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读书寄四弟墨(清)郑燮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学习资源 > 散文 >
 
焦山读书寄四弟墨(清)郑燮
2017-04-25 11:44:56 /故事大全

僧人遍满天下,不是西域送来的。即吾中国之父兄子弟,穷而无归,入而难返者也。削去头发便是他,留起头发还是我。怒眉瞋目,叱为异端而深恶痛绝之,亦觉太过。

佛自周昭王时下生[1],迄于灭度[2],足迹未尝履中国土。后八百年而有汉明帝,说谎说梦,惹出这场事来[3],佛实不闻不晓。今不责明帝,而齐声骂佛,佛何辜乎?况自昌黎辟佛以来[4],孔道大明[5],佛焰渐息,帝王卿相,一遵《六经》《四子》之书[6],以为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7],此时而犹言辟佛,亦如同嚼蜡而已。

和尚是佛之罪人,杀盗淫妄,贪婪势利,无复明心见性之规[8]。秀才亦是孔子罪人,不仁不智,无礼无义,无复守先待后之意[9]。秀才骂和尚,和尚骂秀才。语云:“各人自扫阶前雪,莫管他家屋瓦霜。”老弟以为然否?

偶有所触,书以寄汝,并示无方师一笑也[10]。

注释:

[1]佛:指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其生年推断不一,或说约前565年,则为周灵王七年。或说约前624年,则为襄王二十八年。这里说周昭王时,又把年代提前了四百多年,当误。[2]灭度:佛教指僧人死亡,即涅槃的意译。[3]“后八百年而有汉明帝”三句:事见南朝梁王琰《冥祥记》:“汉明帝梦见神人,形垂二丈,身黄金色,项佩日光。以问群臣。或对曰:‘西方有神,其号曰佛,形如陛下所梦,得无是乎?’于是发使天竺,写致经像,表之中夏。自天子王侯,咸敬事之。”[4]昌黎辟佛:昌黎,指韩愈,他有着名的排佛表章《论佛骨表》。[5]孔道:孔子之道。[6]《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乐》早亡,这里泛指儒家经典。《四子》: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7]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8]明心见性:佛教禅宗的修持方法。[9]守先待后:即继往开来,承先启后之意。[10]无方师:僧人,与郑燮一交一游颇密,郑燮有赠诗、赠画诗等。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兴化(今属一江一苏)人。少颖悟,读书饶别解。自幼丧母,生活贫困,性落拓不羁。壮年曾至京师,喜与禅宗尊宿及皇帝卫军子弟游,放言高谈,无所忌讳,因是得狂名。雍正十年(1732)中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七年,为范县令。十年,调任潍县。恰遇山东大饥,人相食,遂开仓赈贷。又大兴工役,修城凿池,招远近饥民就食赴工,并命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流供食;又责积粟之家平粜粮食,活民无数,被称循吏。十三年,乾隆东巡,燮为书画史。十八年,以请赈忤大吏,乞病归。去官之日,百姓遮道挽留,并为立生祠。晚年以卖画自给。卒于乾隆三十年,时年七十三岁。

郑燮善诗,工书画,时人比之“郑虔三绝”。其诗“言情述事,恻恻动人,不拘体格,兴至则成”(《清史列传》)。词亦工妙。散文以《家书》最着,“情真语挚,悱恻动人”。其书法“以隶楷行三体相参,圆润古秀”(并《清代学者像赞》),自称“六分半书”。画以兰竹石为工。为“扬州八怪”之一。着有《板桥诗钞》、《词钞》、《家书》与《题画诗》行世。今先后有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郑板桥集》及齐鲁书社版《郑板桥全集》。

本文选自《郑板桥集家书》。写于乾隆十三年(1735)。信是寄给堂弟郑墨的。信中对那些“穷而无归”,削发为僧的广大僧侣寄予了同情,而对那些“杀盗淫妄,贪婪势利”的和尚和“不仁不智,无礼无义”的秀才们作了痛快淋漓的嘲讽。文章观点鲜明,直率真切,放言无忌,如见其人。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