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武侯祠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学习资源 > 散文 >
 
游武侯祠
2017-04-26 08:35:49 /故事大全

到成都三次,去了两次武侯祠,每次去那里的时候,就是觉得武侯祠里的故事太多了,往往有忘而失返的感觉。

2005年,第一次到成都,正是盛夏,办完一事后,我的朋友四川大学的王老师领我去了武侯祠。诸葛孔明出茅庐,三分天下,功昭日月,他的谋略智慧,千百年来为人们津津乐道。在去武侯祠的路上,我跟王老师说,好激动。

公元234年8月,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卒于北伐前线的五丈原,时年54岁。诸葛亮为蜀汉丞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所以祭祀诸葛亮的地方就被称为武侯祠,武侯祠同汉昭烈庙、刘备墓(惠陵)相毗连。整个武侯祠坐北朝南。原来是武侯祠与刘备庙毗邻,到清康熙年间,改建为君臣合庙,据说君臣合庙在中国还是仅有的。刘备殿在前,诸葛亮殿在后,并正名为汉昭烈庙(刘备谥号昭烈帝)。但是朝朝代代,人们总是称它为武侯祠。现在武侯祠比原来大了许多,因为把南郊公园也合并给了武侯祠。南郊公园原为中华民国国民一党一四川省zheng府主席刘湘的墓园,1953年经修整辟为公园。武侯祠由原来的80亩扩大为200亩。武乡侯的香火可谓是该大大的旺了,九泉有知,孔明也该有所感动了。

孔明能脱颖而出,也该感谢那乱世之秋,要不,可能就永远在垄亩躬耕了。当年刘备屯兵新野时,徐庶为幕僚,向刘推荐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才与其相见,并立刻提出了着名的《隆中对》。即占据荆、益二州,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天下的建议。在《隆中对》中那行云流水的文笔把诸葛孔明先生刻画的十分的精彩,一个久居山林的年轻人,满腹经纶,侃侃而谈,指点江山,纵论天下大事,见解无不独到精辟,使刘备大加赞赏,说自己得孔明,如鱼得水。诸葛亮,六出祁山,鞠躬尽瘁也未能平定中原,使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但是,孔明先生的史诗般的故事,却震撼了一代代的国人。记得1979年去湖北赤壁的时候,在那里瞻仰武侯宫。凭吊三国赤壁鏖战的古战场,十分崇拜他,那时的孔明正是志得飞扬的时候,看着曾经是金戈铁马的古战场,好像听到了那厮杀的呐喊,仿佛看到了那智者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画卷。如今来成都瞻仰兵圣,那崇敬之情自然是油然而生。

在武侯祠大门口,那大门匾额为“汉昭烈庙”。在祠里拜谒了诸葛神像,诸葛亮端坐在正中的龛台上,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我想即使现在,他胸中仍还是有雄兵百万。想当年,壮志未酬的情景确实令人遗憾,在出征一途中,诸葛亮患急病,暴卒于前线,时年五十四岁。他死后葬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他在遗嘱里要求依山造墓,墓穴能容下棺材就行。一代兵学泰斗就这样仙逝了。看着那神像,依然叫人感慨、激动,肃然起敬。孔明的事迹为后人所仰慕,后来人岳飞在戎马倥偬之中,抄写了诸葛亮的《出师表》,被认为是难得的书法精品。现在武侯祠还有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出师表》,并成为一大景观。

后又进去后看了三义庙、结义楼等建筑。并且还看了里面的古石碑,石碑中最大的一通在东侧碑廊内,唐代“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立,是国家一级文物,因文章、书法、刻技俱精被称为“三绝碑”。唐朝着名宰相裴度撰碑文,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名匠鲁建刻字,都出自名家,因此被后世称为三绝碑。接着又进了一个大殿,大殿里正中有刘备塑像,左侧陪祀的是他的孙子刘谌。据说,他的儿子蜀汉后主刘禅由于昏庸无能,不能守基业,在蜀汉后主刘禅降魏时刘禅的孩子刘谌到刘备墓前哭拜,杀掉家人后自一杀身亡。刘备墓,史称“惠陵”。由诸葛亮亲选宝地,并且葬刘备于此。

去了两次武侯祠,但是到现在,很多景物已经模糊不清,不过,对我印象颇深的是那里的对联,到现在仍不能忘怀。杜甫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沈尹默集杜甫诗:日月同悬出师表,风云常护定军山;三分天下四川地,六出祁山五丈原。再就是清末民初赵藩撰的: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去了两次武侯祠,对赵藩的那副对联记忆最深,但是一直感觉是一知半解。据说,当年刘、邓大军席卷大西南后,曾把此联上书一党一中央,得到一毛一|泽|东主席的赞许,并说道:这就是我们共|产|一党一对四川的政策方针!写这副对联的赵藩曾经是名重清朝晚期岑春煊的老师。,

赵藩,字樾,一字介庵,晚万号石禅老人(1851——1927),云南大理府剑川县向湖村人。并且还是个少数民族——白族!他读书过目不忘,人称“神童”。如今悬挂在昆明大观楼、孙髯翁所撰的“古今第一长联”就是赵藩38岁时应岑毓英所请而书的,书法刚劲圆一润,与孙髯翁的长联相得益彰。所以中国历史上两副名联都包含赵藩的智慧。岑毓英非常赏识赵藩,于是聘他为自己第三个儿子的塾师!岑毓英的三公子就是后来晚清政坛的风云人物——岑春煊,

岑春煊既有名师指点,饱读诗书,又有父亲的关系,所以很快就飞黄腾达。后来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光绪西逃,给了岑春煊发迹的机会——他是当时大清国第一位亲自领兵“护驾”的臣子,尽管只带来2000兵马,5万两白银.所以有人说:,他抓住了这个讨好皇帝的机会,从此后岑春煊成了政坛里的“优绩股”,一路“牛市”。后来岑春煊到四川任总督,在做总督期间,残残害生灵,大肆捕杀革命一党一人,赵藩深表不满,力持不妄杀。岑春煊对此颇不以为然。1902年四川大旱,饿殍遍野,但官吏横征暴敛却依然如故。广大难民走投无路,全省数十州县,爆发义白莲教、红灯照起义和拳运动,岑春煊更是大开杀戒。赵藩因而以撰联这种特殊的方式,微婉地表达自己的政见。楹联刻好后,他特意张扬,叫人敲锣打鼓送往武侯祠悬挂。赵藩听说岑春煊要陪客人游览“武侯祠”,就邀请岑春煊看看自己写的对联,想婉劝岑春宣不要杀伐太重,岑到“武侯祠”看到此联后,熟视无睹,一言未发。到年底的时候,因为镇压四川“叛民”有功,岑春煊升为两广总督。与此同时,在岑春煊看来因为赵藩不可理喻,没有支持学生的工作,反而含沙射影的另搞一套,于是对老师就另眼相看了。按理说学生升迁,老师会很光彩的水涨船高,但是不是,赵藩却被贬到永宁道任地方官。从那以后,川中士人都说这样一句话:“师道何所道?且看永宁道!”师生二人就此反目!

了解这个背景,就逐渐的对赵藩对联的含意及良苦用心渐渐地清晰了。作为一代才子,他生不逢时,只能寄人篱下,不过,如果没有寄人篱下,说不定历史上谁也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云贵才子。也许还有别的斩露头家的机会吧。

如果再说说岑春煊,那也是一个人物,他是广西西林的壮族人,清末民初中国政治家.其父岑毓英曾任云贵总督。在历史上也有人认为他岑春煊颇有政声,据说tan官怕他,还反对帝制,在袁世凯派人收买他,允诺他做礼部尚书,赵藩把来人骂了回去。当时他给同样反袁的章太炎曾作了一首打油诗:君是浙西章疯子,我是滇南赵病翁.君岂癫狂我岂病,补天浴日此心同。

武侯祠的那副赵藩撰写的对联,使老岑的名声多了几分污点。后人对这幅对联的评价还是很高的。孰是孰非,历史在也许还是自一由公论。

回来后,对赵藩的那副对联一直未能忘记,第二次去武侯祠,也就是2008年春,到武侯祠两次都到对联前默然沉思,想起这副对联就想起一连串的故事。并且对武侯祠里外的故事一直是与朋友们津津乐道。

王老师当向导,很好,他对历史十分精通,对武侯祠的故事也是如数家珍,在去成都,还去武侯祠。出了武侯祠,还是游兴未减,接着拐到了锦里,锦里有成都的名小吃,是武侯祠文化的一部分,在锦里吃了豆花鱼,我对王老师说,孔明老夫子,恐怕当年没有想到这里会如此繁华吧,也没想到他会给后人带来那幺多的精神与物质财富吧。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