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乘车上山前往噶陀寺,转噶陀寺神山,参访藏族民居僧房,亲身领略佛教文化的精髓,欣赏这高山峡谷中蓝得让人忘了自己的天、亮得让人忘了烦恼的云。
嘎陀寺属于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六大寺之首,这座建立在海拔四千多米之上的寺庙,由四十八座经堂、四十二座辩经寺、五座坐经寺、十一间印经房、五百一十三套寝房组成,占据半壁山坡,气势宏大。
宁玛派以传承弘扬日密法为主,是传入西藏的密宗吸收当地笨教内容而形成的最早教派。修习“大圆满法”是宁玛派的特征。“大圆满法”的意思是说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就具“先前离垢之智”、“自然科智慧、灵明空寂心”。智即是佛性、觉性。人如果认识了它,就可以得到解脱并成佛;不认识它,则是生死轮回,是众生,即为“迷即众生,悟即圣佛”。
来到噶陀寺,与许多寺庙一样,光明殿首层也有一大圈的转经轮,每天清晨一大早,就有许多人来转经,这也是佛教信众的必修功课,为了表达对佛陀的虔诚与恭敬,佛教信众还会以绕佛、绕塔的行进方式累积善业。而在噶陀,却是以绕寺、绕山方式来进行。他们将这些分为三种,一是小圈,就是依顺时钟方向,绕着噶陀寺中的上、下大殿和光明殿行走默祷,只需十来分钟;二是绕中圈,则是以光明殿及大殿旁为起点,依着噶陀的山势,沿着圣迹的路线,也就是沿着一大圈环山而建的白塔,环绕整座噶陀寺和周围的山,由大殿旁的山势如狮子头的地方往下走,大约要七个小时路程,再从原来的地方回来,才算圆满一圈。三是走大圈,据说是将白玉县整个纳入绕山的范围,沿着境内的山岭走,大约要两三个月。因此,来到此处的信众,绕小圈成为每日的功课,绕中圈则是信众们向往的一件佛事,只要绕中圈一次,好好地参拜圣迹,就是很有福报了!
我们在工地上找了二名熟路的工人陪同,前往半山上的谷地参拜噶陀寺创始人噶·当巴德协的金身像,从大殿的坐经殿出发顺时针往山上行走,穿过密集层叠的藏民僧房,一路缓慢上行。来到川藏高原几天了,在这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山,还是不太适应高海拔生活,时常会有头痛和喘不过气的感觉。因为不能像在平地一样追、赶、跑、跳、碰,所以我们都得慢条斯理地走路,小心翼翼地举步投足。难怪所见这里的人们行走也都是不紧不慢的。
看见山间的未名小花,苍凉下透出几分生气。巍峨的噶陀金刚寺,就像一座蕴藏宝矿的山,耸立在蓝天白云的怀抱里。连噶陀山上的乌鸦、秃鹰,每天也在附近盘旋,发出“啊,啊,啊”地叫,好像是在持诵大圆满“啊”的种一子音。鸟儿都在修大圆满法,这也许是噶陀寺藏区的特色风景吧。
创建噶陀寺的祖师为文殊菩萨真身法王噶·当巴德协·希绕森格,号称“无上智勇上师”,在宁玛教典中赞颂尊者为“极乐世界中阿弥陀佛身边第一佛——菩萨智慧心要的化身”,故称名“当巴德协”或“噶当巴德协”。“噶”是噶陀寺的简称,“当巴”是“圣哲和崇高者”,“德协”是“回极乐世界去”或“向极乐逝去”之意。七十一岁时,他召集告诫所有弟子:不论你们的见地有多高,佛法的精华在于律宗,所以一切言行举止要仔细谨慎;佛法的要旨不在对语句经文的通达,而在于其中胜义心要之理解与实证;不论在显密大小乘任何次第中,没有比调伏自心更为重要!你们应把自己放在卑微之处,谦虚地学习;你们要专心努力的修行,并要把修行当作唯一的目标。我的传承上师之所以有不断的虹光化身,这些都是因为修行的功德!修行一定要永远记得菩提心,不可忘失,一定要反观自性,不向外求!
我站在噶陀的圣一地,参拜噶·当巴德协的金身像。遥望群山,心中却有些感慨和怅然。八百多年前,噶陀寺始建于此,既可以让修行的僧人远离尘俗,又可以让信众历尽千难万险方能抵达寺庙,也是对其礼佛诚心的一种考验和修炼。如今,我千百公里的长途跋涉,经漫长的崎岖山路,翻过雪山深谷,走了三天三夜,到了这样一处近乎荒凉的高山深谷,克服各种藏地不适应,此行也算作是一种苦行僧在修行与磨练了吧。
事实上,噶陀寺真是纯粹修行的地方,山上只有寺庙和关房,没有市场、商家,没有公交车到达,所有的食物及生活用品,必须到山下距离最近的河坡乡或白玉县去采购。由于供电不足,夜晚经常停电,山上几乎处于半文明的世界。
下山时,转到一间藏民的居屋,看着这并不宽敞、甚至简陋的住所,我实在没话可说。在这里修行的很多人都是这样过着极其清贫的生活,有些甚至用几块木板布围一下就算是一个“家”了。在他们的观念里,他们认为精神的生活或者精神的修行才是重要的,他们把所有的一切都寄希望于来世,于是不停地修炼,心甘情愿地付出一切。他们相信因果报应、相信来生转世,不为今生,只为来世,这也许是藏传佛教的主要教义吧。
我的切身感受,让我理解了宗教信仰对人的约束力量还是强大的,没有信仰的人就“无所畏惧”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没有一道宗教力量约束底线。在藏区如果没有藏传佛教的流传,那里的贫民很可能成为暴民。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如果宗教信仰坍塌了,则很可能会让“穷人”变成“刁民”,甚至造成更大的动荡和动乱。同样,就在如今所谓经济发达的地区,如果道德信仰淡化了,没有了信仰的“羁绊”,有些人很可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做事风格,为了私利、为了赚钱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媒体上连篇累牍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就是例证。
一定是我的怔悟还不够,没办法理解佛法的伟大与无边。因为换了我,我是不会这样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地方忍饥挨饿受冷受冻只是为了飘渺的来世而念经的。但无论如何,还是被他们的坚韧与执着的精神深深感动着。可我也只是带着一颗凡人的平常心来的。如果有一天,佛为我启开心门,我想我终会再来,那时我就再也不离开了。这,也许是一个追寻的踪迹,在寂静中优雅着走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