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中,我最后来拜会泰山。来到泰山,才知道泰山是五岳中最不容易的。其余四岳,都处于高原或山地,借助地势崛起,似不是难事;而泰山山群要在一望无垠的鲁中平原突立奇峰,虽属造化使然,却不能不说是接近神意,难怪历代帝王都要选择到泰山来封禅。泰山封禅据说始于周朝,但把此事搞得名垂千古的还是两位大佬,一为秦皇,一为汉武。他们撇开长安边上那座风景更为华丽的西岳不登,千里迢迢跑到东岳来,除沿用周朝习俗外,我想,更可能与他们对海的崇拜有着莫大的关联。登山观海,海寓示仙境,寓示长生不老之乡。有人说,崇拜海可以到海边去呵。但在海边看海与登山观海完全是两码事,登山观海赋有无穷的想象力。
泰始皇登泰山碰巧落雨,没带伞,躲到一棵松树下。松树护驾有功,成了秦王朝的一名官员“五大夫”。五大夫官不算大,九等爵位,在树中却是声名显赫了。我去时,那树枝叶疏离,老掉牙了。总之,泰山前山的松名气大,可看性不强,五大夫松西边的迎客松乃泰山标志性物件之一,其拘谨局促之态,真像一名迎接圣驾的大夫。
汉武帝封禅更加轰轰烈烈,他前后来了八次,只做了两件事,一是在岱庙种了五棵汉柏,至今苍劲翠拔,为保护环境作出了贡献;二是在山顶立无字碑,此碑高数丈,色莹白,历经两千余年风雨而不生苔藓。汉武帝立无字碑体现了一位帝王面对天地浩茫的无言,它是与神圣的互通声息,是仰观星月而俯察生命的一次致敬。
旅游者口里所说的泰山,一般指的是泰山前山。我以为,前山最妙处有二,一是从红门上山约三四里,有斗母宫,斗母宫内有一天然泉池,池上立亭,亭前古槐蕴藉多姿。我在槐下小憩,拿出笔记本写字。槐花满地,落英如金,忽有鸡鸣声传来,立地感到万物质性不同而融泄如一的庄严。二是云步桥至十八盘之间,一帘飞雨,巨石摩崖,奇与秀宛如姐妹;再加上对松山双一峰相夹,幽邃清雅,似心怀惆怅的帅气书生,给这段风景平凭几分旖旎。只是摩崖上乾隆的诗太臭,偏占着很大一块地方;对松亭稍显唐突,偏扼住幽邃的咽喉。这两处败笔体现了人一个很坏的一毛一病:无论在哪里,总想留下自己的印迹。神,正好相反。
云步桥附近一块石头上,有一光绪年间题的四个字“从善如登”颇有新意。人多说从善如流,大约世间善并不多,从善更不易,从善如流便恍如登山观海,徒具想象力。从善如登说明从善的难度,自卑而高,自迩而远,从善到底是一件向上的事情,不付出艰辛是不行的。
过南天门,上天街,经碧霞祠、唐摩崖到玉皇顶。现在我们知道了,泰山属于道教的地盘。五岳中,道教拥有东西两岳(泰山和华山),佛教则相中了南北中三岳(衡山、恒山、嵩山)。唯一的例外是观音,佛道两教通吃,几乎没有哪所道观内没有观音殿。泰山奶奶碧霞元君在她的祠里,也特意邀了观音做伴,全然不怕年轻貌美的观音抢了她的香火。
下午雾浓,天街以上视野模糊,看不到十米远,只有拉客食宿的当地山民时在目前。晚上,圆月破云,清风拨雾,游人稀少,星辉遍地,泰山像一吮一着乳汁的婴儿,侧躺在天空母亲的怀里。我和一名年轻的大学生小陈坐在瞻鲁台上,念着“泰山岩岩,瞻鲁之邦”的句子。小陈问我,在瞻鲁台上真能看到曲阜吗?我说,不一定是肉眼,也许是心眼看到的。小陈机敏地说,也许是从月亮那面镜子上看到的呢。我笑着说,是的,从月亮那面镜子上,不仅能看到曲阜,还能看到天下。
第二天,和小陈一起观日出。泰山日出很有名,却需要机缘。我们凌晨四点起床,到日观峰已是人头簇拥。周围黑咕隆咚,突然涌一出一片鼎沸人声,显得很不正常。我对小陈说,宁愿看昨晚安静的月照,不愿看此刻喧哗的日出。果然太阳也迟迟不出。五点,东边出现淡淡的霞光,被云遮住;再现时已渐成条状,几经反复,条状愈益扩大。都以为太阳会从条状霞光中跃然而出时,它却从霞光带下方囫囵而出,仿佛一只愣愣的光脑袋钻出了热被窝。这不过是一次寻常日出,也就是平时我们说的出太阳罢了。
看完日出,我和小陈决定从玉皇顶侧门去后石坞,经后山下山。这应当是一条明代的古道,至今仍能看到古道的一段遗址。后山人少,自上而下,我们仅碰到十来名游客,但后山风景才无愧于泰山之尊。尧观顶何其壮阔,“一览众山小”在这里最有说服力;古松园何其奇隽,连黄山松都要自叹弗如;碧霞殿何其清凉,久呆则真怀疑若带了把斧头来,斧柄或许会烂掉去;风魔涧何其魔幻,大峡谷巉岩峥嵘,林木茂密,风声仿佛各种乐器的合奏;鹤仙潭何其晶莹,是天上的一块宝玉掉下来,在幽谷中化为一池碧水,观之即神清气爽,饮之则脱胎换骨。但又一声鸡鸣,打断你的遐想。原来,我们下山了,回到了人间。
写泰山的诗太多,没有谁能好过杜甫的《望岳》。杜甫写这首诗时很年轻,24岁。《望岳》是杜甫早期的代表作。这时的杜甫是一个感性的、抒情的、自我期许甚高的年轻人。安史之乱还没有到来,“诗圣”还没有诞生。这样一首诗成为写泰山的扛鼎之作,似与泰山的老成持重不太相符。但谁又能说古老的东岳与青春的诗篇不是一对绝配呢?
泰安就在泰山脚下。泰山的起点岱庙就在泰安城内。我不知道有多少去泰山的人忽略了岱庙,而岱庙对于泰山是那幺重要。我不想像导游介绍景点那样细说岱庙,什幺唐槐汉柏,什幺中国古代三大宫殿之一的天贶殿,什幺李斯篆原迹,什幺米芾的“天下第一山”,什幺慈禧的寿字碑等等。我是这样感受的:如果只登了泰山的前山不去后山,等于你只在一位美一女的后面看到她的魔鬼身材而没看到她的绝世容颜;如果只登了泰山没去岱庙,等于你和一位美一女擦身而过却没有和她说上一句话。那样的遗憾,谁想留下呢?
编辑:李晶作者:吴昕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