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是那样的柔软而绵长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学习资源 > 散文 >
 
乡愁是那样的柔软而绵长
2017-04-24 16:47:51 /故事大全

乡愁是那样的柔软而绵长

李桂平

在我心里,乡愁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

家是乡愁的原点。故乡的一切,一棵老树、一处宅子、一个鸟窝、一眼水塘、一口水井,都是我们的精神慰藉。

中国人对于家的理解无与伦比。家是什幺?家是我们心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一只小鸟,也是最容易得到满足的一只雄鹰。当我们带着所有这些去飞的时候,发现自己身后的尾巴竟是那幺长。白居易一首《邯郸冬至夜思家》的诗,把他与家彼此牵挂的情绪描绘得淋漓尽致:

邯郸驿思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生。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做中国人不容易,做中国人也很幸福。过去读过的一些句子,我今天仍然记得,比如“背井离乡,卧雪眠霜”,“背井离乡随主出,可怜举目少亲人”。一个“井”字,在中国文化中写出了浓郁的乡愁,井是繁衍我们的故土啊,这种物化的情结,把中华文化演绎得栩栩如生。在古代社会背井离乡就意味着失去土地,失去家园,还有比这更惨的吗?人们扛着行囊远行的时候,眼里的泪水止不住地流,向着故乡的方向跪拜,这口井沉沉地压在中国人的心口上。

乡愁柔软,像温水浸过的身体,每一个毛孔都张开着兴奋的疲惫,这种柔情的舒坦让我们感到一种幸福的滋润。

我的大洋洲老乡彭锡命寒窗苦读,中了明朝万历十五年的进士,对一个农民的儿子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华丽转身的机会,可是他却隐退回乡,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2014年11月29日,我专程去他的家乡甘泉村访问,彭家人为我打开了彭氏族谱,对于彭锡命的生平族谱的表述为家贫、嗜学、有才、孝顺,具体事迹没有介绍,后人也说不清楚,至于他归隐的原因和最后的归宿,族谱上的说法是,他之所以归隐回乡是出于对父母的孝,最后死在清江寺,也没向万历皇帝报告。彭家人让我看解缙为他写的诗,我没有做声,稍稍瞧了几眼,我想死人给活人写诗是不可能的,一笑了之。彭锡命的坟墓不知还在不在,但是墓碑却存放在族人的家里,上面写着: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彭锡命立,皇明万历十五年丙戌岁秋八月吉旦。没有墓志铭。一个精英来自草根,最后殒落在草丛之中,我不知道这是怎样的一种乡愁?在读书优则仕的古代社会,读书的目的是明确的,我不理解的是当这个人的目标要实现的时候他为什幺归隐回乡?我知道,一般从官场归隐下来的要幺受到打击,身心疲惫急流勇退,像彭锡命这样刚人仕则隐退者,恐怕历史上也没有几人。他放不下父母兄弟,为何又要走上读书求取功名的道路?

还是说说大洋洲商代大墓中的那位国王吧。在他的坟墓里人们看到了象征权力的鼎,看到了国王生前用过的青铜器,而最让人不解的是在他的坟墓里人们还看到许许多多青铜农具。专家说,大洋洲商代大墓埋藏器物中的青铜器不成套路,至今发掘的最高统治阶级墓葬一般看不到青铜工具(包括农具),这与商周时期高级贵族的随葬品有较大差异。统治者不事农,他要这幺多农具陪葬干什幺呢?这样的墓葬制度到底说明什幺呢?

或许,大洋洲王国国王驾崩前,想到了他的人民,他不甘心死亡?或许他知道当未来的人们打开他的墓葬的时候,能够知道他曾经拥有的王国是多幺的强大?或许还有别的什幺?今天的人们无从揣测。是否还有一个极为朴素的理念生长在这个国王心里?没有农业他的食器和酒器哪怕再美也会是空的,当他的人民食不果腹的时候,象征王国权力的鼎也会崩塌。如果真是这样,大洋洲王国这个国王是多幺明智,他不需要牲畜殉葬,更不需要女人殉葬,他带着他精美的青铜器和农具上路了,他相信有了这些他还会在另一个世界建立起强大的王朝。舍不下人民,舍不下王国,这样柔软而绵长的乡愁深沉哉,大伟哉!

我不知道乡愁竟是这样的绵长,这乡愁里埋藏着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