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大道挺进塔里木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学习资源 > 散文 >
 
钢铁大道挺进塔里木
2017-04-25 16:50:32 /故事大全

钢铁大道挺一进塔里木

作者李乐学

亘古大漠涌动金戈铁马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在一党一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新疆各族人民盼来了他们期望的一个个”九月”:

1990年9月,举世瞩目的北疆铁路与原苏联土西铁路在中苏边界中国阿拉山口接轨,第二座亚欧大一陆桥贯通,新疆从封闭的内陆一跃成为祖国改革开放的西部前沿。

1994年9月,西北钢铁大动脉兰新铁路复线建成并通车,一度制约新疆经济发展的“瓶颈”被打开,新疆的经济发展从此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1996年9月,国家关于修建南疆铁路西延工程的战略决策正式实施,兵一团一工一师(建工师)、铁道部第一、第十五工程局、乌鲁木齐铁路局工程总公司共10000多名筑路职工,浩浩荡荡挺一进天山南缘安营扎寨,擂响了建设南疆铁路的战鼓。

南疆铁路全长1446公里,其中吐鲁番至库尔勒段的476公里铁路,在兵一团一工一师配合铁道兵部队经过6年时间的艰苦施工,已经在1980年建成通车。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段,途径赤日炎炎“火洲”吐鲁番,穿越险山恶水天山阿拉沟,攀越终年积雪天山冰大坂,驰过沼泽连片的焉耆盆地……施工相当艰苦。

曾在建设南北疆铁路和兰新铁路复线立下汗马功劳的兵一团一工一师,再一次成为新疆铁路工程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承担了全线96一9公里线段的全部土石方工程以及3000余座涵洞、小桥、中桥和站房的施工任务。为了确保在3年半工期完成铁路线下施工任务,工一师所属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一团一以及特种机械工程公司、机械施工公司、运输公司、新兴建安公司等十几个一团一级企业,调迁7000名精兵强将、500多台(套)先进施工机械,全力投入到南疆铁路西延工程建设中。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千里铁路施工线上,金戈铁马,惊雷轰鸣,捷报频传。

1997年2月,工一师顺利完成库尔勒西站到曼乔勒克间的113公里线段上的380万立方米土石方、300余座涵洞和小桥的施工任务,为铁路开机铺轨创造了条件。

1997年4月20日,南疆铁路西延工程正式开机铺轨,铁道部所属的专业铺架队以平均每天2公里的铺轨速度向塔里木挺一进,被冷落了近千年的古丝绸之路上.第一次响起了悦耳的火车汽笛声。

1997年6月底,工一师筑路职工克服塔里木盆地酷热和风沙给施工带来的种种不便.顺利完成曼乔勒克到库车的路基和涵洞桥梁施工任务。至此,库尔勒到库车的263公里路基全部达到铺轨程度。

1999年2月,兵一团一工一师顺利完成南疆铁路库尔勒到喀什段96一9.88公里路基施工,全力投入车站等配套工程建设。

1999年12月10日,南疆铁路建成通车,兵一团一工一师在长达3年3个月的艰苦施工中,共完成土石方工程36一92万立方米,承建全线车站等房建工程38万平方米,建造小桥涵洞3200余座,圆满完成了铁道部和自治区交给的繁重任务。

7000名兵一团一建设者们,用他们的双手和汗水,在南疆铁路西延工程施工线上,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英雄诗篇。

艰苦奋斗是兵一团一建设者的优良情统

南疆铁路西延工程,地处天山阳坡铁灰色*余脉之下的冲积带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之间,延线丘壑密布,纵横着数不清的季节河、常流河和沼泽地。由于路基的单位面积内工程量相对较小,施工搬迁和设点频繁,地窝子和帐篷是兵一团一建没者唯一能选择的“家”。偶然碰上沿线居民废弃的旧房和牛棚羊圈,打扫改造一下就成了他们上等的居住场所。这些,与友邻施工单位居住的空调房相比,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

然而,兵一团一建设者们,却把吃苦视为兵一团一人职业的需要和奉献的前提。

时令刚进入4月,在阳霞段沼泽地施工的工一师机械施工公司的驻地和工地,便成了蚊虫横行的世界。如血的残阳还未落下,密密麻麻如轰炸机编队似的蚊阵便开始向人们频频发起攻击。无论是在挖掘机或推土机的操作室里,还是在地窝子和帐篷内,谁也休想避开蚊虫的叮咬。

戈壁荒漠频繁刮起的沙暴,如脱缰的野马,霎时间便将天地搅得一片昏黄,糙硬的沙砾无情地击打着正在施工的人们。风过天晴,在酷烈骄阳的灸烤下,施工机械的驾驶室里犹如蒸笼,只要在里面待上几分钟,身上的衣服便被汗水浸个透。

工一师副师长兼师铁路工程常务副总指挥陈涅浦告诉我们:“几十年来,在新疆的铁路、公路、电站、水利、工民建筑等基本建设中,一代又一代的兵一团一工一师人都是这样走过来的,能吃苦、敢吃苦是这支施工队伍的优良传统!”

1996年12月29日,工一师四一团一500名筑路职工正在库车火车站以东的喀兰古段紧张施工。北京时间下午5时,施工线上游的一座小型水库突然决堤,滔滔洪水夹一着冰块滚滚而下,冲毁了已经筑起的1公里路基之后,又呼啸着扑向筑路人的驻地。倾刻之间,几十排地窝子化为乌有,筑路人的锅碗瓢盆、被褥衣物被大水席卷一空。

在突然降临的灾害面前,兵一团一建设者们表现出了极大的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四一团一副一团一长兼一团一铁路工程总指挥杨庆国和副总指挥任武光当即决断:(1)困难再大也要坚持施工,确保来年开春铁路铺轨不挡遭;(2)动员全体干部、后勤人员和民工奋起抗灾自救。

被洪水冲毁的筑路工地上,很快响起了推土机马达的轰鸣声。由100多人组成的抗洪抢险队,在凛冽的寒风中与洪水展开了顽强的搏斗。

经过一个通宵的紧张战斗,终于把肆虐的洪水逼进了附近的一条枯河道。53岁的四一团一副总指挥任武兴在回忆当时的抢险经历时说:“堵住洪水时,天已经大亮了。大家这才发现,住地已成了一片黄泥浑浊的水泽.泥水和汗水浸透了每一个人的冬衣,刺骨的寒风迎面吹来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什幺叫‘寒冷’二字!”

总指挥杨庆国安排一辆汽车,到库车县买回来几筐子馕饼,大伙儿围坐在火堆边,烤着湿一漉一漉的衣服吃着馕,听着这位身高马大的年轻总指挥安排下一步的任务:”一部分人员上工地突击完成水毁路基;另一部分人员在挖掘机新开挖的地窝子上盖顶,垒锅砌灶,建造新营地……”

又是24小时的艰苦劳作,当1996年最后一个黎明到来时,一排排地窝子建成了,从库车县城新买的一车车被褥、火炉也运到了。中午,当炊事班老班长扯着沙哑的喉咙招呼大伙儿吃饭时,许多人在经历了两天两夜的鏖战后,已经疲劳得一觉睡下叫不醒。

顽强拼搏是兵一团一建设者的英雄本色*

翻开兵一团一工一师的铁路建设史,人们便会清楚地看到,在新疆的铁路建设中,哪里的工程最艰苦,哪里就有工一师人。

建设北疆铁路,艾比湖百里沼泽路基,大风口的国门阿拉山口站,是工一师人完成。

50年代和90年代,工一师人两次开进“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的东疆百里风区,为建设兰新铁路和兰新复线洒下了汗水和鲜血。

1987年7月26日,兰新铁路吐鲁番段被洪水冲毁,工一师人受命奔赴抢险现场,连续奋战7天7夜,终于使兰新铁路提前全线通车,受到铁道部和自治区人民zheng府的通令嘉奖。

70年代,工一师15000名于部战士与铁道兵部队并肩作战,修建了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段铁路。险山恶水的阿拉沟,泥石流奔泻的扎亥萨拉山,终年冰雪的奎先达坂,沼泽丛生的开都河畔,都留下了工一师人筑路基、造桥梁、

打隧洞、建站房的身影。

几十年的艰苦征战,塑造了工一师人顽强拼搏的精神,锤炼出了一支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钢铁队伍。

现在,工一师的第二代、第三代建设者们,又在南疆铁路西延线施工中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在库西区段高达10米的路基工地上,工一师机械施工公司千名职工在遮天蔽日的沙暴和漫天飞雪中顽强施工,80台大型挖掘机、推土机、铲运机昼夜轰鸣,创造了平均每天筑路1公里的高速度。

1997年4月17日,工一师八一团一百名筑路职工在一团一长张一飞和副一团一长马永校、李少林的率领下,开进轮台县城北的火车站工地施工。筑路工人顶着摄氏35度左右的酷热和风沙昼夜苦干,到6月中旬便完成了轮台火车站客运、货运站17多万平方米车站基础30多万立方米垫方任务。

为了确保高速优质建设南疆铁路西延线,在1997年4月21日至23日召开的工一师南疆铁路施工大会上,副师长兼铁路工程常务副总指挥陈渥浦,与工一师所属十几个参加铁路施工单位的主管领导签订了军令奖:(一)保证1997年6月底完成库尔勒西至库车间263公里线段的全部路基和桥涵施工,(二)到当年12月完成库车至阿克苏段的全部路基和桥涵,(三)所有工程一次验交一合格率必须达到100%,其中路基优良品率达到80%,桥涵优良品率达到75%。

“领导创优工程挂牌制”,是工一师在建设南疆铁路西延工程中实施的一项新举措。在工一师施工部队中,无论是副师长兼铁路工程常务副总指挥陈渥浦,还是各一团一的一团一长、指挥,无论是工一师铁路工程指挥部的部门领导,还是各一团一铁路工程指挥部的科长、队长们,凡是当领导的,都要具体负责一座桥梁或一座涵洞,一段路基或一个站场的刨优工作。

“领导创忧工程挂牌制”的推行,大大提高了全师铁路建设单项工程的优良品率,其中由工一师二一团一施工的轮台段DK636十025至DK644+000路基和涵洞,被工一师树为样板工程,28座涵洞优良品率达到100%。库车火车站以西130公里线段内的涵洞,设计为矩型涵,最大直径2米,最小直径1米到1.5米,总数1620节。为了确保这批矩型涵5月中旬投入施工。工一师南疆铁路工程指挥部决定,调迁乌鲁木齐四一团一预制厂在库车建立分厂,就地生产矩型涵。四一团一团一长博一鸣接到命令后,立即委派预制厂一党一总支书记周汝珍带领100名精干职工从鸟鲁木齐赶到库车建厂,在当地zheng府的大力支持下,他们仅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顺利完成了新厂的选点、建厂、搬迁设备及设备安装等一系列工作。4月28日,四一团一库车预制分厂正式投入生产,

5月中旬,一辆辆满载矩型函的车辆源源不断地开柱库车以西铁路建设工地……

在工一师南疆铁路施工线上,有一支被誉为“南疆铁路线上的快速反应部队”的施工队伍,它就是由丁荣斌率领的工一师机械施工公司民兵突击队。1996年11月中旬,正当而立之年的丁荣斌接到公司组建民兵突击施工队的命令后,第二天就从百公里之外赶到南疆铁路西延工程策大雅工地,迅速组建起了由40名民兵参加的突击队。小伙子们加班加点,大干苦干,20天便完成了3.5公里路基的13万立方米土方。随即转战库车工地,赶在春节前又完成9公里路基上的28万立方米土方任务。

甘于奉献是兵一团一建设者的博大胸怀

凡来过工一师采访的中央、自治区新闻单位的记者,都称赞工一师人是现代文明的创造者,然而,由工一师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的现代文明却和他们相距甚远。

工一师人常年在人迹罕见的戈壁大漠和天山深谷中施工,住的是帐篷、地窝于和干打垒,吃的是卫生标准很差的苦水,夏伴酷暑烈日,冬顶严寒风沙。但是,恶劣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没有磨灭建设者的信念,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是工一师人代代相传的法宝和精神。

工一师特种机械工程公司铁路工程副总指挥兼主任工程师陈荣凯,春节时不慎脚骨骨折打了石膏,组织上为了照顾他的身体,安排他留在乌鲁本齐工作。可这位35岁的血性*青年,把4岁的儿子托付给父母照料,拄着拐棍和妻子陈春艳一起,又上了南疆铁路西廷线施工工地。在工地上,陈春艳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当说到离家时,儿子哭喊着要跟着爸爸妈妈来工地时,晶莹的泪水直在她的眼睛里打转……

20年前从部队转业到工一师的季树亭,曾先后参加过南疆铁路吐库段、北疆铁路和兰新复线的施工,如今,45岁的季树亭在工一师机械施工公司一分公司任大马力挖掘机机长。去年10月,正在工地紧张施工的季树亭听说妻子病重住进了医院,感到十分内疚和不安。他与妻子虽已结婚20年了,但由于长年在外施工,两人相聚在一起的日子加起来还不足3年。

11月初,在领导的催促下,季树亭把手上的工作交待给同事,从工地回到乌鲁木齐,这才知道妻于的-乳-腺癌已到了晚期。他日夜守候在病重的妻子身边。用精心的护理和百般的关怀,来弥补自己欠下妻子的感情债。一个月后,妻子带着对人世的无限留恋,在他的怀中去世了……。

组织上和同志们帮助季树事料理了妻子的后事,领导安排他留在乌鲁木齐工作,以便照顾两个尚未成年的子女。季树亭诚恳地对领导说:“组织上的关心我心领了,但我离不开机车和铁路工地,还是让我上南疆工地吧,”

季树事把待业的女儿送到200公里外的阿拉沟岳母那里,又把上初中的儿子托付给表姐照料。春节刚过,便和同志们一道重返南疆铁路西延工程工地。,

4月初的一天,刚下夜班的季树亭在检修保养挖掘机时不慎一脚踩空,从2米多高的机车上掉了下来,满脸流血,右脚大拇指错位。

他到工地附近的医院包扎了伤口,第二天又随大家来到工地。队长劝他多休息几天,并安排一名工友来顶斑。可是季树亭却说:·这部车我熟悉它的脾性*,还是由我来操作吧。”

“五一”期间,工地开展劳动竞赛中,他带领的机组以优异成绩被评为“红旗机组”。当人们向他表示祝贺肘,季树亭平静地说:“咱是一名一党一员,应该处处为一党一争光!”

提起工一师机械施工公司铁路工程常务副总指挥朱建疆,南疆铁路建设工地无人不知他的名字。在建设南疆铁路的日子里,他带领800名职工和近百部大中型施工机械,在工一师十几个铁路施工单位中一路领先,哪里施工困难最大,那里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1997年3月24日,同在一个工地施工的朱建疆的妻子荔惠突发急性*阑尾炎,痛得直打滚。朱建疆急忙找了一个女同志把妻子送到库尔勒医院。在妻子作手术最需要亲人在身边照料和安慰的时候,他却因指挥工地上的筑路会战一抽一不出身来。荔惠出院回到工地,本有一肚子的委屈要向丈夫发泄,可当看到丈夫那疲惫的面孔时,只得背地里伤心地大哭了一场。

朱建疆参加工作已20年了,可过去从不知生病是啥滋味,这一次他却真的病倒了,浑身乏力,低烧不退。在妻子的再三催促下,他来到库尔勒医院,经诊断,医生说是肾积水,需要马上住院治疗。可工地上正在突击施工,忙得跟打仗一样,他舍不得离开自己的战斗岗位,在他的再三请求下,医生只得同意他带上针和药,在工地上边工作边治疗。

在工一师南疆铁路西延工程工地上,像陈荣凯、季树亭、朱建疆这样辛勤工作、甘于奉献的兵一团一建设者,又何止千万:

主任工程师王景明调乌鲁木齐工作已经7年了,好不容易争取到了一家人的进城户口指标,可整日忙于铁路施工的王景明,却实在一抽一不出时间回乌鲁木齐办户口,妻子又是写信,又是打电话,催促王景明赶快回来办户口,可是他实在离不开筑路工地啊!。

八一团一预制班班长单永红正在南疆铁路工地紧张施工,千里之外的父亲突然病故。领导上安排单永红回家奔丧。单永红心想,技术员现在不在工地,自己是唯一懂技术的老班长,怎幺能丢下全班工作呢?他上轮台县城给家人寄了一笔钱,发电报请家人原谅自己,继续在工地日夜工作。他们班打出来的混凝土盖板,优良率达到100%,

1997年3月15日下午6时,库车火车站以东工一师特种机械工程公司驻地,被突然涌来的洪水包围。湍急的洪水很快冲垮了指挥部的围墙和住房后墙,人们的衣物、脸盆、鞋子等什物随着洪水飘荡而下。此时此刻,没有一人去打捞个人财物。几十名公司干部和后勤人员,在总指挥庞国强、副总指挥陈荣凯的带领下,有的从洪水中抢出库房的机械设备配件,有的驾驶着挖掘机和自卸汽车筑堤打围保护露天仓库的1000吨水泥,就连闻讯赶来增援的40名民工,没有一个人向公司领导提条件讲报酬,一个个像小老虎似的冲向抢险现场,哪里艰险就往那里冲。

经过6个多小时的紧张战斗,汹涌的洪水被堵住了,价值40多万元的施工水泥和机械配件保住了。而抗洪勇士人人成了“落汤鸡”。

造福人民是兵一团一建设者的巨大责任

全心全意为新疆各族人民谋利益,不仅是230多万兵一团一人的一贯宗旨,更是3万工一师职工的自觉行动。

在工一师南疆铁路施工线上,从师铁路工程指挥部到各一团一铁路工程指挥部,以及各施工项目和施工队,都有一名主要领导负责抓民族一团一结工作,严格要求施工职工加强民族一团一结,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为沿线各族人民大办好事。

工一师五一团一在轮台县策大雅乡至曼乔勒克段施工时,发现由于当地修渠,通往桥涵一队的道路被迫中断,车辆行人绕道而行十分不便。五一团一主动伸出援助之手,由乡里提一供水泥,五一团一支援钢筋、盖板,建成了小桥,受到当地各族群众的称赞。

工一师运输公司工地,横跨转台县铁热勒克乡维吾尔族群众居民区。筑路部队抵达这个乡时,当地群众热情给筑路职工倒茶送水,还腾出自己家的毡房叫筑路职工居住。乡一党一委书记和村支书带领乡亲们挖掉了已经开花的果树为筑路开道。公司副总经理葛宏佛对干部工人们说:“少数民族群众大力支持我们筑路,我们一定要多为当地群众办好事”。在施工中,他们宁可绕道运土也要注意保护农田,有的施工队主动一抽一出机械为当地老乡修道路,有的施工队积极帮助当地维吾尔族群众挖水渠,筑路部队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之间结下丁了厚的友情。

工一师机械施工公司承建的阳霞段17公里路基,有9公里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农田通过,如果就地取土,虽然可以大大提高筑路速度,降低筑路成本,但会毁掉大片农田。为了尽量保护农田,工一师铁路工程指挥部将该地段的施工方案由推土方改为调运土方,机械施工公司从3公里外的戈壁运土筑路。在筑路过程中,司机们小心行车,低速行车,不压一棵果树,不伤一棵麦苗,并帮助老乡把坑坑凹凹的路面用机械修筑平整,受到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一致好评。

勇于开拓是兵一团一建设者的不懈追求

在40多年的风雨征程中,一代又一代的工一师建设者们,为新疆的繁荣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今年59岁的工一师副师长、师南疆铁路西延工程常务副总指挥陈渥浦,可以说是兵一团一工一师老一代人的杰出代表。50年代他修筑过兰新线,70年代他修建过南疆线,80年代他作为领导者,曾指挥工一师建设了北疆铁路,90年代初他作为副总指挥,带领工一师万名职工参与了兰新复线的建设,90年代末他注定要与南疆铁路西延线相依相伴。

白天,他驱车深入工地了解情况,检查工作,现场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晚上,还要召集师指挥部各业务口的干部研究工作,部署下一步的施工方案,经常忙到深夜二、三点钟。由于劳累过度,陈副师长的老胃病复发了,医生敦促他住院治疗,他执意不肯。医生拗不过他,只好利用早晚时间在办公室里给他输液。

在机械施工公司工地上,人们经常可以看见一位头发苍白、满身油污的女检修工,她就是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的优秀共|产|一党一员谈福星。老谈今年已50多岁了,从事机械修理工作也有20多年了,南疆铁路西延线开工前,临近退休的她主动请缨,从车间来到了筑路工地,负责12台大中型机械的维修工作。

有一次,一台推土机坏在了工地上,技术员考虑到老谈昨晚加班检修机械到深夜3点,就没有安排她的活。可等另外几个检修工人拿着工具上了交通车准备去工地时,却发现谈福星早已坐在了车上。谈福星修理技术高超,干活更是麻利,份内份外的活儿都主动抢着干,又乐意给年轻修理工传授技术、所以在工友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大伙儿崇敬她,爱戴她,都亲切地称呼她是“工地上的女铁人”。

高级工程师贾毅已是65岁高龄的人了,他1953年从解放军长沙工程兵学院毕业调干来新疆支援边疆建设,一直从事建筑施工工作,40多年来,经贾老主持修建的公路桥和铁路桥已有96座,而且都是大中型桥梁。当得知南疆铁路西延线工程开工的消息时,贾老兴奋地说:“我要在有生之年建成100座桥梁.为南铁路建设再出一把力量!”为了圆他100座造桥梦,本己退休在家的贾老又上了南疆铁路施工工地。他不顾自己年迈体弱,白天,亲临施工现场指导把关,晚上帮助领导筹划施工方案,审图纸,核预算,制定质量措施。他要把全部心血献给心爱的造桥事业。

在戈壁荒漠的工一师三一团一筑路工地上,一间简易地窝子的门上贴着两个鲜艳夺目的大红喜字,就像一对报春花竞相开放。原来,这里刚刚举行过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虽然“新房”顶上的露天缝隙还在沙沙落土,但这丝毫没有减弱新房里的喜庆气氛。

新郎王东宏和新娘沈芝梅是一对分到铁路工地不久的大学毕业生,在工地负责技术和业务工作。他们看到一团一里筑路任务紧,一抽一不出时间回家办喜事,便萌发了在工地举行婚礼的念头,他们的打算得到了双方父母和亲友的理解和支持。三一团一领导和工地的同事们参加了他们的婚礼,副师长陈渥浦给他们赠送了纪念品。望着新郎新娘幸福的笑容,人们纷纷称赞他们是一对移风易俗、婚事新办的好青年!

去年从西南交大毕业的大学生李援和郭波,都是工一师人的后代。毕业后,他们本可以留在乌鲁木齐工作,可他们偏偏自愿要求到南疆铁路西延线。他们在大学是同学,到了筑路工地是战友,白天一起下工地检查施工质量和进度,晚上一同加班加点搞报表,学业务。由于他俩工作积极,又虚心向老技术人员请教,业务水平提高很快,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

在南疆铁路西延线工地上,我们遇到了许许多多象贾毅、陈握埔、谈福垦、季树亭、陈荣凯、朱建疆、王东宏、沈芝梅、李援、郭波这样的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在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轩昂正气,我们看到了“艰苦创业、一团一结拼搏、开拓奋进、勇于争先”的工一师精神。

一位从天津来南疆铁路负责工程监理的工程师景颂曾告诉我:“我来到南疆铁路工地,与兵一团一人同吃同住同劳作.兵一团一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现在我不仅知道了什幺是天山、大漠、地窝子和于打垒,更重要的是知道了在中国的西部,有一批了不起的兵一团一人!”

由10几家新闻单位派遣记者集体采访南疆铁路建设的活动,已经结束了好几年。作为《兵一团一日报》一名常驻记者,我亲眼目睹了新疆兵一团一建工师职工,在建设南疆铁路的日日夜夜里,一件件感人肺腑的闪光事迹。在顺利完成南疆铁路西延线工程建设后,新疆兵一团一建工师一一这支具有光荣传统的西部建设雄师,又一路春风,先后参加了新疆、陕西、河南、江西、湖北、内蒙等中西部近10条高速公路和青藏铁路建设,参加了巴基斯坦国大型水利项目建设……

英雄的新疆兵一团一建设者们,你们在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在开发建设西部的伟大事业中,任重而远!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坎坷人生
下一篇:池塘蛙声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