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对荒漠河的依恋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学习资源 > 散文 >
 
胡杨林对荒漠河的依恋
2017-04-26 08:36:53 /故事大全

胡杨林对荒漠河的依恋

胡杨林是荒漠里最让人精神一振的风景。这是旅行大漠的人差不多都会有的感受。行进太漠,满眼寂寥、单调,寂寥、单调又那幺悠长、旷远,几个小时也走之不尽。你可以对那种空阔辽远极尽享受,但你总希望在空阔辽远中能很快看到村庄人家。一旦眼前蓦然出现一片胡杨林,或者哪怕仅仅是可以分辨的三株五棵,你也会不由得生出一番惊喜的欣然。

在戈壁荒漠的特殊情境里,胡杨给予人的心理感受很是特别,也因此尤显深刻。胡杨总被人敬佩,敬佩干旱环境里生命的顽强,也总是被人赞颂,赞颂不屈不挠的抗争品质。

我最初见识胡杨的所感所想就是这样。现在想来,那不过是人云亦云,我可笑自己不无书生气味道的空洞联想。

有一次,我走出孔雀河流过的大绿洲,沿荒漠地带的孔雀河向罗布泊方向行进的时候,这种曾经有过的对胡杨不费力气的空洞敬佩和浮面赞颂,油然使我感到了自己的浅俗。那正是孔雀河下游断流的时期,河道干涸,两岸胡杨林景象凄惨,临近河道的还艰难地擎举着枝枝叶叶的绿色,远离河道的竟然秃枝秃干,形色枯焦;好一些的,半树枯枝,半树绿叶,有的冬天一样秃兀的树冠下,挂着绿叶的枝条可怜得令人悲伤。面对这样的景象,我再也不能像原先那样歌唱空泛的胡杨之歌了。

在已经沙化的塔里木河古道,我曾经看到过不知死去多少年代的胡杨林废墟。那一抹枝权全无,只有干裂的躯干直戳地面,或者惨然倒地的胡杨林遗体,令我惊心动魄。那是怎样的惨烈的景象啊——

低矮连绵的沙丘上,遍布望不到头的胡杨树的躯干,又粗又大,无枝无权,如若千百根秃兀的木桩,直直地或斜斜地插在漫漫的沙野,莽莽苍苍,雄浑浩阔,望不到边际,不知其深广。许许多多躯干弯折倒地了,干裂的躯体扭而未断,硬硬地支撑,一副不服气、不甘心的形象。兀立着的残躯,多合抱之粗,甚至抱之不尽。搂定一株,干燥的沙尘气息立时扑面而来,感觉废脱了树皮的躯干,木质坚硬如铁,十分强劲。近旁处,倒地横置一根干缩而迸裂的枝干,虽然形若裸露的尸骨,却依然保持树的形状。一处沙丘上,直直地戳着一尊粗砺的树茬,是断折后仍然竖立的样子。近而俯视,外圈木质状若犬啮,中空如桶,形色苍古。人说树老便空,这株胡杨当年一定粗大异常,气象非凡。一个被黄沙半掩的树墩,断面平整,有辐射状裂纹。拂开沙尘,年轮清晰显现出来,竟有一百多个,宛若放大了的笸箩状指纹。放眼望去,沙丘起伏,天高地远,渺渺一片浑黄,沉沉一派死寂。没有一点声的喧响,没有一点动的迹象,没有一点生的气息,悲壮苍凉,忧思茫茫,简直就是被遗弃的古战场。渺渺沙海里,这不被人知晓的物景,是一种非文字的荒凉意味的记载罢,我却说不清是记载了生的繁荣与强大,还是记载了死的壮烈与庄严。

这就是我当时得感受。现在看来,这样体悟枯死的胡杨,仍然免不了认知胡杨生命的浅薄。当我对孔雀河断流区域胡杨林的枯焦状态禁不住悲伤的时候,我想到无语的荒漠河流对于与之相依为命的胡杨的意义,想到自然的植物生态和生态的生命之源:水。

东西贯通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荒漠大河塔里木河,下游的缺水状况和生态恶化,正在实施有效的治理和保护。而孔雀河下游的同样状况,这样的治理和保护也极大限度地付出了努力。两河下游生态保护的最为重要的措施,就是从派生了孔雀河的博斯腾湖统一调水。有人把这种有计划的输水称为塔里木盆地的北水南调。

人类是自然资源的智慧开发者和利用者,但某些方面暂时局部的利益驱动,却消解了整体性的智慧辉光,变得目光短浅,愚昧愚蠢。人类利用自然的生产实践本是出于自身的生存目的,但如果无视自然与人类的整体平衡规律,滥用自然,其消极的后果必然验证这种“无视”和“滥用”的反目的性。大自然是养育人类的最基本的载体。人类的生存与社会的发展,在这个最基本的载体上,还需要对自然进行合理的改造,在改造中创造更为优越的生存环境,构建社会整体的发展蓝图。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应当是有节制的,每一个具体的局部,比如说河流的利用,应当是主动地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和利害关系,在尊重和服从自然整体的前提下,合理地向自然索取,索取中不破坏自然的整体性和平衡性。

正是出于这样的理性,塔里木河、孔雀河下游生态的抢救和保护就特具分量。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才把胡杨“活着,一千年葱绿,死后,一千年挺立,纵然倒下,一千年不朽”这样无关生存痛痒、纯粹诗性的赞颂,转而作为“胡杨林对荒漠河的依恋”这样的重新认知。

胡杨,荒漠地带的古老树种,已经有六千五百万年的久远历史。塔里木河沿岸数千公里的漫长地带,是世界上连片面积最大,景观最为壮丽,而且是唯一被称为原始森林的胡杨林区。我数次在塔里木河流域的上、中、下游地区,穿越胡杨林和塔里木河,胡杨林在塔里木河两岸竟横向绵延好几公里,那一株株胡杨,仿佛莽壮的天柱布排荒野,绿色云团般的树冠连接得密密层层,苍苍莽莽,密匝匝笼罩了视野,在阔远的天地空间里连成一抹非凡的壮观。那真是荒漠与沙海交叉地带绿色生命的奇观。而孔雀河从博斯腾湖流出,横贯库尔勒大绿洲,在塔里木河下游一带,大致与塔里木河并行,奔流塔克拉玛于东部。孔雀河在远离绿洲的荒漠里同样养育了一河两岸的宝贵的胡杨林带。荒漠上的孔雀河两岸,胡杨林的生长规模虽然明显逊色于塔里木河沿岸,但毕竟还是一重壮丽的生态景观,它的生态价值绝对等同于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以胡杨为标志的孔雀河荒漠河段的植被群,与宽阔的塔里木河流域比照,因其相对稀少,尤显弥足珍贵。

惋惜的是,大绿洲曾经一度冷落了荒漠,孔雀河荒漠河段水源断竭,植被衰败,绿色的胡杨生命垂危。好在这种惋惜已经成为历史:孔雀河下游地处罗布泊荒漠的生态抢救工程的实施,在六十公里之间的两处河道,筑坝囤积来水,那称作“海子”的生态保证工程碧波如镜,一片漫漫的云天倒影。海子岸畔,天净水绿,植被莽苍;来水的孔雀河道两旁,苍古的胡杨长城一般浩浩漫漫,红柳丛密密茂茂,低矮的芦苇或稠密或稀疏,呈现着鲜艳的绿色。由此,我又想到塔里木河下游的台特玛湖,如今水域面积已经相当于五个天池之广,天光水色,浩浩茫茫塔里木河与孔雀河,这戈壁荒漠里的两条兄弟河,其下游数百公里河道恢复水流以后,沿河两岸的地下水位抬升四、五米之多,河岸单侧方向地下水渗透宽度数百米,干渴中挣扎的尚未死去的胡杨重现鲜茂的活力,红柳、梭梭、芦苇等耐旱植物同时获得了绿覆大地的生机

在罗布泊荒漠的“二海子”北岸矗立着一座孔雀河下游生态抢救工程纪念碑,碑文云:“有限的水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孔雀河下游近四百公里复见清流,两岸生机再现,重睹孔雀大开屏之景观为期不远也。念及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刊碑勒石,英风永志。”这刊碑勒石的文字,这不朽的花岗岩纪念碑,是一种纪念,也是一种昭示和呼唤。泱泱不息的孔雀河和塔里木河,毗邻着也贯穿着一处处大绿洲,日日夜夜伴随着乡村和城市。我们的乡村和城市,绿洲和生活,虽然远离荒漠,远离荒漠里的胡杨林,但决不能远离对于荒漠化的抗争。胡杨被称为荒漠英雄树,但英雄树不应只是一种廉价的歌颂。

选自《新疆都市报》2011年11月1日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下一篇:帕米尔散记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