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坷人生(四十)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学习资源 > 散文 >
 
坎坷人生(四十)
2017-04-25 16:50:32 /故事大全

坎坷人生——正方形性格和真实八十一难陈宣章

七十八、兴安岭采药医院搬迁后,医院办制药厂主要制大液体,地点就是老医院以前的“牛棚”。在西学中高|潮后,开始制中药产品。第一个就是“小檗碱注射一液”,用来治疗肝硬化、腹水。后来又制“五味子糖浆”,药源还是小兴安岭。我在西学中学习班教课时,医院派出了第一批采药队。他们收获不小,但是在原始森林中遇险打死一头狗熊。第二批采药队由放射科杨安*主任任队长,有皮肤科陈铭*医生(外号“陈皮”)、内科温德*医生、我和总机战士小赵。为防身之用,我们带两支冲锋一枪一、300发子弹。临走,那位张熙*副院长找我,问我个人有什幺要求?我说没有。我们坐火车到黑龙江省绥棱县。我前姐夫的亲戚在绥棱林业局当副局长,我没有去探望。五个人直奔黑龙江海军绥棱农场的接待站。接着我们坐小火车进山到达林场采伐点,与工人住在一起。林场指派一名老工人作我们的向导。每天天没有亮就起床,早餐吃苞米面饼子,酱油汤;然后在手、头颈等处涂防虫油,袖子、裤管扎紧。这是为了预防“草扒子”(蜱)咬人。蜱常常蛰伏一在草丛、植物上。蜱的幼虫、若虫、雌雄成虫都吸血。蜱的吸血量很大,各发育期吸饱血后可胀一大几倍至几十倍,雌硬蜱甚至可达100多倍。不吸血时,小的才干瘪绿豆般大小,也有极细如米粒的;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大小,大的可达指甲盖大。蜱一般叮咬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例如:颈部、耳后、腋窝、大一腿内侧、阴部和腹***沟等处。如果在吸饱血后打死它,蜱头在皮下会化脓;更危险的是蜱叮咬会传染疾病。接着每人发三个苞米面饼子,用大纱布卷起来围在腰际绑好;背上装满水的军用水壶;拿着砍一刀;口袋里装着火柴;柱着用树枝做的拐杖。冲锋一枪一、子弹轮流背,我们就出发上山。说是“上山”,其实看不到山,只是越走越高。大约十点钟到山顶,我们坐下吃饭喝水,然后开始寻找五味子。这里满山是藤蔓、灌木、高草,稍微走开一些,就闻声不见人影。藤蔓缠脚、灌木挡路就要用砍一刀砍。高草中有蛇,就要用拐杖开路,打草惊蛇。我们左手拐杖,右手砍一刀,左右开弓,腰上绑着采药袋,遇到五味子就摘取放入采药袋。五味子是多年生落叶藤本,药用其成熟果实。因为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要寻找五味子不太容易,一旦找到就是一片。我们一边采,一般喊,唯恐失散。上一批采药队就发生过走失事件。林场派人一起寻找也没有找到。结果走失的医生被旁边林场的工人发现送了回来。每天下午两点收工,我们坐下吃饭喝水,留着1/3壶水就返回营地,直到看见营地,才喝完壶水。这是防备万一走失时饮用。每天回到营地时即将天黑了。原始森林中没有路,一片林子的树木大小、品种相同,极易迷路。夜间有野兽,而且温度极低。一旦迷路,砍一刀砍树枝作篝火,既取暖又防野兽。但是秋天干燥,极易引起森林大火,所以篝火周围要砍光高草、露出土壤,杜绝篝火蔓延。营地房子中,两边是通炕,中间是火墙,烧的是两米多长,10厘米粗的树枝,24小时不断地烧,屋子里很暖和。原始森林伐的都是参天大树,除了树干运出来,树枝无法运出。因为天气暖和时,只有枕木没有路基的小火车不能运木料。即使这样,还有树干运不出来,烂在山中。居民家的园墙就是用烧火取暖的木头垒起来的。出几元钱就可运回一轱辘马的木料。轱辘马就是小火车道上的平板车。林区的房子也主要用木料建筑。营地的炕下跳蚤非常多。我对跳蚤过敏,一咬就全身起荨麻疹,奇一痒难受。杨主任就用敌敌畏泡粉笔,在我睡的部位划许多线,跳蚤咬得就少了一些,但是没有止住。每天清晨一身荨麻疹,傍晚才消退。这种遭罪的滋味,至今难以忘怀。国庆节,杨主任到外面买了两瓶酒和一些罐头,我们首次改善伙食。杨主任很严厉,不准随便开一枪一、不准采蘑菇、不准提早回营地……我们说:“跟着这样的干部不会犯错误,却要累死”,联合起来“斗争”都无用。这里的元蘑是蘑菇中仅次于猴头蘑的上品蘑,是东北及西南高寒地区独有的菌类山珍,营养价值很高。元蘑当时国家收购价每斤三元伍角。元蘑生长在已枯死的榆、椴、桦等阔叶树木上。向导知道哪里有元蘑,他自己想采蘑菇,先领到有蘑菇的地方,他采够了再领我们到有五味子的地方。我们帮他采,有时一个大树干上长有半麻袋元蘑。回来后,向导用新鲜元蘑炒肉请我们吃,不加味精还鲜得不得了。后来,杨主任就默认我们可以稍微采一点。谁知晒在营房边的元蘑被人偷了。回大连时,每人分了一点点。有一天,我们遇到一棵黄柏树,一个人也抱不拢。向导伐倒后,我们剥了四麻袋树皮。还有一天我们遇到一棵大青杨,向导伐倒后,给我们一人锯了一个菜板。向导说,椴木菜板最好,但是这一带没有椴树。还有一天我们遇到一棵老鹳木,这是做擀面杖的最好材料。老鹳木树弯弯曲曲,只有树龄很高的时候才能得到擀面杖的材料。向导伐倒后,我们每人分到一段,4厘米直径,一尺多长。任务完成临走时,林场发生山火。林场一党一委书记要求我们留下来作救护队,还请我们赴宴:洋河大曲,菜肴丰盛。这是我们上山以来第一次大饱口福。山火扑灭后,我们启程。谁知小火车是单向行驶,回来时1.60元车票竟坐了十多个小时。八麻袋药材背下山,到绥棱火车站不让托运,说省文件规定:药材不准出省。海军绥棱农场接待站的站长带我们再去,就以“大头鞋”为名托运走了。什幺“大头鞋”?黄柏树皮露在麻袋外面,谁看不见?到哈尔滨时,杨主任要去探望老战友。问我们有没有事?我说,大哥在沈阳,能不能去探望?他批准了。“陈皮”到长春有事。我们就分开了。温医生老婆已经随军,迫不及待回大连,就与小赵带了一枪一与子弹直达大连。在哈尔滨车站等车时,我们到饭店吃饭,发现:1.街上有卖冰棍的。一些人穿着棉大衣吃冰棍。那里的冰棍又圆又长又细。2.饭店用罐头瓶喝啤酒。小赵说:“与我们医院化验室的尿标本一个样。”我回到医院,那位张副院长很不高兴:“我问过你,有没有事?你不说,怎幺去你哥哥那儿了?”我说:“这是杨主任批准的。你去找他。”我在传染科的事迹传开后张副院长总想笼络我,可是我一直敬而远之。1975年“评《水浒》、批宋江”的运动中,医院根本搞不动。张副院长就叫我带头。历来《水浒》出的是一百回本,当时要弄到一百二十回本很难。我托人借到一百二十回本,但只能看三天。我就看了三天三夜,并把全部目录抄录下来。接着,在每天下午政治学习时,在科内讲《水浒》故事,供大家评、批。我一共讲了半个多月。张副院长到科里表扬我,我没有理他,所以他一直找机会想笼络我。杨主任回院后,我对他说了张副院长的批评。他就去为我解释,并且表扬我在小兴安岭采药中表现很好。我对张副院长的不冷不热,一直维持到他退休。七十九、柳枝汤一直有个问题困惑我:肝炎病毒没有特效药,只能对症治疗:卧床休息、葡萄糖输液、口服保肝药。实践中我发现:1.卧床休息并不是绝对的,只是病初需要。病人在恢复期,适当活动更为有利。活动中,人一体血液循环增快,肝脏内的废物加快排一泄,病人肝功恢复得反而快。一直卧床休息的病人不但肝功恢复得慢,如果食欲恢复后进食过多还会引起肝脏内脂肪积累。2.每天输入的葡萄糖很少,只要饮食恢复正常,不如不输。输入葡萄糖引起血糖升高,会抑制食欲。只要病人食欲正常,这一点葡萄糖并无多大用处。而且那时候的大液体常常发生输液反应。3.保肝药仅起安慰作用。我就一直查文献资料,希望找一些确实有效的中草药。后来在《本草纲目》、《纲目拾遗》、《外台秘要》等书中查到柳枝治疗急性肝炎的记录。《本草纲目》:柳枝治风湿痹痛,淋一病,白一浊,小一便不通,传染性肝炎,风肿,疔疮,丹毒,齿龋,龈肿。《纲目拾遗》:柳枝三大升,以水一斗,煮取浓汁,搦半升,一服令尽。煎服治黄疸,白一浊;酒煮,熨诸痛肿,去风,止痛消肿。《外台秘要》:治黄疸,一寸以内嫩柳枝二两,加水1000毫升,煎至200毫升,每日一付,分二次服。于是我们在病房一中应用。我们自己采集,用带叶嫩柳枝二两煎加水1斤,煎至300毫升,早晚两次分服。病人服后临床症状经过迅速改善。例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堵闷胀感很快消失;食欲也很快恢复正常。病人尿色变浅,尿量增加,有黄疸者很快退净。复查尿三胆、血胆色素、肝功能恢复也很快。我把治疗组大样本与传统治疗的大样本对比,柳枝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我就经过统计分析,整理成文准备投稿。正好大连传染病医院的黄善*大夫在组稿出一期《医药卫生》。他是大连市传染病医学权威,市卫生局因为传染病流行而发愁。传染病不但要治疗,而且要寻找简易的预防方法。我把论文给他后,他非常高兴,就全文一字未改刊登了。这是我第一篇在省级杂志上发表的论着。《医药卫生》由大连市(副省级)卫生局主办。黄善*大夫还推而广之,建议用柳枝汤预防肝炎流行:用带叶鲜一嫩柳枝2两,水煎顿服或者分2次服,连服1周。既简易方便、药源广泛又节约费用,取得良好效果。那时候,论文署个人姓名是“个人英雄主义”,所以我让黄善*大夫落款“海军403医院传染科”。为了这篇论文,后来发生纠纷:1.事后不久,临时负责医务科的刘季*医生找我索要论文,说要申报成果,还要汇入院史。我只有一本杂志,他就把这几页撕下,并保证用后归还。后来没有下文了。我一直追着讨回,他就撒赖。据说,他以他自己个人名义申报成果了。但是不知结果如何?至今,我手头的这期《医药卫生》有目录显示论文的题目、作者,而没有正文几页。2.1982年晋升主治军医时,傅广*主任、赵副主任都说这是自己的成果。当时另一位管理急性肝炎病房的张绍*医生说是她的成果。两位主任是领导,批准柳枝汤用于临床是他们的功劳。张绍*医生病房的病人服用柳枝汤,并且按照我设计的临床科研表格观察记录,这是她的功劳。但是查阅资料,提出课题(从大量古书、杂志中查找,化了很长时间和大量精力),设计科研方案,具体临床实施,汇总材料,数理统计,撰写论文,都是我完成的。论文“讨论”部分还要检索文献、分析总结。当时403医院中只有我和检验科周宏*懂得数理统计。论文撰写完成后,两位主任以及穆济*都说不出“卡方”测验是怎幺进行的,结果是什幺意思。从此后,我写论文一律署个人姓名,并根据对课题的贡献大小排名。有时我还为鼓励年轻人,自己退居第二位。(待续)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