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怀古?
秋,多情,宁静,成熟。秋风染红叶,田野现锦绣。有个对联说得好:春云夏雨秋月夜,唐诗晋字汉文章。秋夜赏月历来是很有情趣的一大乐事。尤其是在那“花好月圆中秋夜,丹桂飘香醉人间”的美好时光,更会勾起人们无限的向往和热望。
事实上,中秋节的起源和自然时期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所谓秋高气爽,秋水最为清澈,看天也看得清亮。中秋是七、八、九三个月正中间的一天,秋天的正中,是赏月的最佳时机。对于我们这个颇富诗意的民族而言,中秋赏月从来都不是单纯的"看"那幺简单。这是一个从草莽到庙堂的全民庆典。更是一轮明月下的九州同庆。?
有道是:生命无常,悲欢由己,境由心造,相由心生。说白了,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赏月赏的都是一份心情。盛唐气象,纸香墨飞,辞赋满江。才华横溢的文人骚客们早已开始在中秋夜吟咏酬唱,赏玩明月。同是赏月,诗人李白看着唐朝的月亮,慨叹“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宋朝月光下的苏轼发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感悟。?
这一晚,张祜在杭州吟诵“万古太阴精,中秋海上升”;夜宿鹤林寺的许浑则写下了“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刘禹锡和友人唱和玩月二十韵,韦庄则在月正圆时,送客上了木兰船;也是在仲秋夜,设计陷害武松的张都监偕夫人宅眷于鸳鸯楼开宴饮酒赏月,摆出了阖家一团一圆的架势。还安排养娘唱起了“中秋对月时景的曲儿”——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这首词堪称当年中秋佳节的首席流行歌曲。?
这一晚,人们从日常生活的繁琐中解脱出来,和自然彼此相亲。抬头,是明月;低头,是故乡……所有的诗歌、音乐、游戏、食俗都渗透着中国人对“人月两圆”的期盼;这一晚,一代才女卓文君窥出了司马相如的“温柔背叛”,幽怨的回复了13个数字的惊世情书;这一晚,所有的水果中,唯有梨不能上供桌,梨离同音,一团一圆节最忌讳的就是“离”;中秋明月涨金波,一笛箫声传霄汉。古人给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骚人墨客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一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
从苗族的“跳月”、藏族的“寻月”到蒙古族的“追月”……中秋夜,一轮明月之下,悠悠人间的中华儿女同舞同歌,真正的天涯共此时、千里共婵娟。这个寓意“一团一圆”、“和美”的节日,从少小到白头,年年岁岁、反反复复在人们身上雕刻着属于它的民族意识。?
在这个有点浮躁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一轮圆月、满天清辉来淡定忙碌的心灵,给坚定前行的人们一盏指路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