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灵的拷问
清晨,悠闲于院落的我,刚经过一单元楼下,便听到身后哗哗如雨骤下。急回头,一水流如柱,从三楼一厨房窗内喷一出,热气如雾,弥漫三层楼高。望向窗内,雾气一片,隐约听到一高一压锅在喘着粗气。心内大恐,用目光丈量我与彼处的直线距离,不足十步,顿觉一种惊悸后的释然——幸好我不在那里!
以此心态,再去考量一件真实的悲惨事件。
一对情侣,在去山区旅游的大巴车上,刚到进山转弯处,即被窗外的美景吸引,招呼司机停车后,下去欣赏。下车后,汽车继续前行。就在这对情侣驻足陶醉于山景时,不远的前方一声轰隆巨响,那辆大巴被山体滑坡落下的巨石砸中,坠入万丈深谷。眼见自己才刚脱离的大巴瞬间化作青烟,这对情侣惊呆了。且事后得知,车上乘客无一生还。惊魂甫定后,这对情侣无不感慨地说了一句话。
若按常理,我们肯定都是:幸好我们不在车上!但他们给出的却是:假如我们不中途下车,那辆大巴就能赶在山石滑落之前驶过,车上的人也许就不会遭此劫难。
人们在讲这个心痛事件时,往往把它放到一个人生智慧测试的层面,殊不知,这对人心灵的拷问,远远超越了人们讲述的初衷。我们为这对情侣面对灾难首先想到他人的心态和境界感到由衷的敬佩!慈悲之心,虽人皆有之,但善恶之分,往往系于一念。
(二)锯掉生活的“筐底”
1891年的冬天,天气格外的寒冷。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因其所在的训练学校缺乏室内球类竞赛项目,他从工人和儿童用球向“桃子筐”投准的游戏中得到启发,将两只篮子分别钉在健身房内两端看台的栏杆上,以足球为比赛工具,向篮内投掷,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于是篮球运动诞生了,且很快风一靡一整个马萨诸塞州。
但在人们的热衷中,问题又出来了——那钉在栏板上的是两只真正的篮子,每次进球后,须专门有人踩着梯子把球拿出,无形中,阻碍了比赛的进程,使其缺少了激烈紧张的竞技气氛。
人们想尽了各种取球方法,有的发明家甚至专门制造一种机器,在下面一拉就能迅速把球弹出。但这所有的发明都不尽人意,都不能让篮球比赛真正顺畅起来。让人意想不到的却是:这困扰了人们几年的难题,竟由一个被父亲牵手路过赛场的小男孩一语道破天机:“为什幺不把篮子的底去掉呢?”
去掉篮筐的底,本是件很简单的事情,而人们的思维,像篮球一样被筐子的底儿阻隔在半空,于是,人们盲目地去搬梯子、去制造机器……其实,何必那幺劳神费力呢?就如孩子说的那样,找把锯子去掉篮子的底儿不就得了?
生活如筐,我们真的没必要想得太复杂,许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只不过是一把锯子,来锯掉生活中那些阻碍我们的“筐底”,让人心变得通透而顺畅,让灵魂变得干净而透明。
(三)爬上屋顶,一片洞天
世界轮椅基金会主席、美国富翁贝林,在经历了他所追求的人生三个阶段(追求最多、追求最好、追求标新立异)后,极度的无聊让他差点自一杀。而让他彻底改变人生价值的,则是一个背负残疾妇女、走了两天两夜青年的简单的动作和简单的逻辑:“我不认识她,她没有轮椅坐,她要我背她,我就背她来你这里。”
至此,他终于找到了活着的意义和快乐的源泉——财富的满足并不能取代精神的满足,善念善举并非是有钱人的专利。他终于将自己放错墙的梯子重新找回,重新爬上屋顶,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艳阳天。
一个小和尚面对清扫不完的落叶,整天唉声叹气,师父一句“落叶之景多美,何必要一一扫净?”让他顿然了悟于心——快乐真的是一种主观感觉,只要你用心感受,快乐就会为你存在。
禅宗五祖问弟子:“风吹幡动,是风动,还是幡动?”六祖慧能见解精辟:“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人心动。”
开悟,有时只在一念,爬上屋顶,一片洞天。而我们缺少的往往是那把梯子,抑或即便有,时常会放错地方,或找不到支撑它的那面墙。这就需要我们睁大双眼,剔除一些不必要的芜杂与负重,留存真善,留存简单,让灵魂深刻,让心灵纯净,然后再放眼望去,漂浮在苍凉之上的,惟其至真,惟其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