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至美(读书随笔)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学习资源 > 散文 >
 
人性至美(读书随笔)
2017-04-25 16:50:59 /故事大全

(一)

中国文艺很荒凉,瘦得只剩二头肌、疙瘩肉。瞧着挺壮的样子,看上去繁花似锦,就像中国体育,满世界拿金牌,可是社会上哪有体育?人民哪有体育?到处拿奖的“体育”是中国最壮的一块肌肉,其他部分瘦得要死。

陈丹青在微博中写出了对体育和文艺的担忧,乍一看似乎有些危言耸听。然而,只要你睁开眼睛看看现实,你不得不承认这是真话,够犀利。

自从在空间写文,阿莲开始读书,如饥似渴。古代的如《诗经》《论语》《道德经》《史记》《唐宋八大家散文》《小窗幽记》《浮生六记》等等;还有那些离现在比较近的名家散文,如林语堂、梁实秋、宗璞、张晓风、汪曾祺、老舍、朱自清、刘墉的;重读一些经典名着如《红楼梦》《简爱》《茶花女》《老人与海》等;也看一些当代的作品,如史铁生的,陈忠实的,沈从文的,海岩的,苏童的,还有《小说选刊》上的。无聊之时,有时也会在书店翻阅一些当下很流行的一些书……

阅读中,我发现读经典名作时,自己常常能够在人性上得到新的认识,在写作的手法上得到启迪。而且作品经得起推敲,常读常新,一遍,二遍,三遍,百读不厌,每一次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让人流连忘返。然而,不尽人意的是在当代,其中有些文字是我不欣赏的。那些文字在写苦难,然而血腥、冷漠,让人看了一毛一骨悚然。看过之后,心里好像有一种条件反射般的动作,无意之中就把那书中的故事在记忆中删除了,不愿留下,也不敢留下。也有一些文字,让人觉得在做文字游戏,初看,文美词美,无以伦比;再看,还是文美词美,无可救药;然而见多了这样的文字,你就发现这是一种文字的堆砌和重组,这是一种无病呻一吟,根本就不能使人在心灵上产生共鸣,灵魂得到震撼。

所以此时,我觉得陈丹青的眼,看到了中国文艺和体育的实质。我想任何一个有良知的国人,看到这段话,都会陷入深思。就像现在很多人在说钓鱼岛事件,在说日本人如何坏,如何厚颜无耻。我觉得,我们有些时候,不能把问题的根结只推给对方。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一下我们自己,我们将如何使国家和民族强大,如何使自己的国家有尊严地立在世界东方,使别人不敢觊觎,使别人敬而退之。

(二)

暑假,和女儿一起读完了莫泊桑的《羊脂球》短篇小说集。

我对于莫泊桑作品的了解,主要来自于《我的叔叔于勒》和《项链》。一对如变色龙一般变来变去的菲利普夫妇,一个因为一条假项链而挣扎一生的马蒂尔德;社会的中人与人之间金钱至上的揭露,资本主义人们追求金钱虚荣付出的代价。

手里的小说集《羊脂球》,很多的故事,娓娓道来,让人记忆深刻。故事里写战争,写友情,写亲情,有大爱,有无私,有温暖,也有冷酷。我感动于《羊脂球》里的那个身份低贱的妓女羊脂球,更感伤于《珍珠小一姐》里的那一对明明相爱却把爱深藏于心底的普通人。我喜欢《西蒙的爸爸》里面那个淳朴善良的打铁人菲利普,我更惊讶于《归来》中那个坦然面对妻子前夫归来的来韦斯克。这些人的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让人觉得温暖,甚至让人觉得人间是一个美好的天堂。

众所周知,莫泊桑的思想渗透了浓厚的悲观主义,在哲学上,他深受叔本华的影响。他接受叔本华关于事物永不休止地消逝,时间不断地在分崩离析的观点,认为人类永远无法达到目的。莫泊桑的美学思想首先反映在他坚持现实主义的写一真实论。然而,通过阅读《西蒙的爸爸》《归来》等文,我几度欲提笔想写些自己不同于阅读《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的观感,又一直害怕自己的拙笔表达不出心底的想法。

前些日子身体好转,拿起了向同事借来的《耻辱者手记》,这是一个思想者的随笔,作者摩罗通过写阅读笔记,把自己对于中外很多作品的观感诉诸笔端,其中的《冷硬与荒寒:中国当代文学的根本特征》我读了又读,似乎他的文字正好解答了我阅读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的困惑,我为什幺会喜欢《西蒙的爸爸》,为什幺如此垂爱《归来》,一切迎刃而解。

这篇文字中,他举了一篇高尔斯华绥的中篇小说《苹果树》,他说,这篇小说中,人与人之间,人心与自然间那种温馨的亲和、神秘的感应,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中充满了对于生活的诗性感悟,对于人性的丰富体验和理解。使读者心灵得到诗性的滋润,变得丰富而细腻,灵慧而馨香。为了印证他的感觉体验,我也把这部小说看了一遍,感同身受。摩罗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什幺,他就是于中国当代的很多作品来个对比,由此发现中国文学的特点:冷硬与荒寒,并归结出,中国当代作家失去的一个很重要的能力,那就是正面表达人性的要求与灵魂的愿望的能力。

然而,在莫泊桑的身上,我见到了这种能力。比如说《我的叔叔于勒》,虽然此文写出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社会本质,感受到人与人之间亲情的淡漠,但是,此文最成功的一处是文章是以“若瑟夫”这个孩子的视觉来写的,父母冷漠无情,但是这个孩子对叔叔的遭遇充满了同情,在孩子的身上看到了亲情所在,没有泯灭纯真的人性。莫泊桑正是通过孩子写出了对于人性的呼唤,他也坚信这个人性不会消失。

又如《西蒙的爸爸》,西蒙是个可怜的孩子,因为他没有父亲。第一天来到学校,就遭到了同学的讥笑和欺侮。他是无力反抗的,因为他甚至不如邻居的孩子。邻居的孩子父亲躺在坟墓里,他毕竟是有父亲的,而他什幺也没有。同学们嘲笑他,他无力辩解;同学们打他,他气疯了拿起石头还击。所有人都走了,他想到了一个大胆的念头——想跳到河里自一杀。来到河边溪水清澈,河里有鱼在叼飞虫。天气暖和,阳光温暖。小青蛙来到身边他玩耍小青蛙。他又想起了母亲,伤心的哭泣起来。这时出现了一个工人,抚一慰了他的伤心,并告诉他他愿意做他的爸爸,他带着西蒙回家。西蒙因为有了工人爸爸,开始高兴起来。可是别人说爸爸应该是妈妈的丈夫,西蒙急了,亲自到工人打铁的地方去寻找菲利普,并说明他不完全是自己的爸爸。善良的工人菲利普,后来真正做了西蒙的爸爸。文章结尾,小西蒙在课堂上脸色苍白,全身颤一抖地用响亮的声音重复前一晚菲利普说过的话:“我的爸爸就是菲利普·雷米,他已说过,谁要是欺负我,他就要拧谁的耳朵。”小西蒙拥有了爸爸,西蒙的妈妈重新找到了幸福。命运是多桀的,可是人性却是温暖的,小西蒙的故事其实就是作者正面表达人性的故事。

再如《归来》,海边的渔村,马丹·莱韦斯克一家在村口,孤零零地立在大路旁边。男人出去打鱼了,女人在屋前补渔网,几个孩子在身边。大的一个姑娘十四岁,在补衣服;小的一个姑娘在哄婴儿,两个男孩坐在地上扔沙土。突然,补衣服的姑娘发现了一个人。这人非常不安,在他们家四周走来走去,好像很穷。女人和孩子都害怕起来,那个人眼睛死盯着他们的房子,女人发火了,于是上前轰赶,言语中没有办法,只好回来。天黑以后,丈夫回来了,并不挂虑这一切。第二天,那人又来了,丈夫与那人聊起天来。结果发现,竟然是女人的出海以为已经遇难的前夫马丹。女人痛苦,孩子惊恐。但是一切却又很平静,马丹要回了自己的房子,还有他亲生的两个孩子。一切处理完毕,莱韦斯克带着马丹去村里喝酒。马丹终于平安归来,生活还得继续。马丹的归来,其实就是人性的归来,一对夫妇坦然地欢迎远方的归人。看了这个故事,我由衷地感动。

再如《残疾人》,一个英俊的军人,在战争中失去了双一腿成了残疾。他知道自己不能给恋人带来真正幸福,于是放手,让恋人嫁给了别人,并且与恋人一家成为好朋友,去恋人家买了一堆给孩子的礼物。

在莫泊桑的笔下,在外国的小说里,看到了太多这样温馨柔婉的作品。即使是写苦难的作品,透过作品背后,也能感觉到作家对于人类苦难的广大的同情和悲悯。所以,我很赞同摩罗的观点,“文学就是要在虚妄中创造真实,在荒谬中创造意义,在黑暗中创造光明,在寒冷中创造温暖,对人性的创伤和扭曲进行疗救和抚一慰。”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