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杂记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学习资源 > 散文 >
 
故土杂记
2017-04-25 11:58:18 /故事大全

故土杂记

应红枫

出生在浙江舟山群岛的金塘岛上,那方岛屿自然便是我的故土。那里的一枝一叶,触手可及地突现在我的眼前。故土总是带着一种让人亲和的温度,总有一些让人记忆深刻的地方。对于我,那份记忆便是坐落在老家金塘大丰镇东街咀头那条狭长的小街,那些古旧的、墙上刷了“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之类红漆标语的木结构建筑,以及那条“咣当”作响的石板路了。绕过东街咀头朝东南方向三五百米的距离,那里就是我的祖居应家廊,是我祖辈生息的所在了。

根据族谱记载,金塘岛大丰应氏一族在清康熙年间由宁波镇海汉塘寺迁入金塘岛大象地应家,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当时该地一片荒涂,应氏祖先三兄弟搭舍定居,以播种油菜籽划界,在应氏的地界进行耕种劳作、谋生繁育。据记载,康熙年间迁入的应氏三兄弟,在大象地定居后又划分为前应和后应,应氏祖祠堂建在前应,1958年人民公社化大办食堂时被拆,1975年重建。

应氏先辈有应氏怀球公在清乾隆年间外出为官,在后应大明堂建造有走马楼,其头戴官帽、身着官服的画像曾挂在祖堂中央;族人应荪令在解放前去上海经商,任金塘籍上海同乡会会长期间,曾为大丰中心小学建造教学楼,为大浦口至镇海航线捐客航船等,为热心乡贤。其次子应可勤为中国第一代飞机师(国民党)。其在金塘的老屋,解放前国民党军与解放军三五支队交战时被战火烧毁,上世纪60年代初,在该址上建造了金塘电厂,上世纪90年代末拆建成商品住宅楼。

我当年居住过的祖屋,就在金塘电厂的斜对面,隔着一方小小的池塘,一套旧式的四合院,方石板铺砌的地面,靠南边是一排明堂,右侧靠近围墙的园地里载有几棵文旦树和一些花卉,那里还栽种了我童年中或清晰、或模糊的一些记忆,占据了我很多稚嫩的时光。时隔半个世纪,那所四合院还在,院子里的基本陈设,甚至连天井屋檐下的那两口大水缸,都没有改变它原先安放的位置。在那所屋子里,我慢慢接受了来自祖辈和父辈们的熏陶,也传承了他们所传承的一些人文历史:他们所特有的语言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乃至人文传说,在我的思想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祖辈们的口中,我接受到很多关于金塘的传说故事,如“仙人山传说故事”“金塘软菜叫君牒传说”“北宿老龙吃杨梅传说”等等,特别是“北宿老龙吃杨梅”的传说,让我记忆犹新。

传说很久以前,金塘岛上有个孤儿叫北宿,勤劳朴实,在傍海的荒坡上栽了十八棵杨梅树。有一年夏至时节,北宿在他的杨梅园里救下了被小孽龙追赶的东海龙王三公主,并与三公主产生了感情。经过几次接触,东海龙王的三公主和北宿在杨梅树下私订终身,并举行婚礼将结成夫妻。

谁知这件事又被作恶的小孽龙知道了。他顿时妒火中烧,便添油加醋地把三公主私奔之事禀告了龙王。龙王听了勃然大怒,差小孽龙去偷了三公主的随身白玉圣水瓶,使她不能在人间生活,迫使她回到东海里去了。失去了三公主,北宿捧着三公主赠给他的那颗珍珠,整日以泪洗面。转眼到了第二年夏至,一天夜里,三公主又来到杨梅树下,对北宿哭诉说:自己被打入冷宫,父亲东海龙王要将自己逼嫁给凶恶的小孽龙。北宿不等三公主说完,愤恨地说:“公主啊!快告诉我,怎样才能除掉那条小孽龙?”三公主犹豫了一下,告诉了北宿除掉小孽龙的办法。说完,又与北宿抱头痛哭了一阵,无奈离去了。北宿按照三公主的办法吞下宝珠,不一会他的头上便长出了两只龙角,一阵翻滚,变成了一条大赤龙,窜到东海大洋里把作恶多端的小孽龙杀死了。

北宿成了龙,却再也回不到人间了。只有在每年夏至,满树的杨梅红了,他们夫妻俩才会到杨梅林中相会一面。直至今天,每当杨梅成熟季节,在金塘岛西北角的洋面上,总会刮几阵风雨,渐渐地向北宿当年种杨梅的地方移来。当地老百姓见到这种情景,就说那是北宿与三公主夫妻双双来吃杨梅啦!

每一个凄艳的传说,总是蕴含着人们的爱恨情仇,也撞击着每一个听者的心灵,使之一代代地流传下来。

我是在1978年父亲工作调动的那一年离开故土金塘岛的。父亲简单地打点了行装,家具杂什刚好装了一拖拉机:一张桌子、一个柜子、一只煤球炉子,外加几条凳子和一只养了好几年的老母鸡,四季替换的衣物满满地装在了两只箩筐里,破旧而难堪。拖拉机颠簸着碾过那条狭小而泥泞的小路,那幢低矮的旧居在我身后越来越遥远了。当时我虽然尚属少年,但是金塘岛的一草一木,已经为我留下了根基的烙印,使我无法拒绝作为一个金塘人的一切特质,金塘岛的那山,那水,那平矮的故居,随时都会清晰地突现在我的眼前。随父亲工作调动离开金塘岛后,我在中学时代又返回到了金塘中学就读,也使我更进一步深刻地阅读了金塘岛这方土地上的人文内涵。

金塘岛在舟山群岛的1390余个岛屿中,面积为第四大岛,位于舟山本岛西南,距定海市区21公里,距舟山本岛最近岸线6.25公里。陆地面积82.4平方公里,最高山峰仙人山海拔455.9米。金塘之名的由来,除了美丽的传说,我更相信比较客观和具有历史沿革的说法:古人在岛的西侧筑大塘(今大浦口集装箱码头的海塘内塘),塘内海涂久耕成沃土,年年丰收,造福后代,故得名金塘。

金塘岛人文历史悠久。据1984年柳行傅家山、稽家墩等9处出土文物考证,早在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海山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秦、汉年间,金塘属会稽郡句章县,隋、唐属鄞州,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鄞县东甬江口建望海镇,随后升望海县,后改名定海县(即今镇海区、北仑区),时辖四乡,金塘居其一,此为金塘设乡之始。宋元丰元年(1078年),金塘从定海县(今镇海)划归昌国县(今舟山)。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舟山五山争利,内相仇杀,外连倭夷,岁为边患,朝廷下令实行海禁。翌年,金塘等五乡皆废,居民尽迁内陆。明朝中期,有先民陆续潜回重建家园。明永乐年间,有岛民在大象地重建干大圣庙,直至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朝廷颁令开海禁,舟山恢复县建制,名定海县(旧定海县改为镇海县),由官方正式布告周知,召民回乡开垦,并于1689年重建金塘乡,金塘又开始逐步繁荣兴旺起来。

金塘岛上留存有许多人文历史遗迹,虽历经战火和其他历史原因的毁损,但有一部分被保留或经修复重建起来,成为世人瞻仰或研究的依据。如:保留和修复比较完整的有沥港的平倭碑,柳行的“海岳传芳”司马第建筑,山潭的化城寺、普济寺等,这些保存下来的人文遗迹,都在追溯和复读着已经逝去的那一段历史。

1949年10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金塘双礁一带登陆,经过两天激战,于5日拂晓攻占沥港镇,活捉国民党少将副师长李湘萍。敌102师师长朱式勤率残部百余人逃往舟山本岛,金塘岛胜利解放。

在金塘解放后,国民党守军依仗海岛天堑,以册子为屏障,固守舟山本岛,和金塘的解放军对峙长达半年之久。在金塘的解放军与册子岛的国民党守军直接对峙,金塘山潭的东堠、西堠和沥港樟树岙一带,自然成了前沿阵地。我外婆家,刚好就在樟树岙。1949年10月5日清晨,解放沥港的解放军部队进驻樟树岙,并把外婆家作为团部指挥所,一队官兵在门前的晒场上列队,高唱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后,就地在屋檐下休息,后经应允进入堂屋内席地而坐。首长们借用外婆家衣橱,挂了许多驳壳枪。从未见过驳壳枪的外婆很紧张,抱着年幼的小舅躲在柴房里,不再出来做饭。一名解放军战士心细,发现了躲进柴房的外婆,走了进去,把外婆扶了出来,对外婆说:“老婆婆,你不要害怕、不要害怕。”过了几天,看这支部队不像以前打砸的土匪队伍,外婆也就慢慢安下心来了。

自从驻扎了解放军的部队后,经常会有飞机从樟树岙对面的册子岛方向飞过来轰炸,时不时可以听到炸弹落地的爆炸声。那年重阳节前夕,当时才十来岁的母亲去海边泥涂捉沙蟹,才下到泥涂滩一半的距离,就听见有国民党军的轰炸机又“嗡嗡”的从册子方向飞了过来,母亲吓得赶紧往回逃。无奈双腿陷在泥涂里,深一脚浅一脚的根本跑不快,等到了海涂边沙滩上,抬头看那飞机,已经飞到了头顶上,更让人惊魂的是,在飞机的下面,已经悬下来一个看似热水瓶大小、黑不溜秋的东西,那不就是炸弹嘛!跑上海塘,离家里的距离不过百来米,但是这百来米的距离,平时很轻松的一段路,这时却感觉那幺遥远,遥远得令人简直提不起脚来了。母亲非常艰难地跑过门前的小晒场,抬头看了一下,飞机已经飞过去,但是那颗炸弹却紧紧地跟在她的头上,越来越近、越来越近了顾不得满腿的海涂泥,把捉蟹的挈凼桶往柴房一扔,忙不迭地往屋后的防空洞里钻去。前脚刚迈进,“轰隆”的一声巨响,炸弹在距屋子十几米开外的山腰上爆炸了可能是外婆家住着部队首长的情报有泄露,或者是外婆家的房子在山脚下比较显眼,国民党飞机的炸弹总是朝着这个方向扔,使外婆一家过了一段惊恐的日子。

外婆家原先在金塘岛的沥港镇上,当时族人拼了几条船常年在外跑大驳船生意,在当地也算得上比较有经营头脑的一户人家。家里有三间精漆地板房,阁楼叠床,一应俱全,也算是比较富裕。外婆还擅长女红,帮人家缝缝补补也能够维持家里生计,一家人和四邻和睦相处,在街坊邻居中颇有口碑。但民国初年开始,金塘一带出现一股土匪,专找家境殷实人家为目标,往往半夜来袭,把几户人家的财物窃掠一空,稍有反抗,便把人吊起来打个半死,嘴里还叫嚣:“不打不吊,道是白要!”随后就把几户人家的财物、甚至连鸡蛋都掳掠一空,扬长而去。

自此以后,乡民惊恐,不敢再有反抗,唯恐惹祸上身。外婆一家也开始避居樟树岙,以耕种渔猎为生,深居简出,每次到山潭或沥港的集镇上,须翻越陡峭的牛皮岭或大樟岙岭,路途艰险而遥远。但樟树岙却是一个静谧而美丽的小山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从高高的山坡上望下去,在竹林树影的掩映下,一条铺满鹅卵石的小道蜿蜒而下,通向小村的每一个角落。山岭脚下有一池小小的水库,一群白鹅在水库中振翅嬉戏,引吭高歌。每天清晨或傍晚,鹅群的合唱在这个只有百来户人家的小山村里显得分外高亢而嘹亮。

春花秋月轮回间,风雨人生百年逝。外婆在前些年以九十五岁的高龄作古,舅舅一家也在早几年搬到沥港镇上去住。以后去樟树岙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那条铺满了古樟的浓荫、被先人的足迹打磨得溜光圆滑的牛皮岭,也逐渐成为了记忆中的一份珍藏。

滔滔东海哺育了人杰地灵的金塘,使金塘人天生具有了搏风斗浪、吃苦耐劳和开拓创业精神。世界有多大,金塘人的足迹就有多远。从着名实业家方浩然、皮草大王方兴道到知名商贾方树根、包起昌等,无不是闯荡世界的金塘人的杰出代表。他们身在异乡,心系故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遍布世界各地的金塘籍人士,不断回乡省亲,循根寻祖,并为家乡捐资助学、扶贫济困、修桥铺路,留下许多美谈。

金塘是舟山着名的侨乡,在17个国家和地区侨居着5450多位金塘人。金塘人在香港居住的最多,据统计,在香港的金塘人有2000多人,他们都是当代舟山人的优秀代表。很多早年出去闯荡世界的金塘籍人士,大多和方浩然有相似的经历:从学徒,到创业,到发展,到成功,到回报家乡和社会。方浩然1933年出生在定海金塘大丰,1950年,17岁的方浩然只身一人离开家乡,来到香港谋生。经亲戚介绍,到了由金塘籍港商方贤善、方新道创办的西伯利亚皮草行做了学徒。方浩然脑勤、腿勤,认真仔细,责任感强,从学徒到店员,从务工到经商,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凭着锲而不舍的拼劲,加上几年来学到的业务知识和良好的公共关系,后又在朋友的帮助下,筹集资金,于1956年自己开办了皮草行,第一次当起了小老板,并相继创办了香港京士皮草有限公司、天衣皮草有限公司、和都发展有限公司、冠福发展有限公司、万勤有限公司、海外毛皮贸易公司等六家企业。并在广东惠阳市开设了百老汇酒店、肇庆市开设了肇庆大酒店、海南省海口市开设半岛大酒店,使自己的事业达到了巅峰状态。

方浩然和其他身处异乡的游子一样,虽然身在香港,但是离开故乡五十多年来,时时牵挂着故乡,关心着故乡的发展,对家乡有一颗赤子之心。1988年,他捐资参与修建定海区大丰镇的侨兴公路。1995年,方浩然亲自来到舟山,并带头捐资筹办了金塘大丰医院,还专门到金塘详细了解建造医院一事。回香港后,他发动其他舟山同乡一起出力帮助募集资金,并率先捐出港币100万元,使在港舟山同乡的捐款总额达到400多万元,顺利募捐到了建造金塘大丰医院的资金,其回报桑梓的拳拳爱心,让人肃然起敬。

除此之外,随着群岛新区的建立和金塘港口的开发,金塘更是已经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随着港口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大桥经济的到来,金塘在经济建设领域已经崭露头角。港口工业、加工贸易、物流基地等各个领域不断发展,特别是螺杆加工企业的迅速崛起,占据了全国螺杆加工业的半壁江山,已经成为金塘重要的经济支柱。在这场经济建设大潮中,金塘人及时把握时代机遇,勇于搏击市场风云,以那些优秀杰出人物为楷模,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创业创新优秀人才和热心回报社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他们传承着“金塘精神”,传承着金塘人坚忍不拔的人文精髓,是那一方故土上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随着舟山跨海大桥的建成和金塘岛上各项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得住在山旮旯里的人越来越少,绝大多数的住民,都已经搬迁到了沥港或大丰集镇上居住,或者到定海、宁波、上海等城市买了房子了。但是搬出去了的居民们,不管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是不会忘记了自己的“根”的,就像我不会忘记祖辈们栽种在故土的那棵香椿树,永远散发着鲜嫩的清香。■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与星辰对话
下一篇:菱角河的回忆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