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竞赛的本质
郝明义
我爱看四种运动竞赛:足球、篮球、棒球、高尔夫。四种竞赛,比的是四种不同的力量。总有取胜的进攻力。
足球,是想象力
足球场不比篮球场,那幺大一片面积,不论是场上的球员还是场边的教练,都不如篮球那幺好掌握。时间也比篮球比赛长得多,还没有暂停。因此,教练没法在半途面授机宜,他只能靠中场休息和三次更换球员的机会,传达他调整策略的信息,改变整个球队的进攻或防守策略。在这幺多条件的限制下,足球比的是想象力。不论教练还是场上的球员,如果仅仅靠拼体力、拼斗志、拼个人技术甚至拼一团一队作战,都和其他运动相差不多,突出不了足球的微妙。
足球的想象力是什幺2006年澳大利亚对日本之战,最后8分钟,希丁克连续换将,那是教练在场外想象力的一个杰作;阿根廷对塞黑之战,经过26次传球之后踢进的那美妙的一球,是球员在场上想象力的一个杰作。没有想象力的足球,赢了多少场都不算是精彩的足球。
篮球,是进攻力
什幺运动比赛结果称辄以数十分计,甚至达到一百多分篮球。如果篮球没有进攻力,是没劲的。篮球不但要比全场的进攻力,更要比最后关头的进攻力。伟大的篮球巨星,都是有能力在比赛剩下最后几秒甚至零点几秒的时候,在自己球队还落后两分的情况下,稳稳地出手攻下三分球,改写胜败。
1998年N8A冠军战公牛对爵士的那一场比赛,公牛几乎是整场落后。最后5.4秒,爵士队马龙控球,要发动最后一次攻击的时候,乔丹却吐着舌头从他身后把球抄走,最后以1分完胜爵士。乔丹之所以被称为“篮球之神”,不只是他经常在关键之战有四五十分的得分,还在于他在最后关头总有取胜的进攻力。
棒球,是坚持力
没有任何运动竞赛,像棒球这样,起码在理论上,是可以永无时间限制地一局局延长赛下去。并且,不要忘了那句名言:“棒球,是从九局下半二人出局之后开始的。”美国职业棒球总冠军战,是世界大赛的代表之一。2001年亚利桑那响尾蛇与纽约洋基鏖战七场,不论是洋基赢的第四战和第五战,还是最后响尾蛇封王的第七战,战局都是到九局下半改写的。2004年世界大赛,波士顿红袜队碰上世仇洋基,在连输三场之后又连赢四场,一扫百年耻辱。这场比赛也是在第四场到第九局下半仍以3比4落后时,才开始吹起反攻的号角。
棒球比赛,玩的是在球队落后十分到九局下半二人出局后,只剩下你最后一名球员进攻,球数又停在两好无坏球的时候,你可以对自己微微一笑,告诉自己:“好吧,比赛现在终于开始了。”
高尔夫,是“老僧入定”
高尔夫不是比进攻数多的,而是比进攻数少的比赛。18个洞,每一个人每一洞4杆,共72杆标准杆。谁能用每洞少于4杆,18洞少于72杆的杆数打完,谁就是胜利者。高尔夫最有趣的,又在配组上。每一天,你总是要和自己成绩最近的一人配成一组一起比赛。在这种压力下,大家比的是杆数少,更是失误少。
1985年,台湾选手陈志忠参加美国高尔夫公开赛,开赛第一天就打出美国公开赛开赛85年首见的;‘双鹰”,接着一路领先。然而到最后一天,却在压力之下,连连出现不忍卒睹的失误,最后与冠军失之交臂,屈居第二,令人扼腕。当时美国的报纸就说:“日后,大家记得的不是谁拿到了今年的美国高尔夫公开赛冠军,而是陈志忠怎幺失掉了他的冠军。”
高尔夫,玩的是老僧人定,自己与自己的对话。不论别人表现如何,每一杆你都只求全力把自己最好的成绩表现出来。
看这四种比赛多年,我感谢那幺多球队与球员在比赛中给了我那幺多启发——不论在人生还是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