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读书乐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学习资源 > 散文 >
 
风雨读书乐
2017-04-26 08:36:53 /故事大全

风雨读书乐

傅汉林

打小天生就爱看、爱买、爱读各类书,读书杂而不挑拣,自忖并不是一位贤人,只是想努力做一位向上、向善的人。鲁讯先生说:“人生识字糊涂始。”套用一句,我读书也是从糊里糊涂开始的。

小时候,我迷上了连环画册,家里给的零花钱全变成了柜上、抽屉里漫天漫地的连环画册,什幺《张骞出使西域》《中国古代发明家》《林则徐虎门销烟》《秋瑾》《岳飞故事》《铁道游击队》《火娃》《暹罗拳》等,不下于一百册。堆满了一个小木箱,如宝贝一样收藏着,在当时的农村,那已是一个奇特爱好。初中的寒暑假,也都沉浸于到处去借“闲书”来看的过程中,打发寂寞时光。《平原枪声》《说岳全传》《杨家将》,这一时期断断续续看过,都是借一个星期,读完后,赶紧就还,再找村里有“闲书”的人家去借。

中间还经历过一次买书的趣事。小学暑假,一天午后最炎热的时候,村头机耕路上晒起一层黄扑扑的灰,一辆大拖拉机经过,和村里另一个小朋友扒了上去,车斗空空,底下是光光的铁板,滚烫,类似商纣王的“炮烙之刑”,脚一落下去就起一层泡,坐下来,屁股也烫,只好两只小赤脚在车斗里来回倒腾。就这样“跑”了十几里路,买回三本小连环画册,躲在屋后旷野里看得津津有昧,天黑回家,书中故事精彩,早已让我忘了脚上疼痛,也算干了一回以天地为书斋的雅事。

眼下已进入黄梅时节,一日,外面风声雨声大作,连绵不断的雨挡住了我向门外挪动的脚。闭门翻出积满灰尘的书,经史子集,一卷在握,如贤人哲士,就在眼前,书香沁脾。唐诗、宋词、古今中外散文随笔、诗词歌赋,国外的诺奖获得者的小说,如久违的朋友来到身边,精细幽微的观点、独辟蹊径的描述方法,真有鲸鱼归海、飞鸟人林、久渴之人饮甘泉的感觉。时辰已晚,掩卷起身,揉揉双眼,看着架上的排排书,不禁长叹一声:书必得贤人读,“贤人之书”也还要有“闲”时间才能读。

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至今仍意义重大:读书人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国家,关心政治,关心天下之事,多用心去体会世间百态,而不要读死书。

感其自有深意,取“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之意,作为自己笔名,叫“风雨读书”。

时代大变,守住读书的底线和习惯已不是那幺容易。读书,自古至今就是中外极少数人的嗜好,到现代社会,真爱读书之人,不说凤毛麟角,实际情况也是如屋檐下的麻雀、山中的老虎、林中的珍禽,已极为罕见,少得可怜,如今走在路上,谈麻将、谈喝酒、谈服装、谈美食、谈发财、谈房价、谈各类明星、谈某个影视剧、谈某个明星家里的蝇头小事或者风流“大事”,或许还有人愿侧耳一听,如果无意之中扯起了读书,旁人听见,都会用异样眼光瞥你,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是真读还是假读,读进去了,有收获;读出来了,能运用于实践,这些读书人自己心里最清楚,至于这些人是否还做过“熟读《离骚》,痛饮酒,方为真名士”的白日梦,是否真正地能成为一名读书种子,也就如自己掏钱去买的鞋套在脚上,合不合脚、穿上舒不舒服,也只有读书人自己心里最清楚了。

最崇拜读书者能达到这样的真境界。据汪曾祺回忆,闻一多在西南联大讲《楚辞》时,每次上课之前,常颇为动情地敲桌子和着“节拍”唱道:“熟读《离骚》,痛饮酒,方为真名士。”这时,他还会点燃一支烟,学生有吸烟的也可上前“借火”。正是这种“别开生面”的授课方式,过了几十年学生仍记忆犹新,老师的真性情和“名士风度”与古典文学的美与意境相得益彰,学生中人才辈出。于是,“熟读《离骚》,痛饮酒,方为真名士”,也成了闻一多的名言。

最好笑读书者冒充真正“读书种子”之名。《世说新语·任诞篇》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有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东晋王孝伯此话有讽刺意味,他的前半句是“名士不必须有奇才”,换句话说,就是所谓的名士,都是炒作出来的,未必有真才实学。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自行车的故事
下一篇:枇杷情结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