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读杂书的习惯,上学时,每每有同学从图书馆借得书后惊诧告诉我,大凡散文和杂文类小书在借阅者名单里都能找到我的大名,我也只莞尔一笑答曰:囫囵吞枣而已。今天在单位图书室借林清玄《温一壶月光下酒》、《迷路的云》,管理员输入借阅证编号,看到历年借阅书目后,同样惊诧的说:这些书你已借过无数次了,我同样抱莞尔的笑说道:书非借不能读也!今夜,和风细细,淡淡的、朦朦的月,挂在城市的上空,映照着层层楼房忽暗忽明,犹如闪闪烁烁的眼睛,在这样似烟非烟似雾非雾的楼宇深处,最适合“连呼酒,上琴台去”喝到酩酊;更适合就着半窗斜月读一阕宋词或散文,我虽然没有“待繁红乱处,留云借月,也须拼醉”,那就在这淡淡的秋月银波下,展开《酒一壶月光下酒》,如林清玄般“将月光装在酒壶里,用文火一起温来喝,”,虽然我不能如他携着酒壶下山,更不能感爱走到山下时顿觉胸中都是山香云气,也会在这个秋日的夜晚,读着林清玄的散文,有阵阵暗香盈袖,有点点墨香残留。与一本书的相识并相通与人一样,总是有一些缘由在里面,或为人间真情所动容,或因触及心灵的文字所打动,喜欢林清玄的书就是因为这种看似轻快随意,却不乏婉约真挚的艺术氛围。林清玄不仅是一位着名作家,台湾十大才子之一,更是一位虔诚的佛门弟子,在他的笔下,那些平凡和卑微的小人物都有其质朴无华的精神和感人至深的力量。他的散文清新流畅,充满了佛学气质和东方智慧,朴实简单却蕴涵禅机哲理。作为台湾自一由作家,曾创造了连续3年台湾年度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的佳绩,为10年来第二大畅销书男作家,作品逾百部,赢得了“世纪末最清明的文章,人世间最美妙的声音”美誉。
林清玄,诚挚憨厚的气质和虚怀若谷的胸襟,恬静而与世无争的乡村生活,宁静致远的境界,无不透出中国含蓄、深沉的传统文化特质。“快乐活在当下,尽心就是完美”这是林清玄对于不能实现梦想时最初的感悟。多年后,《打开心内的门窗》道出“活在当下”的妙语,能活在当下,才能明白作主,纵使遇到逆境,念头一转,化境界为磨练、考验,当下不再起心动念。有这样的启示,使林清玄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也满心欢喜“今天扫完今天的落叶,明天的树叶不会在今天掉下来,不要为明天烦恼,要努力地活在今天这一刻。”朴实的句子却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禅机。30岁以前,林清玄忙着作记者、主编,并成为成功的报人,即将走上报社社长、发行人高职时,却毅然辞职成为自一由作家,这一次转变,是因为印度的《奥义书》里面的一段话:“一个人到了30岁,要用全部时间来觉悟,不觉悟的话,就是一步步走向死亡的道路”,从此,林清玄转向佛法,寻求解脱现代人心灵痛苦的真谛,并把“法喜”以生花的妙笔写出来与世人分享。他的《清音五弦》精选了《平安如意》、《莲花香片》《欢喜自在》三部散文集中的36篇佳作,为读者开启了一个超脱世俗界限的纯真世界,让你在这个平静的世界里感知心灵深处的本真,去触一动尘封已久的真情和感动。楼肇明在为《林清玄散文》作的序有这样一段话:“宗教不尽然从头至尾全然是精神的麻醉剂,科学、艺术、政治、爱情,发展到极致的时候,往往在最形而上的层面上与宗教相遇了,文学和宗教的关系不是河水不犯井水,说穿了讲,散文创作中的精神家园感,其实是一种艺术深层次上与宗教等高等的极限。”《迷路的云》获得1986年台湾时报文学奖散文首奖,写出了这一代中国人所面临和体会的作品,在他的眼里,“云是夕阳与风的翅膀,云是闪着花一蜜的白蛱蝶;云是秋天里白茶花的颜色*,云是岁月里褪了颜色*的衣袖;云是惆怅淡淡的影子,云是愈走愈远的橹声;云是……云有时候甚至是天空里写满的朵朵挽歌!”这一段文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在这种随意而优美的文字里,却一直充斥着迷惘而悲观的情绪,失业、离别、离婚、父母相继过世,连他的美国妻子离开他时也说:你们这一代中国人,一直过着荒谬的生活,根本不知道怎样去过一个人最基本的生活。他不只一次想到死亡,看到一朵离群的云,他想到“那最后的一朵云为何独独不肯顺着前云飞行的方向,它是在抗争什幺吧!……他忧郁的觉得自己正是那朵云,因为迷路,连最后的抗争都被淹没。”对于争名逐利的人间世相,他采取了一种清高孤傲的姿态,“不乐寿、不哀天、不荣通、不丑穷”正是有了这样一种感悟,身处嘈杂闹市的林清玄,能保持内心的平和宁静,他看到了纯净和傲骨,看到了不肯为日渐败坏的环境而低头的不屈风采,他的笔下涌一出了这样的感慨:“都市的树也是树,都市的人仍然是人。凡是树,就会努力生长;凡是人,就不会无端堕一落,凡是人,就有人的温暖,凡是树,就有树的风姿”
林清玄谈到自己写作的目的“我的写作,不只是在告诉人关于这人间的美丽,而是在唤一起一些沉睡着的美丽的心。”的确如此,深夜读林清玄,可以淡然白天的浮躁,变得心如止水,他的文章没有任何修饰和刻意,那种自然和真情的流露,如一缕莲花散发着淡淡的馨香,抚一慰着越来越躁动的心灵,让我们内心充满宁静和平和,并为自己的精神家园寻找到一方净土,坦然面对生与死的劫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