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天下名寺古刹,到处都可以看见大腹便便的大肚弥勒佛,这大肚弥勒佛到底姓甚名谁?
据宋《高僧传》《佛祖历代通载》:大肚弥勒就是历史上着名的布袋和尚,他真名契此,又号长汀子,五代时是吴越奉化人,契此在世时,常以仗背一布袋入市,人称布袋和尚。他见物即乞,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形如疯癫。据说他算卜极准,示人吉凶,必应期无忒。临死前,他端坐于岳林寺磐石上说偈云:“弥勒真弥勒,身分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后人在名寺古刹处,多塑他的形象,以示弥勒佛身分千亿处。
泗洲文佛亦叫“佛公”或“圣公”。农历八月时,皓月当空,更深人静,往往有老少一妇女三五成群聚集三叉路巷口佛公龛前,焚香祝祷,民间有“七灵八圣”之说,这叫“听佛卦”,是莆田地方风俗之一。
据清初周亮工的《闽小记》和清中叶施鸿葆的《闽杂记》记述。“佛公”的来源,可能在佛教典籍中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无名小卒。从苏东坡《泗洲僧伽塔》一诗所引的《高僧传》即《唐高僧传》,唐慧皎作于贞观19年(645)所载。
按《神僧传》:僧伽大师,西域人,姓何氏,唐龙翔(661-663)初来中国,隶名于楚龙兴寺,后于泗洲临淮县之地建伽蓝,掘得古香积寺铭记,并金像,上有普照王佛字,至中宗(705-710)年间闻名,遣使迎入内道场,居荐福寺。常独处一室,顶上有一穴以絮塞之,夜则去絮,香从穴出,非常芬馥,尝濯足,人取其水饮之,痼疾皆愈。
景龙四年(710)端坐而终。宋太平兴国七年(982)敕重盖塔,雍熙元年(984)加谥大圣二字,据此则泗洲当作泗州,改州作洲。《西游记》66回亦有一句提及:“在南瞻部洲盱眙山虫宾城,即今泗洲是也。那里有个大圣国师王菩萨”。
有关佛公的寓言一篇,可作为莆田风俗习惯或民间故事来看。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弥勒佛和泗洲文佛三位同斗法。谁修道成功,能使铁树开花的,大家奉他为尊者。斗法后,弥勒佛最先使铁树真的开花,文佛告诉弥勒,弥勒一时高兴,笑得双眼眯眯,不留神时,开花的铁树被释迦据为己有,弥勒佛未发觉。佛公背后不平,向弥勒揭发,弥勒一怒之下,拿起满装谷种的布袋返回西天。这时佛公又想,如果弥勒将满装谷种全部带回西天,那幺下界众生将来粮食呢?佛公请准释迦,放出老鼠,叫老鼠将弥勒佛的布袋给咬了几个洞,弥勒佛一步一步走,后面布袋里谷种慢慢散布满地。这样,西天、下界都有谷种都有得吃。事后以释迦为主,论功行赏。释迦封弥勒佛到大寺庙,说他经常开口便笑,很有人缘,适合在寺庙大门口迎接客人;佛公好讲闲话,封他在三叉路口为来往客人指点路径、祸福。佛公要求,说老鼠有功,老鼠受猫欺负。释迦将老鼠弄瞎了眼睛,叫它白天不用出来,又使它身上发有一种臭味,猫不敢抓吃,这就是后来的鼹鼠。此后,大佛寺门口都有弥勒佛;猫也不敢去抓鼹鼠为食品,佛公往三叉路上任去了。
话说回来,我家就住在佛公后面,我小时候经常在放学或暑假放假,经常到“汉里”三叉路口佛公答卦,得一点善钱,记得问一卦成功有五一毛一钱,据求卦人说,挺灵的,我当时还是儿童,记得在农历八月最忙,有时一间佛公挤不下了,特别是八月十五,有好几十人在门外排对,可忙坏了我们这些童一男童女。按不成文的规定,在通往“梧塘街”向过往行人问是否“听佛卦”,如果问对人,我们就带问卦人到佛公前,插上三柱香,先求问卦方向,在佛前默念所之事,同时拿起一对用竹子头或木头做的“佛卦”往地上一甩,一对佛卦落地正反面有三种朝向,分别代表佛公六前不同三条路子,我们小时代表佛公前的童子,履行替天听音的作用,当朝着所定的方向走下去,第一次听到人说的话就回来,把原话说给问卦,问卦人就手拿佛卦把这句话向佛公问是否和所求之事相对,如果相对,卦落地时是一正一反,也所谓“正卦”,与所求事情对上了,然后问卦人和童一男童女通过解释,得出事情成与否,问卦人在得出结果后向童一男童女献上问卦钱,表达谢意,记得能够履行此项殊荣的只能是佛公周边的信众。
在莆田,梧塘里佛公很有名气,几十里外的人都会走路前来问卦。回来童年,我觉得这是一种文化,尚且不论科学否,但我总感觉有可信之处,记得我儿时,家里养的猪很晚没回来,我奶奶就会在佛公前插上香,求猪快些回来,还真灵验!过不了半个时辰,猪真的自己回来了!一家可高兴了,第二天马上抄上莆田特色*的米粉,答谢佛公。
时光已过去二十多年了,听老家人说佛公现在还保存得好好的,不知道现在问卦的人还象儿时那样多吗?有时间我真想回去看看,回忆我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