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了,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林夕
“我可能喜欢上了一个人,但是又觉得我们不可能在一起。”
“是××吗?”
“你竟然猜得到!”
“你们确实不太可能在一起,他虽然思想成熟但毕竟比你小3岁,而且马上你就毕业了。”
确实,比我小六岁的学妹都能考虑到这些现实问题,我不应该不理智。
《我们到底为什幺会爱上另一个人?》里的一段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我们之所以会持久地爱上一个人,本质上是因为‘心理可见性原则’,如果发现别人看我们的眼光跟我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是一致的,并且他们表现出对我们的这种理解的时候,我们就会有一种深深的被‘看见’的感觉。”在我心中,最理想的爱情莫过于此。
我大四,他大二。虽是同一个专业,但由于隔了一个年级,再加上我们两个不太喜欢社交,本应没有交集。偶然的机会,我成了他们班的学生班主任,因而与作为副班长的他有了一些关于班级事务的联系。他博览群书、涉猎广泛,那时觉得他很有潜力,所以经常会把一些好的学习资源分享给他。慢慢地,我们会给对方推荐一些自己欣赏的文章、书籍、电影和歌曲,会对一些时事新闻交流看法,而在这种分享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彼此特别有共同语言,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相似之处。
之后,我俩交流得愈是频繁,我越是感觉到自己会有一种被他“看见”的感觉。然而寒假在无形中拉开了我和他之间的距离———交谈从每天都有变成偶尔一次,当我发现自己已经分不清欣赏和喜欢的区别的时候,我开始逃避一切与他有关的信息。
那天,因为差点被骗,我在朋友圈中吐槽,而平时“高冷”的他竟然来安慰我。他说他基本上没逛过这个城市,以后我出去的时候可以叫着他,他保护我,当时心里特别感动。然而当我有次约他的时候,他却说自己很忙,后来他也没有再提过,我觉得那天他说的话可能只是为了安慰我。
五一假期和舍友约好一起出去玩,意外地收到了他邀约的信息。也许是因为已经答应了舍友,也许是还在为他之前的拒绝赌气,最终我拒绝了他。
接下来毕业的各种事宜让我忙到晕头转向。答辩、拍照、各种聚餐,好像每天都有事可做,但越是临近离别越是觉得空虚。朋友圈中,他几乎每天都会晒练字、书评、影评和新闻评论,而我也觉得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直到回归到两个不同的世界。
如果事情这样发展下去,多年以后,再到研究生毕业季,站在凤凰花开的路口,也许我会再度想起某天晚上他陪我聊到凌晨两点,屋外狂风大作、雷雨交加,他的存在却让我有“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感觉。然而,这一切只能尘封在记忆的深处,每每想起徒留怅然。
现实版的故事却是,我并没有拒绝他的邀约。虽然相处的时间只有一天半,但那些推心置腹的交谈足以让过往的感觉重新涌来。在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我向他表明了自己的心意。我觉得他会拒绝我,他说他也是觉得相见恨晚。那时的我惶恐大过欣喜,并不敢开始一段恋情。
迷茫中总会寻求身边朋友的帮助,但我几乎没有获得支持。就像《解忧杂货店》里浪失雄治说的那样,找人谘商的人,往往心中早已有了答案,找人谘商只不过是为了确认自己心中的答案。听到的反对意见越多,越明白自己心中的偏向。虽然并不能确定我们会有未来,但基于不想错过彼此,最终,我们还是选择了在一起。
两个朋友给我讲述了他们的故事。“我觉得大学里的情感除了那些成功的幸福的,绝大多数都是失败的或者不为人知的,正因如此我们才会去怀念它的美好。”3年过去了,这位朋友始终没有勇气跟自己喜欢的人表白。另一位朋友则告诉我,因为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他只能选择和喜欢的女生做朋友,“爱情我们也都向往,但嘴上永远无法表达”。我这才突然想起来,在没开始这段恋情之前,我心里的纠结一点儿都不亚于他们。
毕业季,有人在遗憾,有人在逃避,有人在分离,而我和他之间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选自《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