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全南县城往东北方向行约二十余里,便可见一秀峰兀立,似苍龙昂首,又疑是共工触折之天柱,先人给它取了个响亮的名字:天龙山。
遥想当年,天龙山真可谓是一座既幽静又热闹非凡的仙山。早在明代中叶,山颠那方二亩的地坪上便修起了寺庙。这里苍松翠竹,绿荫掩庭。幽静时,只闻木鱼笃笃伴颂经;热闹时,善男信满山行。每植三月踏青,九月登高时节,游人总要到此一览千峦叠翠,饱听万壑松鸣。
如今登天龙山,虽然昔日的苍翠已被世事沧桑抹去了许多,但仍不失仙山的灵秀。你看那天龙峰与阿婆髻(峰),依然矢志不移地相互厮守着。我想,也许这是天上的一对有情男一女,因慕凡间美景私奔到这里,结果天庭大怒,仙童被砍了头,不见面目;仙姑被砍了脚,却依然勇敢地扭头望着情郎。虽然漂亮的脸庞被痛苦扭曲成了狮形,仙姑也熬成了阿婆,但头顶那撮发髻仍是万古长青。
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关于天龙山神的灵验,民间有着许多许多的传说。举例说,有起了盗心的俗僧偷了天龙山寺的金银,转了一一夜却走不出山门。天龙山寺的一个小和尚,一斎婆收为义子。一天,这小和尚因顽皮跌下百丈悬崖,也因养母在山上斋戒修行,菩萨有知,这小和尚居然身无毫损。还有更现实的是,不知酒业界的哪位能人,用天龙山泉酿造出一种佳酿,就命名为天龙液。这种酒色泽晶莹,醇香爽口,回味绵长。九十年代参加蒙古国食品博览会,一举夺得国际金奖。你说,这天龙山灵也不灵?
不知是有了天龙山神灵验的传说,才有了木鱼笃笃,香烟缭绕的虔诚;还是先有四乡八里人的虔诚才有了天龙山的种种传说。总之,在人们初见小康的时候,又有了重现天龙山昔日风光的憧憬与行动。天龙山的开发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企业、一团一体、先生老板纷纷解囊乐捐天龙山建设用款。居台全南藉同胞黄先生一次就捐出人民币数万元,在天龙山顶修建起一座堂皇雅丽的观音阁。另一台胞邱先生,也捐款修起一道壮观的天龙山外山门立于国道旁,昭示着居台同胞的爱国爱乡之情。今日的天龙山已是红一墙黄瓦,翠绿欲滴。大雄宝殿中,香樟木雕就的金刚罗汉岸然端坐,金碧辉煌。大雄宝殿、财神庙、观音坐莲、诵经堂在天龙山主峰构成了一道颇具规模的佛教文化景观。一条新筑的栈道弯弯绕绕地从山底通到了山顶,半道上建有“龙泉亭”、“斋膳堂”供四方游客及善男信女等人停留歇息。天龙山主峰脚下千姿百态的崖群,而今也如初妆的少女,开始羞羞答答地接待游人。
天龙山独有的“摇钱树”花,今年开得特别的茂盛,只见一径树干高擎的绿叶之下,满是一团一团一成串的金钱花。我想,这肯定是一种好兆头:不久的天龙山风景区一定是山更青,水更秀,万木更葱笼,香火更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