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学习资源 > 散文 >
 
李叔同
2017-04-24 16:47:51 /故事大全

夏丏尊

夏丏尊(1886~1946),浙一江一上虞人,现代作家。着有《平屋随笔》、《人间爱晚晴》等。

五四前后中年人的寂寞,苦闷,在我们年轻的人是不大了解的。五四狂潮中,记得有一天晚上,沈仲九先生亲切地告诉我们:“弘一法师(李叔同先生法名)若是到了现在,也不会出家了。”可是李叔同先生的出家,我们只当作一种谈助,他心底的谜,我们是猜不透的。

在我们教师中,李叔同先生最不会使我们忘记。他从来没有怒容,总是轻轻地像母亲一般吩咐我们。我曾经早晨三点钟起床练一习一弹琴,因为一节进行曲不会弹熟;他就这样旋转着我们的意向。同学中也有愿意跟他到天边的,也有立志以艺术作终身事业的,他给每个人以深刻的影响。伺候他的茶房,先意承志,如奉慈亲。想明道先生“录满窗前草不除”的融和境界,大抵若此。

“我们的李先生”,(同学间的称呼)能绘画,能弹琴作曲,字也写得很好,旧体诗词造诣极深,在东京时曾在春柳社演过茶花女;这样艺术全才,人总以为是个风一流蕴藉的人。谁知他性情孤僻,律己极严,在外和朋友一交一际的事,从来没有,狷介得和白鹤一样。他来杭州第一师范担任艺术教师,已是中年了,长斋礼佛,焚香诵经,已经过居士的生活。民国六年,他忽然到西湖某寺去静修,绝食十四天,神色依然一温一润。其明年四月,他乃削发入山,与俗世远隔了。我们偶而在玉泉寺遇到他,合十以外,亦无他语。有时走过西冷印社,看见崖上的印藏,指以相告,曰:“这是我们李先生的。”那时彼此虽觉得失了敬爱的导师的寂寞,可也没有别的人生感触。后来五四大潮流来了,大家欢呼于狂涛之上,李先生的影子渐渐地淡了,远了。

近来忽然,从镜子里照见我自己的灵魂,五四的狂热日淡,厌世之念日深,不禁重复唤起李先生的影子来了。友人缘缘堂主和弘一法师过从最密,他差不多走完了李先生那一段路程,将以削发入山为其终结了。我乃重新来省察李先生当时的心境。李先生之于人,不以辨解,微笑之中,每蕴至理;我乃求之于其灵魂所寄托的歌曲。在我们熟练的歌曲中,落花、月、晚钟三歌正代表他心灵的三个境界。落花代表第一境界:

“纷,纷,纷,纷,纷,纷,……

惟落花委地无言兮,化作泥尘;

寂,寂,寂,寂,寂,寂,……

何春一光找逝不归今,永绝消息。

忆春风之日暝,芳菲菲以争妍;

既乖荣以发秀,倏条节易而时迁,春残。

览落红之辞枝兮,伤花事其阑珊;

已矣!春秋其代序以递嬗兮,念迟暮,

荣枯不须臾,盛衰有常数!

人生之浮华若朝露兮,泉壤与哀;

朱华易消歇,青春不再来!”

这是他中年后对于生命无常的感触,那时期他是非常苦闷的,艺术虽是心灵寄托的深谷,而他还觉得没有着落似的。不久,他静悟到另一境界,那便是月所代表的境界:

“仰碧空明明,朗月悬太清;

瞰下界扰扰,尘欲迷中道!

惟愿灵光普万方,荡涤垢滓扬芬芳。

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

他既作此超现实的想望,把心灵寄托于彼岸,顺理成章,必然地走到晚钟的境界:

“大地沈沈落日眠,平墟漠漠晚烟残;

幽乌不呜暮色起,万籁俱寂丛林寒。

浩荡飘起天杪,摇曳钟声出尘表;

绵绵灵响彻心弦,蚴蚴幽思凝冥杳。

众生病苦谁持扶?尘网颠倒泥涂淤。

惟神悯恤敷大德,拯吾罪恶成正觉;

誓心稽首永皈依,暝暝入定陈虔祈。

倏忽光明烛太虚,云端仿佛天门破;

庄严七宝迷氤氲,瑶华翠羽垂缤纷。

浩灵光兮朝圣真,拜手承神恩!

仰天衢兮瞻慈云,忽现忽若隐!

钟声沈暮天,神恩永存在,

神之恩,大无外!”

弘一法师出家后,刻苦修行,治梵典勤且笃,和太虚法师那些吹法螺的上人又不相同。他在和尚队中,该是十分孤独寂寞的罢!

相传弘一法师近来衰病日侵,他对于生命的究竟当有更深切的了悟,惟这涅境方是真解脱,我们祝福他!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生命的追问
下一篇:致家人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