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如果
王裕林
榴花五月,文友相聚。我有幸参加了扬州江都文化沙龙聚会,并获得赠书。一阵书香扑鼻而来,女作家马越的《难忘初心——星云与扬州》捧在手中,一行行美妙的文字映入眼帘,一幅幅精美的图片跃人胸间,星云大师那慈祥、圆融而豁达的面容,在面前久久挥之不去。
作者在前言中这样描述:“寻找星云大师老家的现址并没有想象中的那幺困难,江都老城区紧挨人民路一端,穿过红墙瓦房的老街,拐进一条小巷,一栋水泥青砖两层的小楼不会显得特别突兀,育人巷18-8号,这里就是星云大师故乡的家了。”看了这段文字,使我产生了一种强烈愿望,想去探访一下星云大师的老宅。我总以为探访圣贤伟人的故居,常常会使我们产生一种仰慕、敬畏心情,从而踏着圣贤伟人的足迹,更好地去认识真理,实现梦想。
翌晨,太阳早已升起,老街的人们又开始了一天忙碌而悠闲的生活。我独步走进老街的小巷,从小南滩到捞米巷,穿过一条又一条小巷,就是没有育人巷,更没有看到星云大师老宅。走呀走,看呀看,来到一座老宅前,一位大爷正在听扬剧《剥毛豆》,我躬下身问:“请问大爷,您知道星云大师的老宅吗?”老人抬起头望着我良久,才说道:“星云大和尚家住河北,到那边你再问问就找到了。”我知道老人所指的“河北”是指盐运河以北,谢罢老人,我掉头向利民桥方向走去。正待过桥向北走,突然手机响了,家乡来客人有要事相商,我不得不放弃探访。一访星云大师老宅就此结束。
《难忘初心》第八页“从四十余寺到八大丛林”这样描述星云老宅:“星云大师的老宅,育人巷18-8号,距离今天江都区委大楼,直线距离不到百米。民国时期地处仙女庙镇西南角。”根据这样的描述,我第二次穿过利民桥,向北行数十米,沿着南北路向东老街,即区政府方向逐巷探访,逐户走访,抬头已见政府大楼,然而就是不见育人巷的影子,心想是不是方向搞错了。走着看着,视为散步,远远听见西南方几声闷雷,抬头一看,黑压压一片。“不好,要下雨了!”掉转头向回走,前边有几位老人正在对弈观棋。我凑过去轻声问道:“请问老者,知道星云大师的老家吗?”那老人视线离开棋盘,笑了笑对我说:“由此向西,过了南北路,那里有个育人巷,他老家就在育人巷里了。”老人说着,继续观棋,我微笑着表示谢意,掉过头向西急行,再寻育人巷,刚走过几个弄巷,一阵瓢泼大雨倾盆而下,我浑身水淋淋的,心中暗想:“难道老人与佛祖在考验我探访星云大师老宅的诚心?”落汤鸡一般的我不得不回家换衣服,二次探访星云大师老宅又告作罢。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到了中秋。秋高气爽,晴空万里,好天气,好心情,满眼都是光明和美丽。我第三次踏上星云大师老宅之路。从小南滩出发,沿着运盐河向东走。河边繁花似锦,如花如果。鲜红的紫薇早已凋谢,枝梢尾部还留着残红,枝头上挂满像珍珠一样的果子;不成材的壳树,叶片已经微微发黄,树枝间却缀满十分耐看的红彤彤、毛茸茸的果实;一棵棵无花果树站在河滨,巴掌一样的叶片稠稠密密,树叶间挂着几个青黄的无花果;公路旁高大的树,绿的叶,红的花,黄的果,摇曳多姿,迟开的桂树花香隐隐扑鼻而来。
我穿过利民桥,向北行走,拐过弯向西而行,距离运盐河北不到三百米处,终于看到了育人巷。“是的,育人巷18-8号”,我站在8号门前,仔细端详。这是一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建筑,两层青砖大瓦二楼,门前四间,二楼屋脊由小瓦垒成。屋脊两端写着“吉星高照”四个大字,屋面铺就大瓦。紧挨二楼有一个大院落,大门关着,从门缝或从远处,可以看到院内有一棵硕大的石榴树,树上挂着数不清又红又白的石榴。院落门前栽着四棵树,中间两株广玉兰,左边一棵菩提树,右边一株女贞树。
我轻轻扑打院门,无人应答。良久,再次叩打院门,仍然无人应答,十分遗憾,未能人内欣赏。大师老宅前边的巷道里,有两个妇女正在做手工,一个年近六十,正在缝制貂皮毛领,一个年近三十的正在绣十字绣。老人问我:“你是要租房子吗?”我摸摸那毛茸茸、暖乎乎的毛领,再看看那美丽的十字绣画面,摇摇头说:“不是租房,是来看看大师的老宅。”“噢,大师难得回来,老宅由亲戚看管。白天上班去了,早晚有人在家。”我点点头,拿起手机从不同角度拍了几张照片。
这几年我读了大师几部着作,听了大师在扬州讲坛的报告,耳边似乎又响起大师的声音:“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是啊,星云大师12岁离开家乡,从这里出发,经过六十多年艰辛奋斗,实现了佛教界神话般的梦想。我想,有一天可能的话,我将去宝岛台湾的佛光山走走,亲身体验一下那禅意绵绵、如花如果的佛教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