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嵩山,第一个感觉就是武校多。一进入登封市靠近太室山南麓的那条小街,隔着不远便是一处武校。又走出几公里,进入少林寺管辖区以后,首先看到的是塔沟武校。有些边角角的空阔地上,武校的学生们在练着武术套路。在一个特大的广场上,我们看到上千的学生在练武。当我们朝少林寺的方向走时,山坡上有数面彩旗,彩旗下方是一宣传布,那宣传布上写着“少林塔沟教育集一团一连续七年参加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五千二百名学员参加了北京29届奥运会和残奥会。”我和老七不由得惊讶,武术学校都成立了集一团一。参加奥运会表演的就五千二百多名武校学生。这肯定是好中选好,优中选优。那幺这个集一团一有多少学生呢?不得而知。看起来全国的习武学生可能多数是送到这里来。我们站在了塔沟武校的练习场,看了一会儿,只见上千名学生步伐整齐,那一招一式还满是那幺回事。
另一边的学生则是散练,看着学生们练武,我想,嵩山武校之多,可能来源于前二十多年的电一影《少林寺》的动力。那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被电一影演绎的淋一漓尽致。少林寺也因这部电一影大大的出了名。这就给武术教育家们提一供了大办武校的商机,他们办起武校来。武校给一些愿意练武的孩子们提一供了机会。因而,嵩山的武校应运而生,生源更是不愁。
看了一会学生的练武,我和老七去少林寺武馆看武术表演,因为通票包含一着武术表演,所以说是必看节目。从少林寺售票处的大理石牌坊一直往西走,走有两公里多,来到了武馆门前。只见一个院子里两侧是建筑,中间的是武馆。那武馆两层楼的两侧各是拐弯的楼梯,我看后顿时明白,原来这是分进出口。两层楼的后边,建有三个突起建筑。被两层楼一衬托,显得很美!在左右楼梯的的中间墙壁上,镶嵌着一长方红底的水泥框,里边写的是“少林寺武术馆”。两层楼的上边伫立着“少林寺演武厅”几个大字。
我和老七上了台阶,进入了表演厅,此时已经开始表演。只见台下大半圆形的看台上已经座无虚席,我和老七只有挤到台前的木板地上席地而坐看起表演来。十余名武僧正在表演着他们的拿手绝活。一个小僧打猴拳。他抓腮,挤眼,跳蹿,把猴的习性和武术巧妙的结合起来,赢得了一阵阵掌声。
在武僧们的表演过程中,我细细的打量起这表演厅的形状来。这是一个几十公分高的舞台,舞台的里侧设置了一个庙宇,上写少林寺,庙宇中坐着一佛。演员上下场就顺着佛的两边走。台下除了舞台占据的地方,可以说都是看台。大约能撑下四五百名观众。
一个梳着小分头,穿着白衣服的青年手拿麦克风主持这场武术表演。随着他那雄厚的声音,我的眼睛又回到了舞台上。此时,一个小和尚正拿出了两杆扎一枪一,扎在了咽喉部,一用力,那两杆扎一枪一的一枪一杆弯了下来。正在此时,一个小和尚拿着一块方玻璃和一支女人做衣服用的针,走到观众席前让大家看。我一看,果然是真玻璃、真针。然后这小和尚上台,将玻璃递给了两个小和尚,两个小和尚将这块玻璃横在了中间,玻璃的这边是一个小和尚手拿一管儿,把那针放在管儿中,玻璃的另一边一个小和尚拿着一个气球。只见这小和尚对着玻璃那边的气球,猛地一吹,气球应声而破。那个小和尚又接过那块玻璃,到台下给观众看,玻璃上有一个眼儿。相继,又表演了往头上磕钢板,钢板应声而断几节。一个小和尚打另一个小和尚,木棍一断几节。总之,武僧的表演,引来一阵又一阵的掌声。
正在人们看的兴浓之时,那梳着小分头的年轻人,宣布表演结束。最后出来一个老和尚,与武僧一起与游客照相。有愿意照的可以上台,我和老七不愿意照相。于是,离开了武馆。
走到了少林寺武馆的院子里,回头再看那少林寺武术馆几个大字,心中涌现了一种自豪感。这就是我们的国粹。从十三棍僧救唐王开始,少林功夫就名扬天下。并独成一派。少林武功秘笈被金庸用在了作品里。写的活灵活现。可是,那时少林武僧仅有百名之多。而今天,参加奥运会的就五千多名。而嵩山武校的学生们就有几万之众。少林武术、中国武术,发扬光大了。中国的武术走向世界,将无人能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