中的大门,由此我有机会阅读很多的书刊,《读者文摘》便是其中之一。其实最初借阅《读者文摘》时只是想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缓解身心的疲劳,不想那随意的一翻,使我对其马上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喜爱。于是起初的业余翻阅变成了每天的“必修”。那时,常常在夜深人静时,我点亮煤油灯在舍友们的鼾声下饥餐渴饮。有天晚上,或许是太累的缘故,我不知不觉进入梦乡。等被舍友大声的吆喝惊醒时,我的眼前火苗窜动,那本《读者文摘》合订本已被火蛇吞噬,满屋子乌烟瘴气,我的被子也被烧出一个大窟窿。火势在棉絮里蔓延着,当我左摸右摸不见灯盏时,才发现油灯已炸裂成碎片。舍友们锅碗瓢盆一起上,终于用冷水将火扑灭。惊魂未定的我们再也睡不着了,舍友们用半是嗔怪半是不解的语气问我:“是什么书让你如此着迷?”从那时起,我的舍友们也领略了《读者文摘》的迷人魅力,而我裂灯苦读的事情也便在同学间传开了。
可是紧接着麻烦事也出现了,《读者文摘》烧毁了我该如何向图书馆交代?如果坦白交代,按图书馆规定我得双倍赔偿,可当时我穷得丁当响,哪有钱赔偿?思来想去,便拿来父亲的六本《民间文学》,仿照学校图书馆的装订,将其装扮得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然后归还。此举虽然蒙哄过了图书管理员,但在我的心灵深处却留下了永难抹去的阴影。
19岁那年,我高考落榜,在极其灰暗的日子,我赎罪似的走进了远离家乡的工地,试图用繁重的体力劳动疗治我遭受重创的心。在那酷阳似火的盛夏,光着膀子推着灰车在工地上跑来跑去的滋味真难以消受。一天下来浑身真的象散了架。更要命的是每天看惯了书的我,二十多天竟找不到一本象样的书来读。下雨停工的日子我无法和其他民工那样将自己的身体坦然地交给被窝,因此便四处搜寻可读的东西。墙上的报纸地下的包纸都成了我涉猎的对象。有一天,我从工头的房子里发现一本用来垫电磁炉的杂志,便想方设法讨了过来。翻开一看,我的天,竟是我深爱着的《读者》。当时我的心里涌出一种久逢知己的激动,那朴实真挚的感动,那催人奋进的激励,让我一扫工地上无奈而难熬的心情。从那天起,我晚上一遍又一遍的阅读她,白天充满精神的干活。可以说是《读者》在我暗淡的人生旅途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她使我豁然,她催我奋进!
现在我已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也有条件完全拥有属于自己的每一期《读者》。学生时代我把偷偷地独享那省吃俭用得的《读者》当作一大乐趣,现在我把与大家共享每一期《读者》看作是一大快事。在我的每一堂语文课上,我都要花三五分钟时间给学生读一篇自己精心选摘的文章。这些文章要么短小精悍幽默风趣,要么情真意切催人泪下,要么极富哲理引发人生思考……我的不少已走出校门的学生对我说:您曾经给我们带来的一篇篇文章是一桌桌人生盛宴,是一笔笔精神财富,我们很多事情不怎么记得了,但那些文章现在依然清晰的记得。听你读幽默美文和励志散文如拨云见日迷茫顿失;听你读一些寓鞭策于故事,寄劝戒于禅理的文章,马上会让人平心静气脚踏实地;听那些浸透人间亲情的文章,常常使我们行将冷漠的心热乎起来……其实,打动了学生们的文章早已打动过我了。这些文章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读者》赐予我的。
※本文作者:石上柳※
以上就是我和《读者》的故事的所有内容了,希望能给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