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游记【三篇】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学习资源 > 散文 >
 
华山游记【三篇】
2017-04-25 16:50:32 /故事大全

【一】

车在通向华山的路上疾驶着,我的心早已飞到了盼望依旧的华山。古人云:“未登华山枉入秦”。攀登华山,一睹险境是我在西安开会几天来的愿望。华山的险峻,古老的传说和华山论剑、智取华山的故事,深深的吸引着我。在会议结束后,我和几位朋友便踏上了通往华山的行程。

西岳华山位于陕西西安以东120公里的华阴市,古称太华山,海拔2200米,五岳之中,以险着称,登山之路蜿蜒曲折,长达十几公里,到处都是悬崖绝壁,有“自古华山一条道”之说。

来到华山脚下便看到一个高大的山门,我们稍做准备便在导游的带领下开始了爬山的征程。上山的小路是用石板铺成的,弯弯曲曲,依山傍水而筑。走了不长时间便觉的有些气喘,身上渐渐冒出汗来。这虽然是条平坦的小道,但是个慢坡,缓缓向上延伸,所以会感到吃力,不过这还是华山最容易走的一条小道。

我们一边走,一边欣赏着上山的风景,不知不觉已走过了“鱼石”、“五里关”,“石门”,来到了“回心石”了。导游说:过了“回心石”前面是“千尺幢”及“百尺峡”。如果后悔的话可以在这里“回心”,返回还来的及,否则过了“回心石”再想返回去那就不容易了。我们几个相互看了看说:好汉不回头,即来之,则安之!我们在“回心石”合影留念,稍做休整,继续向前冲一刺了。

山上的风越来越大,初秋的山上已有了阵阵寒意,可是我们的脸上却仍然沁满了汗珠。山谷的红叶衬托着秀丽的山色,让人留恋忘返,虬劲苍雄的悬崖逗一弄着我的惊奇,我贪婪地呼吸着大自然清爽的气息,陶醉在大山的怀抱中,用像机留下这美好的记忆。“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我已经融化到这山水草木中了,感受着与山的心灵对话,净化着自己的灵魂。在大自然面前,人显得太渺小了。在悠久的历史长河面前,人的一生是多幺的短暂!

我正在欣赏沿途的风景,几个20多岁的小伙子从我身边冲过,远远地把我们甩在了后面。好奇、勇敢、活力、上进永远是他们的财富,我似乎也受到了感染,好不示弱的紧紧追了上去。

“自古华山一条路”一点都不错,来到“千尺幢”只见峭壁上只有一个大裂缝,导游说需攀登三百七十余级才能到达顶端。从“千尺幢”向上看去,登山的人群自觉的排成一溜,紧一握着两旁的铁锁练,艰难的、几乎垂直的、向上攀爬着。这儿的石阶很窄,只能勉强横着放下一只脚,上边那个人的脚几乎是踩在下边那个人的头上,人和人之间也无法相互照应,只能在行动上和精神上相互关照和激励了,道路的险峻由此可见。我们几人不敢有丝毫懈怠,集中精力攀登,爬了约半个多小时,总算爬到了顶端,那裂缝也不知何时已合一拢,整个人就像从井口爬出一般,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过了“千尺幢”就是“百尺峡”,峡口的石碑一行小字触目惊心——“虽云百尺峡,一步一千仞”。这里的地势更是陡绝,左右两壁相逼,游人无不攀铁索登石阶而上,鼻尖几乎贴着石壁。看到我们惊叹的样子,导游笑着说:这不过是小试牛刀,更险峻的还在后面,不过现在可没法后悔了,因为“回心石”已经过去了。是呀,人生的路,不就像这登山的石阶吗,永远没有回头路可走,在困难面前,只有勇敢地向前,才是成功之路。

“苍龙岭”的地势更为险要,一米宽的石阶而上,像龙背一样蜿蜒伸一入云端。我双手紧一握道路两旁冰冷的铁链,在心里不断的鼓励着自己,一步一个台阶,小心翼翼的向上挪动着。石阶的两面是万丈深壑,陡峭如削的悬崖,看不见底在那里。不一会,就汗流满面了,衣衫被汗水沁的像刚刚洗过一样,冷风吹来,冰凉的紧紧一贴在身上。

爬上了“苍龙岭”,继续向前就到达了“金锁关”。“金锁关”是通向东峰、南峰、西峰的咽喉,又叫“通天门”,这里的气温较低,因此有“过了金锁关,又是一重天”的说法。两旁的铁链上,锁满了成千上万、大小不等、各式各样的锁子,寄托了游子美好祝愿。人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美好的理想和愿望,所以,才更加灿烂,才更加感觉到人生的美好和幸福!

从金锁关我们直奔“鹞子翻身”处了,据说这是华山最为惊险的地方。因为有了心理准备,所以看着直立的石壁和石壁上一个个石窝,到也没觉的有什幺险要的。几个伙伴鼓鼓劲,咬着牙,紧紧的抓着铁链,硬着头皮次第下去了。经过艰难的壁虎般的攀岩和反身后,看到了一条小路,再向前走就是“博台”了,也就是传说中宋太祖赵世胤和陈抟老祖斗棋的地方,在这里当年宋太祖输掉了华山,使华山有了“自古不纳粮”之说。我站在这“下棋亭”下,看着巍峨峻秀的山峦,旖旎的风光,想象着古老神奇的传说,仿佛听到宋代名士陈抟的表白:“一片野心,全被白云留住;九重龙诏,休教丹凤衔来。”。我也禁不住要有自一由放纵而飘飘欲仙的感觉了。

“鹞子翻身”再往前已没有道,只能返回了。虽然来回只有十几分钟的时间,但是,我们头上和身上已经又一次被汗水浇灌,回头看看“鹞子翻身”石壁下面的万丈悬崖和山谷,不觉心里倒吸一口凉气,一阵阵的后怕。

古老的“劈山救母”的传说在西峰,我内心充满遐思和憧憬,顾不得疲惫,精神十足地直奔西峰而去。也许故事太动人和优美了,她触一动着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善良纯朴人们的灵魂,牵引着每一位游子遥遥的思绪,我和游客们都自然的向这里涌去。我专注地看着这里的磨崖石刻,眼前仿佛看到坚强勇敢的沉香不畏艰险,克服难关,搭救母亲的壮举。游人们纷纷在相传为沉香劈山救母用过的一把靠山而立的大铁斧前留影,我也加入到了络绎不绝的游人中,做出手握“铁斧状”取影留念。一旁有个小铺有各种纪念品,我买了一串彩色的嵌字的石头和斧头带在身边,愿它给我带来吉祥,愿我的家人幸福,愿斧头能够帮我克服人生路上的困境。

从西峰下来,我们又来到北峰,既“云台峰”,三面是悬崖绝壁,唯有峰南可通诸峰。经北峰要先过“擦耳崖”,再到“老君犁沟”。传说太上老君见修道艰难,以其牛挽犁,辟开此沟,仔细看看陡崖上的石壑,真如犁劈状,这也是华山庙宇皆从道教的缘由。电一影“智取华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勇敢无畏的解放军八勇士再一次验证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真理,他们就是在这里创造了奇迹。自负的死到临头的土匪,以为凭借着天堑的掩护,可以万无一失。可是万万没有想到,人民的子弟兵有着千千万万个老百姓的支持,他们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当地老乡的带领下,勇士们从北峰南面的黄甫峪直登北峰,打破了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定论,一举歼灭守敌。如今这里的道路已经拓修加宽,使游人更加方便浏览。

游完了北峰,我们一行在导游的带领下,坐索道下山了,一天的紧张的上山路程,仅用了十几分钟就来到了山下。古老的传说,险峻的山峰被远远地留在了身后。

第二天在回山东的飞机上,我回头翘望,试图从高空中寻找华山的影子,时空的长河像飞驰的飞机一样把远远的抛在了后面,绵延的山峦看不出一点华山的痕迹,在皑皑白云下,不知道哪座山是华山,美丽的华山融进了他脚下古老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历史长河里了,我的心再一次徜徉在美丽的回忆中了。

【二】

国庆节前三天的一个傍晚,和单位几个同事自驾车辆来到天下第一险山——华山的脚下,准备入夜登山。其实,我们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不过为了能见到日出,也就牺牲了睡觉时间,在稍做休整后,半夜十二点准时出发了。

初入华山口,我显示出异常的兴奋,嬉笑打闹中和同事前行。觉得夜间登山这样的选择是值得一试的,一种少有的新奇感刺激着我的神经,如同服用兴奋剂一样难以自控情绪。这感觉一直充斥到我们走完很长一节缓坡路段。当脚下没劲,腿里灌铅的感觉上来时,兴奋劲儿才有所缓解。

初登华山的第一感触是华山夜里山风很足,足到让人心升凄惶。那夜天上悬挂的大半个月亮真亮,那明亮的月光照在华山峭立山峦和平一滑山涧上,映衬出一幅幅诡异图画,和着滚滚山风轰鸣,咆哮在进入华山的道路中央,更展现在我膨一胀的幻想中。

山风声,松涛声,水流声,稀疏的脚步踏在石板上的声音,在月光下形成了大自然书写在华山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有尖利的高声部,有快速的中声部,更有低沉的低声部。几个声部混合成一体,又不相互避讳,到最后搅拌成了一段段恐怖的声响,撞击在我的心上,搞的后心发凉。不由的让我整了整头上的电灯,赶紧追上已经超出我很远的同伴们。

都说华山的山梯陡峭,我没料到比我想象的要难登的多。不足10个公分宽的石阶一阶阶向上延伸到看不见的黑暗里,携着只有一侧安置的攀附铁链退到更远的地方不见了。

我必须得承认自己是最没耐力的,可看着其他人兴致极高的登山样子,也只好整整行囊,把手套撸了撸,斜着整个身一子,攀起山来。

刚开始还是能追的上他们脚步的,甚至有一次我走到极快,把他们甩出去老远。不过那也只是仅仅的一次,在我脱一去让我浑身已经不自在的一毛一衣时间中,我反发现自己又一次落后了。这时出汗的频率由刚登石阶初起时段调整的提前了二分之一,即使及时补水也显的有些无用,汗一样孜孜的冒个不停,而脚步变的更缓慢了,更有几次坐下的我几乎有睡着的危险,我累极了,即使到抵达观日出的东峰还有三分之二的路程。

越往山顶,台阶似乎越窄越陡。我改变了自己登山的频率,并由原来的两足攀山,变为现在的四肢爬山。说爬山其实还是往好听的说了,我能感觉出自己的狼狈样,当时的我应该比一只受伤的乌龟快不了多少吧。

再又一次我坐下来休息的当口上,头上戴着的电灯应该也失去了攀登勇气,悄然熄灭。无论我如何摆一弄,甚至换了电池、灯泡也无济于事。我想,这灯也经受不住挑战,告退而去。抬起已经没有几分力气的头,我观望着沉没在山尖只有一点亮梢的月亮,颓废、懊丧一股脑的冲上来,我想我无论身体还是心理,应该都是登不动了。

休息了足有一刻钟,同来的朋友们又在前方唤我继续。他们应该也是疲惫的,脸上写满了困顿,可眼睛里却洋溢出继续攀登的勇气和信心。休息的这个时间里,汗是落光了,冷气却悄然袭来,打着冷颤,我再次翻出一毛一衣穿上,拖着灌满铅水的双一腿,扶了栏杆继续登顶。这次我一阶一阶的数,也许数数可以让自己思想走神,甚至思维麻木,我竟然能跟上大部队前行的步伐。不过在每遇一个拐弯或平缓的连接点,我还是要坐下来歇歇,我累的要死。我坐在冰凉的石头上几次睡着,管它山风多大,管他松涛多恐怖,水声多犀利,那些都已经不再是进山时的样子,和我变的一点关系也没有,更可笑的是,我觉得它们和华山应该是一气的,在我进山时,已经坐等看我这个登山人的笑料了。可我只能这样想,我实在是累了,累的分辨不出又是那个同事在叫我继续上路。

现在真的是爬山了,我对自己四肢并用的样子感到可笑。可我又没有其他更好用的办法来缓解这登山的痛苦。手套在石头、铁链上刮的成了一毛一哄哄的,立刻就变成了猿人似的爪子。这让我变的更心安理得地一阶阶爬开,不过那应该还是痛苦的爬。我不想同来的大家失望,因为我而耽误早晨难得的华山日出。据山下卖给我们手套的老板说,这几天一直是好天气,一定是能看到蓬勃日出的。想想红日冲出万朵浮云的壮观,想想太阳光辉刹那迸射一出的景象,我就更不会觉得自己爬着上山有什幺难为情了,一种虚幻的憧憬突然间支持着我疲劳的身躯和疲惫的思维,我也许还能爬的更快些,我竟然胡乱的想!

劳累、困顿、虚脱。忘记时间和高度的我,在一个我认为已经是制高点的地方驻足了脚步,我想我当时是发誓了的,发誓就是有人打我一顿,我也不能再爬了,别说腿,我的胳膊、脊背、甚至可怜的脖子也变的疼起来,这些零部件是招谁惹谁了?跟着我受这罪。

一堆的人停在了这里,我也顺势坐在一个空旷石板上。一个同事递给我一瓶水,我接了,但没喝,我想我需要的只是睡觉,只是休息。有抱怨声传过来,虽然不大,不过还是能听清楚的,他们也是累的不行了吧,要不,是不会半夜三更还牢骚满腹。

同事们见再也难把我提拉起来,也只好放任我的自一由,先行出发了。

乐的他们都走掉。我坐在石板上,裹紧身体,迎着响雷一样的山风,把头埋一进膝盖,顾不得其他,我要睡觉,我就是要睡觉。

迷糊中,我还是听见了同事的呼喊,那声不远,听的真切:“快上来吧,扒着铁链子上来,就是观日出的东峰顶了!”晕!这声如同炸雷的喊,把拥坐在我周围的每的人都喊了起来,夹杂着没多远了,没多远了的交谈声,他们整理着当做铺盖的物件开始出发。

我强睁着眼睛也加入进了行进中,累依旧牵制着我,可同事的那声喊还是有一定“药效”的,毕竟我最后坚持着来到了观日出的东峰,站在山崖的最边上,照了几张没有日出的观日照,直到下山也没等到太阳它老人家赏脸出来。

【三】

常听人说“西岳太华,险绝天下”果然,百闻不如一见,尤其是华山之险若不身临其境,绝难想象一旦亲眼目睹,的确能使人终身难忘,今年4月初,借去山西之机无意间游了一趟华山。

说是无意间游华山,这倒有个缘由。到山西去交通十分不便,坐火车更要绕很远的路。4月3日下午5时许,我在徐州登上了西去的火车。临行前我对路途下了一些功夫,预计要在河南三门峡市倒车北上。上长途车,我向来是找个舒适的座位美美地睡上一觉,也许最近休息较好,一到砀山就被乘客的一些大呼小叫惊醒了。原来是下雨了,我向窗外看去不禁惊呆了。让我吃惊的不是雨,而是一眼望不尽的白色,像下雪一样,漫野的白色在细雨中一望无际。原来,我来的非常巧,正是梨花初放时节,这里正是以梨名震全国的砀山县,这里的梨花比之我们枣庄的十万亩山梨,真是春兰秋菊各占胜场。真高兴这趟远行竟有意外收获,让我大饱眼福。然而,没想到更大的意外还在后面。

或许是受了梨花的感染,出了砀山就再也睡不着了,直到河南义马市却不知不觉地睡着了。这下倒好,一觉醒来已到了陕西渭南。坏了!已错过三门峡三站了我急忙下车。(后来,我才知道这里离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只有3块钱的路程,真是遗憾。)除了车站,天才朦朦亮,路边灯光零落,绿柳如烟,天空还下着一毛一毛一细雨,如今孤身在外面对此地此景我不禁想起王维的那首名动千古的《阳关三叠》: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时大约是凌晨6点左右,到9点多才有通往山西的列车,我打定主意,既然“西边无故人”那只好东去华山了,于是才有了华山之行。

到了华山站,远远的就看见一座大山(确切地说应该是一片大山)山上树木斑驳甚是雄壮,青黑的树和苍白的山岩交织在一起有点古朴浑厚的感觉。祭过岱庙后,雨已经停了。第一个景点便是玉泉院,这里可以说是华山的山门。玉泉院是所道观,道士们刚做完早课正在吃早饭,这里有三十余间房子是个不小的古代建筑群,有一大部分房子打着脚手架,看样子正在修新,道士们进进出出显得十分拥挤,这里曾是道家的重要集会地,虽几经战火但自今仍有十余座石碑,最大的一座是为汉名医华陀立的,碑身已斑驳了但字迹还依稀可辨。出了玉泉院,一条石砌的大道直入山谷,入谷不远处便是五龙桥,据说这个地方原叫五龙潭,曾是陈抟先生讲经的地方,过了五龙桥边陈抟亭、王猛台等一两处石刻留字,此处往上一直到第一关(也叫五里关),一去五里再没有一个景点,只是峰回路转,路边深谷中的溪水时隐时现,对面的山崖上不时就有一条几十米高的天梯,上面是求仙学道前辈们的居处,我不禁茫然:华山之险,不会仅此而已吧!

一路上山十分无聊,虽然山幽鸟啼,流泉不绝,但是一路上孤身一人连个伴都没有,也够大煞风景的,更况是一去五里尽是山岩流水也让人烦,好在我独来独往惯了,路又不是太陡,只是心里有些气不过罢了,一路上山溪越来越小,终于被我追丢一了。在追上溪水的时候,我终于搭上了一个伴当。他是庐陵人,也是独自一人上华山的,这样我们说说谈谈也不知走了多少路。忽然,前面有几个小亭,亭边上有两棵十分夺目的树,树上开满了雪片样的话,花一瓣厚厚的,远远望去与元宵夜里的火树银花一般模样,煞是惹眼,这种树我没见过,走进细看才知道这是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与恐龙同一时代的珍贵稀有植物——莎萝,这里就是莎萝坪。我们在这里停下来,休息了一会,我趟过小溪,爬到对面的山壁上,去看悬在半空的炼仙处,这些天梯上都长了一层厚厚的青苔,滑不溜手的,连铁链上都是些不知名的青苔,抓也抓不住,我努力了几次也没上去,只好放弃了。

快到一毛一女洞的时候,山道边上才稀稀落落有几个小卖铺,游人还是没有遇到,一路上倒是见到不少挑山工,他们都是本地人,有矮又敦实,每天挑百十斤能走个来回,我猜他们能赚不少钱,岂知一问之下才知,挣不了几个钱:他们的生活十分艰辛,靠出苦力赚钱那里都是一样的!刚到一毛一女洞,天上又飘起一毛一毛一细雨我们在一毛一女洞附近的小店里避雨,听店老板说一毛一女仙姑的故事。这位一毛一女仙姑是秦始皇的宫女,因不愿为始皇殉葬而逃到华山来的。她在华山上渴饮山泉,饥食松叶,天长日久,遍体绿一毛一,行走如飞,直到唐宋时传说还有人见到她。一毛一女洞相传是她居住的地方,旁边还有一毛一女桥。看着漫天的细雨,不知是受一毛一女仙姑的感染还是别的,我不禁思绪万里:华山虽然珍木奇石众多,但山高路险,人烟稀绝,以至于名声虽重但人文古迹较少,想不到盛名之下的“自古华山一条道”上有的只是辛劳的挑山工,心里不由得十分不舒服。

过了青柯坪,在回音石附近,有一座供奉九天玄女的庙宇,我知道陕西是华夏文明的腹地,伏羲、女娲、黄帝的故乡都在这里,相传九天玄女为黄帝之师,而这里的九天玄女庙宇无疑是最接近上古的,远远的便看见玄女庙正在施工重修,我们只能看见门口的两堆“废铁”,仔细辨认才看出是一对生铁铸就的狮子,也不知道多少年了,狮子的面目早已全非了,只是从头和躯干的形状还依稀能辨出是对狮子,至此,我才在华山上看到一件上了点年纪的文物,倒也让人唏嘘不已。在这里我们还遇到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挑山工,他正扛着一根茶碗粗、十余米长的青竹杆上山,我们在一起休息,问起他一趟多少钱时,他笑了,答案少得让我们吃惊,只10块钱,往返几十里山路只为了这10块钱,看来这里的生活比我想象的要苦的多。我们告别老挑山工先上路了。

前面不远处便是华山第一险处——千尺疃,两道石梯如飘带一般由天上垂下,石梯有一米左右宽,只能容下半个脚掌,呈直角贴在山壁上,两侧系有儿臂粗的铁索,快到顶的最险处竟向外拱起,游人的整个身一子悬在半空,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当时我只是拼命地抓住铁索向上爬,也不敢向后向下看,上到顶也不知是怎幺上去的。这儿的路程不过百余步,落差却足有百多米,其陡峻之势可想而知,简直气死泰山的紧十八盘,在千尺疃顶的小石屋休息时,我不禁回望,云雾缭绕不见来时之路,至此我不禁为那位扛竹杆的老挑山工担心。忽然间,我仿佛真正体会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涵义了。现在我才明白华山门票上为什幺要明文规定:“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了。据朋友介绍华山上每年都有游客坠崖身亡。我始才相信,戒于此,我们也小心起来。

登上北峰的时候,雨忽然又紧了起来,人也突然多了起来。问过才知道,如今的华山早已打破了“自古华山一条道”的状况,有三条路了,其一是我们走的老“一条路”,其二是电一影《智取华山》里的后山险道,其三是由瓦庙沟通往北峰的索道,它号称亚洲第一索道,竟创造了索道史的好几个第一,最险、落差最大、耗资最多等等。怨不得一路上见不到几个游人,现代的先进设备已让许多人轻而易举的游览华山了,而他们真的能体会到华山之险吗?我的心情郁闷起来。

在北峰顶上即所谓的“老君挂犁处”有武侠名家金庸先生亲笔题写的“华山论剑”与“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联句铭刻。金庸先生的小说已遍布天下,号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先生的小说,我想每一个华人在华山险峰上遇到此等诗句都会激潮澎湃的。雨中的华山更是显得浑然古朴,在烟云中若隐若现,真像是神话中一般,此刻我想到书上的一则记载:在北峰上遥望两千米高的华山西峰,烟岚缠腰,只见其峰不见来路,俯视深渊不见谷底。果然,一道石壁如刀切斧劈直一插云霄,穿过云层,而峰顶又好像天上的宫殿。忽然间,“神龙见首不见尾”“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些字眼涌一向心胸,西峰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莲花向我们招手。

穿过猢狲愁便是苍龙岭了,苍龙岭是上东、西、南、中四峰的必经之路,这是华山绝险处之一,蜿蜒起伏的山岭犹如一条苍龙,昂首通天连绵数里不绝。在苍龙岭的入口是一道上天梯,虽然不高只有十余米,但此处却是贴着山壁垂直上下,要从此通过必须四肢全用。在天梯向左不过五尺之处就是一道万丈深渊,一眼望不到底而且终年云雾缭绕让人不寒而栗,越过上天梯一条阔不过三尺,只容三分之脚掌的栈道,一面靠着岩壁,一面是万丈深渊,弯弯曲曲直入一一团一迷雾之中。我和一纵游人侧着身一子,贴着岩壁,蹒跚着一步一步向上挪。大家都停止了谈笑,屏住呼吸,如临大敌一般。上山的多数是少女与老人,也有不少外宾,我一时间不太明白这是为什幺。人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华山非英雄”看来这“英雄好汉”真是不好当的!快到苍龙岭顶的时候右面的山壁已没有了,我们走在三尺宽的苍龙背上,两边都是万丈深渊,身边也不知是细雨还是山岚,有或是薄雾或浮云,整个北峰被遮住了,西峰却是越发显得清晰。据说这里是韩昌黎投书处,身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先生上来苍龙岭却回不去了,只好在此投书与妻儿告别,以此足见此处之险了。看着笔直入云霄的西峰,我不禁冒出了个想法:这垂直千余米的石壁是如何长出来的呢?而这依着山岩开凿出来的栈道由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呢?

来华山我主要是想看看西峰,在金锁关稍作休息。这金锁关两边石栏的铁索上锁满了数以万计的锁,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各式各样的,有的地方挂的有一米多厚。问过之后才知,原来来华山的人都是为了家兴财旺、国泰民安、身体康健的,金锁关有将愿望锁定的作用,于是我也买了一把锁挂上,以祈求家兴财旺、家人康寿,这儿是我平生见到锁最多的地方,我想以此速度发展不出几年,金锁势必将两边的铁索坠断不可。

上西峰还有不近的路,我匆匆起身。这里的山路虽是曲折回环却已无太多得险处,但在山阴已能见到厚可盈尺的积雪与败叶。在镇岳宫附近有好几株合围的大松树都有几十米高,在这两千多米高的华山西峰竟有如此巨木,真是令人一大开眼界,只见它们的根都深深的扎在山岩里,恐怕有近千年的历史。翻过一条小道视野忽然开阔起来,栈道全是依山而开,在一侧有人工打的石桩以系铁索供游人攀扶,此处犹如一条大鱼的脊背,虽不太陡却让人老是有一种四面无助的感觉,大家都猫着腰向上攀爬,后来才知道这便是西峰上有名的“鲤鱼背”,前面就是莲花洞和三圣母祠了。祭过三圣母,在三圣祠后我们看到了沉香劈山救母用的大斧,两米多高,怕有百多公斤,早已遍体锈迹了,我原以为沉香用的斧子是把短柄斧。一见之下,才知道平时《宝莲灯》看多了,自己不禁好笑。顺着旁边的小道攀上巨岩便是西峰之巅,莲花峰绝顶了。我扶着铁索下望,只见满是烟云,深不可测,一股寒气上涌,只让人心里发一毛一,双目眩晕,使人不敢多看,我为此而来,却几度休息才看了个够,这里相传是沉香劈山救母一之处,也是金庸先生笔下的舍身崖,我站在名震千秋的西岳绝险上深思着前人的记录与前辈们来此的心情,我感觉已跨越时空与他们非常接近,那种感觉真是难以言喻。至此,我不禁深感“西岳太华,险绝天下”果然名不虚传,也顿觉此行不虚。据说,此处晴天还能看到山阳、山阴温润潮一湿与干旱风燥两种迥异的物候景象,可惜现在阴雨连绵,只能看到气象万千、变化莫测的雨云。

此时已是下午3点了,我还要北去晋中,只好返回了。面对触手可及的华山绝顶南天门只有大叹遗憾了,此刻我仿佛体会到诗圣杜甫在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时的心情。一路下峰来,我走得很快,下金锁关时我看见那位老挑山工正和买主交易,我在心里暗暗祈祷希望他能图个好价钱。我走得很快,想得也很多。当时,我真不敢想象已身在华山,(就是现在,一隔半年之后我再写下这段文字时,我仍不敢想象,真的恍如隔世一般。)下山时,游人们的心情都很清新愉悦,我也深受此感染,大家有说有笑的。在下苍龙岭时,我们看着陡峭的山壁与看不见底的山谷,正大发感慨。突然,“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一句口音淳厚嘹亮的陕西信天游不知从那位妹一子口中传出,好像是从谷底传出,好像是从雾中传来。顿时,岭上、岭下、山顶、山谷中全是这令人耳目一新的歌声。瞬间我们好像忽然明白了,什幺叫“柔肠百折”,什幺叫“荡气回肠”。“好!”所有的人都异口同声地喊出了对这位华山妹一子由衷的赞美,可惜知是这一句,但只是这一句,已足以让人们心灵震撼了,我想这纯朴的歌声是无法比拟的,这是华山的钟灵毓秀赋予人们独有的献礼!

我依然从原路返回,在下千尺疃时我又搭上了一位董姓的单身游客,同时也遇上了十余位外国游客,其中几人还抱着大量的书籍对着华山的树木记着、拍着照、讨论着,我也听不懂他们说什幺,但可以肯定绝不像我,是来玩的,来感受一下的,他们应该是在研究什幺。我们自己只知道玩,而外国人却用我们宝贵的自然文化遗产做研究,我不由得感到羞愧。快到五龙桥的时候那位老挑山工越过我们,我们亲一热地打着招呼,看他整整头上的白一毛一巾,脚步轻捷地又飘然而去,看到他,想着那些外国人我心里又是难过又是感叹。

从华山回来后已是晚上7点多了,三天后辗转晋中之后又回到山东。一晃半年过去了,我写下了数十首关于华山的诗,对于华山之行却迟迟不能动笔,一是时间紧,二是心里总是沉甸甸的。此次华山之行是我第一次进入中国的中原腹地,那里的生活、那里的人文、那里的自然景观都对我的思维是一种冲击。令我感叹的不止是华山之险,更多的却是那里的生活与景物、人文与经济、素质与物质的格格不入与自然和谐。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能让你由衷的涌起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珍爱。同时也深感我们的西部生活的不易与西部大开发的迫切,与中国东部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这里还相当落后,还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

鲁迅先生说过,忘却是为了更好的记忆。虽然时间过去半年了但我对一华山的印象仍深印脑海,那山、那树、那险峰、那深谷、那云雾、那苍岚、那老挑山工、那华山妹一子、那歌声无一不让人神往不已、梦绕魂牵……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